引用本文: 任新军, 郑传珍, 温德佳, 柯屹峰, 李筱荣. 27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研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 36(3): 200-204.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190729-00239 复制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华眼底病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
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常见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首次复位率为72%~88%[1-3]。为提高PPV治疗RRD的成功率,各种手术技术和理念均有报道,如PPV联合环扎术和玻璃体腔填充长效惰性气体、重水、硅油及重硅油的应用[4-7]。并且手术后患者需保持严格俯卧位是这些手术方式的共同特点[8-9]。因此,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Healaflow®是一种非致热性、黏弹性、无色透明的大分子量等渗胶体液(pH 7.0,渗透压305 mOsm/kg),由超过97%的水和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交联的网状透明质酸钠以及磷酸盐和NaCl盐等构成。具有缓慢吸收和自行降解的特性,可以在眼内滞留3个月以上,已被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滤过泡空间填充物,预防手术后瘢痕形成[10-11]。其本身的空间填充和滤过泡支撑作用,以及对炎症因子的抑制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10]。因此,基于Healaflow的高度交联,粘滞性高,覆盖于物体或黏膜表面不易移动以及体内存留时间长,本研究首次采用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联合27G PPV和无菌空气填充辅助治疗原发性RRD,手术后无需限制体位,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以临床为基础的前瞻性连续研究。本研究经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号:2016KY-18);遵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均获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临床试验注册编号ID NCT03542162。
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原发性RRD患者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
样本量计算:RRD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72%~88%[1-3],以α=0.05和90%的检验效能,共需研究样本量40例,随访过程中约20%失访量,最终确定入组研究样本量为51例。计算公式为:
![]() |
其中,n为样本量,t为检验值,α为第一类错误概率,β为第二类错误概率,s为标准差,δ为容许的误差。
纳入标准:(1)了解本研究目的与计划,且愿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80岁,性别不限;(2)原发性RRD且病程≤4周;(3)研究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排除标准:(1)患者目前正参与其他临床试验项目;(2)患者只有一只功能眼,且功能眼为研究眼;(3)对侧眼预后较研究眼差;(4)研究眼PVR≥C级;(5)研究眼为继发性视网膜脱离;(6)研究眼存在视网膜劈裂、巨大裂孔或RRD伴黄斑裂孔;(7)研究眼存在其他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疾病等;(8)研究眼存在眼部炎症,如眼睑炎、巩膜炎、角膜炎和结膜炎等;(9)研究眼视力丧失与全身疾病相关,与眼部疾病无关;(10)全身情况较差如控制较差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衰竭等,研究者评估不能完成试验者;(11)经研究者评估依从性较差,不能完成至少3个月随访者。退出标准:(1)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等;(2)有其他疾病明显影响患者的一般状况需停止治疗;(3)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接受继续治疗;(4)入组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可随时退出研究(记录退出原因并统计);(5)依从性较差,不能达到试验或随访要求。
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27G PPV,存在白内障者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所有手术由同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师完成。彻底清除玻璃体,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气液交换。视网膜完全复位后,视网膜裂孔周围及变性区行激光光凝。使用27G钝性针头将Healaflow完全覆盖于视网膜裂孔表面,注射量根据视网膜裂孔大小确定,以裂孔完全被包含为标准。手术完毕时无菌空气填充(图1)。手术后有晶状体眼者限制仰卧位,其他患者体位不限。

患眼均行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间接检眼镜、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屈光度、眼压检查。BCVA采用Landolt C 表进行检查并记录,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
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8±6.3)个月。手术后1 d,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等。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视网膜复位定义为整个视网膜完全重新附着,随访期间无需任何其他手术干预治疗。解剖结构复位率定义为第一次手术干预后未行第二次或多次手术干预的视网膜复位比例。裂孔大小定义为:小裂孔≤1/2 DD;1/2 DD<中裂孔≤1 DD;1 DD<大裂孔≤1个象限。
采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表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最小期望值小于5或1,分别选用连续性校正公式及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最终纳入50例51只眼。其中,男性29例(58.0%),女性21例(42.0%);右眼25只眼(49.0%),左眼26只眼(51.0%)。平均年龄(58.5±11.2)岁。高度近视16只眼(31.2%);有晶状体眼45只眼(88.2%),IOL 6只眼(11.8%)。裂孔平均累及(2.2±0.6)个象限;单一裂孔28只眼(54.9%),2~5个裂孔23只眼(45.1%);马蹄形、萎缩性裂孔分别为53(61.9%)、39(39.1%)只眼;小、中、大裂孔分别为44(50.6%)、24(27.6%)、19(21.8%)只眼。裂孔位于8~4、4~8(包括4、8)时钟位分别为71(81.6%)、16(18.4%)只眼;周边部、赤道部、后极部分别为65(74.7%)、18(20.7%)、4(4.6%)只眼;是否累及黄斑区分别为32(62.7%)、19(37.3%)只眼。黄斑脱离时间3~30 d,平均脱离时间为(12.6±9.5)d。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5.3%)。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9.3±6.4)min。
手术后1 d,玻璃体腔内空气超过90% 46只眼(90.2%);手术后5~10 d,所有患眼玻璃体腔内空气完全吸收。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50只眼(98.0%);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复位1只眼(2.0%)。未复位的1只眼,患眼手术前2周曾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再次手术时,发现视网膜裂孔边缘形成环形僵硬区,手术中行裂孔边缘放射状切开,仍然使用Healaflow覆盖裂孔,空气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最终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0%。
患眼手术前平均logMAR BCVA为0.95±0.80,手术后3个月平均logMAR BCVA为0.22±0.17;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BCVA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 <0.001)。
累及黄斑区的32只眼,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34±0.75、0.29±0.14;未累及黄斑区的19只眼,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30±0.34、0.09±0.13。末次随访时,是否累及黄斑区32、19只眼中,logMAR BCVA 0.3分别为24(75.0%)、18(94.7%)只眼。有晶状体45只眼中,行单纯PPV治疗23只眼(51.1%),其中手术后6个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2只眼(8.7%),手术后BCVA均提高至首次PPV后水平。
所有患眼手术中及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中出现远离黄斑区的视网膜下少量出血1只眼(1.9%)。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眼压>21.0 mmHg(1 mmHg=0.133 kPa)]31只眼;给予局部对症治疗1~3周(平均13 d)后,眼压均恢复正常。手术后1~3d发生低眼压(眼压6~8 mmHg)3只眼(5.8%);巩膜切口均为免缝线缝合,1周内自行恢复正常。手术后早期出现前房炎症3只眼(5.8%),其中少量房水细胞2只眼,瞳孔区少量絮状或纤维素样渗出1只眼;给予散瞳、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眼液局部点眼,治疗后5 d内均消退。所有患眼均未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期视网膜裂孔复位率98.0%,最终复位率100.0%,高于其他研究结果[12-18]。这提示Healaflow对视网膜裂孔修补安全有效;与空气填充相结合,可提高RRD复位率。本研究基于其粘滞性和体内稳定性,首次使用Healaflow结合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RRD,手术后无论是解剖复位还是功能恢复均显示出良好疗效。由于2周内无菌空气可以被完全吸收,与PPV后长效气体填充相比,视力恢复更快,且手术后无需保持特殊体位如俯卧位,极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
本研究使用Healaflow治疗RRD是基于以下3点:(1)PVR通常发生于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个月内。由于Healaflow是一种长效粘弹剂,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覆盖视网膜裂孔后可以隔离并阻断RPE细胞以及其他炎性细胞迁移、增生;(2)手术中行气液交换后,尽可能吸除视网膜下液,使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阻碍手术后新生成的液体自玻璃体腔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并且也为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后产生无菌性炎症争取时间,提高视网膜复位成功率;(3)Healaflow已用于抗青光眼手术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肯定[19-20]。另有文献报道,Healaflow可用于治疗葡萄膜炎等所致的持续低眼压和眼球萎缩[21]。虽然尚不足以完全模拟人眼活动状态,但是其玻璃体腔填充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大鼠动物模型上得到证实[22]。
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不需保持俯卧位,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一般情况下,RRD患者传统PPV后需俯卧位,且根据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俯卧位持续时间为1~2周或3~4周甚至更长。然而也有学者报道RRD PPV后不要求保持体位。Martínez-Castillo等[16]将R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PPV后玻璃体腔填充20% SF6,另一组为PPV后玻璃体腔填充12% C3F8,所有患者手术后体位均不受限制,最终两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相当。Healaflow起到的隔离作用以及眼内气体浮力和表面张力特性对视网膜裂孔的封闭起到重要作用,两者作用相结合手术成功率可得到更大提升[23-25]。空气和长效气体的区别在于眼内持续时间不同[26]。眼内长效气体膨胀后可导致严重手术后并发症,如眼压升高和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空气半衰期较短,PPV后玻璃体腔填充无菌空气可在视网膜界面形成一个大的接触弧,充分顶压裂孔;而由于空气无膨胀性,很少导致高眼压,应用安全有效。Healaflow因其粘滞性和体内滞留时间长的特性,可以阻碍玻璃体腔液体进入视网膜下。此外,PPV后1周内视网膜界面的空气接触面积足以为视网膜下液体吸收和激光光凝产生视网膜脉络膜瘢痕争取时间。辅助Healaflow覆盖裂孔,PPV后患者体位得到改善,也是Healaflow创新应用的优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82.4%的患眼logMAR BCVA为0.3。多项研究结果显示,60%~96%的患眼最终视力≥20/40[12-18],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当。本组RRD累及黄斑区的32只眼,基线logMAR BCVA为1.34±0.75;末次随访时logMAR BCVA为0.3者24只眼(75.0%)。与既往研究结果比较,视力恢复时间大大缩短,拥有更高的视功能恢复比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期PPV后仅1只眼局部视网膜脱离未复位。患者手术前2周曾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边缘形成环形僵硬区;再次手术时将裂孔边缘放射状切开,气液交换后再次Healaflow覆盖裂孔,手术后依然自由体位,视网膜成功复位。提示Healaflow在复杂性(严重PVR)视网膜脱离眼的应用价值可能更有意义,后期将进一步扩展其应用。本研究中,多种因素致力于高的视网膜复位率。首先是手术关键步骤的把控,如尽可能彻底清除玻璃体,尤其是裂孔周围和基底部,解除牵拉隐患,气液交换后吸除视网膜下液,完全复位视网膜,详查周边部视网膜,不遗漏其他视网膜裂孔。其次,使用Healaflow覆盖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以整个裂孔边缘均纳入Healaflow覆盖范围为标准,手术完毕玻璃体腔空气填充,维持正常眼内压,彻底隔离空气吸收后玻璃体腔液体再次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为裂孔边缘视网膜激光光凝后无菌性炎症发挥粘连作用争取时间。当Healaflow彻底分解后,机体已度过炎性反应最强烈的应激时段,光斑已基本形成,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本研究中,有晶状体眼PPV后白内障进展缓慢。单纯行PPV的23只眼中,仅有2只眼(8.7%)手术后6个月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其原因可能与空气填充持续时间短,对晶状体刺激扰动较小有关。本组患眼常见手术后并发症为一过性高眼压,常规给予局部降眼压药物对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无持续高眼压或反复。有学者建议PPV后常规空气或惰性气体填充治疗原发性RRD[23-24]。本研究使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联合空气填充。因此,PPV联合空气填充和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RRD(PVR A、B级)。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样本量相对小、随访时间相对短以及未能设置对照组,其结果需随机非劣效性试验研究加以证实。
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常见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首次复位率为72%~88%[1-3]。为提高PPV治疗RRD的成功率,各种手术技术和理念均有报道,如PPV联合环扎术和玻璃体腔填充长效惰性气体、重水、硅油及重硅油的应用[4-7]。并且手术后患者需保持严格俯卧位是这些手术方式的共同特点[8-9]。因此,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Healaflow®是一种非致热性、黏弹性、无色透明的大分子量等渗胶体液(pH 7.0,渗透压305 mOsm/kg),由超过97%的水和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交联的网状透明质酸钠以及磷酸盐和NaCl盐等构成。具有缓慢吸收和自行降解的特性,可以在眼内滞留3个月以上,已被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滤过泡空间填充物,预防手术后瘢痕形成[10-11]。其本身的空间填充和滤过泡支撑作用,以及对炎症因子的抑制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10]。因此,基于Healaflow的高度交联,粘滞性高,覆盖于物体或黏膜表面不易移动以及体内存留时间长,本研究首次采用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联合27G PPV和无菌空气填充辅助治疗原发性RRD,手术后无需限制体位,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以临床为基础的前瞻性连续研究。本研究经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号:2016KY-18);遵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均获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临床试验注册编号ID NCT03542162。
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原发性RRD患者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
样本量计算:RRD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72%~88%[1-3],以α=0.05和90%的检验效能,共需研究样本量40例,随访过程中约20%失访量,最终确定入组研究样本量为51例。计算公式为:
![]() |
其中,n为样本量,t为检验值,α为第一类错误概率,β为第二类错误概率,s为标准差,δ为容许的误差。
纳入标准:(1)了解本研究目的与计划,且愿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80岁,性别不限;(2)原发性RRD且病程≤4周;(3)研究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排除标准:(1)患者目前正参与其他临床试验项目;(2)患者只有一只功能眼,且功能眼为研究眼;(3)对侧眼预后较研究眼差;(4)研究眼PVR≥C级;(5)研究眼为继发性视网膜脱离;(6)研究眼存在视网膜劈裂、巨大裂孔或RRD伴黄斑裂孔;(7)研究眼存在其他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疾病等;(8)研究眼存在眼部炎症,如眼睑炎、巩膜炎、角膜炎和结膜炎等;(9)研究眼视力丧失与全身疾病相关,与眼部疾病无关;(10)全身情况较差如控制较差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衰竭等,研究者评估不能完成试验者;(11)经研究者评估依从性较差,不能完成至少3个月随访者。退出标准:(1)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等;(2)有其他疾病明显影响患者的一般状况需停止治疗;(3)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接受继续治疗;(4)入组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可随时退出研究(记录退出原因并统计);(5)依从性较差,不能达到试验或随访要求。
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27G PPV,存在白内障者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所有手术由同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师完成。彻底清除玻璃体,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气液交换。视网膜完全复位后,视网膜裂孔周围及变性区行激光光凝。使用27G钝性针头将Healaflow完全覆盖于视网膜裂孔表面,注射量根据视网膜裂孔大小确定,以裂孔完全被包含为标准。手术完毕时无菌空气填充(图1)。手术后有晶状体眼者限制仰卧位,其他患者体位不限。

患眼均行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间接检眼镜、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屈光度、眼压检查。BCVA采用Landolt C 表进行检查并记录,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
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8±6.3)个月。手术后1 d,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等。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视网膜复位定义为整个视网膜完全重新附着,随访期间无需任何其他手术干预治疗。解剖结构复位率定义为第一次手术干预后未行第二次或多次手术干预的视网膜复位比例。裂孔大小定义为:小裂孔≤1/2 DD;1/2 DD<中裂孔≤1 DD;1 DD<大裂孔≤1个象限。
采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表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最小期望值小于5或1,分别选用连续性校正公式及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最终纳入50例51只眼。其中,男性29例(58.0%),女性21例(42.0%);右眼25只眼(49.0%),左眼26只眼(51.0%)。平均年龄(58.5±11.2)岁。高度近视16只眼(31.2%);有晶状体眼45只眼(88.2%),IOL 6只眼(11.8%)。裂孔平均累及(2.2±0.6)个象限;单一裂孔28只眼(54.9%),2~5个裂孔23只眼(45.1%);马蹄形、萎缩性裂孔分别为53(61.9%)、39(39.1%)只眼;小、中、大裂孔分别为44(50.6%)、24(27.6%)、19(21.8%)只眼。裂孔位于8~4、4~8(包括4、8)时钟位分别为71(81.6%)、16(18.4%)只眼;周边部、赤道部、后极部分别为65(74.7%)、18(20.7%)、4(4.6%)只眼;是否累及黄斑区分别为32(62.7%)、19(37.3%)只眼。黄斑脱离时间3~30 d,平均脱离时间为(12.6±9.5)d。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5.3%)。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9.3±6.4)min。
手术后1 d,玻璃体腔内空气超过90% 46只眼(90.2%);手术后5~10 d,所有患眼玻璃体腔内空气完全吸收。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50只眼(98.0%);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复位1只眼(2.0%)。未复位的1只眼,患眼手术前2周曾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再次手术时,发现视网膜裂孔边缘形成环形僵硬区,手术中行裂孔边缘放射状切开,仍然使用Healaflow覆盖裂孔,空气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最终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0%。
患眼手术前平均logMAR BCVA为0.95±0.80,手术后3个月平均logMAR BCVA为0.22±0.17;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BCVA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 <0.001)。
累及黄斑区的32只眼,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34±0.75、0.29±0.14;未累及黄斑区的19只眼,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30±0.34、0.09±0.13。末次随访时,是否累及黄斑区32、19只眼中,logMAR BCVA 0.3分别为24(75.0%)、18(94.7%)只眼。有晶状体45只眼中,行单纯PPV治疗23只眼(51.1%),其中手术后6个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2只眼(8.7%),手术后BCVA均提高至首次PPV后水平。
所有患眼手术中及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3个月。手术中出现远离黄斑区的视网膜下少量出血1只眼(1.9%)。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眼压>21.0 mmHg(1 mmHg=0.133 kPa)]31只眼;给予局部对症治疗1~3周(平均13 d)后,眼压均恢复正常。手术后1~3d发生低眼压(眼压6~8 mmHg)3只眼(5.8%);巩膜切口均为免缝线缝合,1周内自行恢复正常。手术后早期出现前房炎症3只眼(5.8%),其中少量房水细胞2只眼,瞳孔区少量絮状或纤维素样渗出1只眼;给予散瞳、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眼液局部点眼,治疗后5 d内均消退。所有患眼均未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期视网膜裂孔复位率98.0%,最终复位率100.0%,高于其他研究结果[12-18]。这提示Healaflow对视网膜裂孔修补安全有效;与空气填充相结合,可提高RRD复位率。本研究基于其粘滞性和体内稳定性,首次使用Healaflow结合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RRD,手术后无论是解剖复位还是功能恢复均显示出良好疗效。由于2周内无菌空气可以被完全吸收,与PPV后长效气体填充相比,视力恢复更快,且手术后无需保持特殊体位如俯卧位,极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
本研究使用Healaflow治疗RRD是基于以下3点:(1)PVR通常发生于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个月内。由于Healaflow是一种长效粘弹剂,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覆盖视网膜裂孔后可以隔离并阻断RPE细胞以及其他炎性细胞迁移、增生;(2)手术中行气液交换后,尽可能吸除视网膜下液,使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阻碍手术后新生成的液体自玻璃体腔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并且也为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后产生无菌性炎症争取时间,提高视网膜复位成功率;(3)Healaflow已用于抗青光眼手术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肯定[19-20]。另有文献报道,Healaflow可用于治疗葡萄膜炎等所致的持续低眼压和眼球萎缩[21]。虽然尚不足以完全模拟人眼活动状态,但是其玻璃体腔填充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大鼠动物模型上得到证实[22]。
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不需保持俯卧位,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一般情况下,RRD患者传统PPV后需俯卧位,且根据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俯卧位持续时间为1~2周或3~4周甚至更长。然而也有学者报道RRD PPV后不要求保持体位。Martínez-Castillo等[16]将R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PPV后玻璃体腔填充20% SF6,另一组为PPV后玻璃体腔填充12% C3F8,所有患者手术后体位均不受限制,最终两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相当。Healaflow起到的隔离作用以及眼内气体浮力和表面张力特性对视网膜裂孔的封闭起到重要作用,两者作用相结合手术成功率可得到更大提升[23-25]。空气和长效气体的区别在于眼内持续时间不同[26]。眼内长效气体膨胀后可导致严重手术后并发症,如眼压升高和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空气半衰期较短,PPV后玻璃体腔填充无菌空气可在视网膜界面形成一个大的接触弧,充分顶压裂孔;而由于空气无膨胀性,很少导致高眼压,应用安全有效。Healaflow因其粘滞性和体内滞留时间长的特性,可以阻碍玻璃体腔液体进入视网膜下。此外,PPV后1周内视网膜界面的空气接触面积足以为视网膜下液体吸收和激光光凝产生视网膜脉络膜瘢痕争取时间。辅助Healaflow覆盖裂孔,PPV后患者体位得到改善,也是Healaflow创新应用的优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82.4%的患眼logMAR BCVA为0.3。多项研究结果显示,60%~96%的患眼最终视力≥20/40[12-18],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当。本组RRD累及黄斑区的32只眼,基线logMAR BCVA为1.34±0.75;末次随访时logMAR BCVA为0.3者24只眼(75.0%)。与既往研究结果比较,视力恢复时间大大缩短,拥有更高的视功能恢复比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期PPV后仅1只眼局部视网膜脱离未复位。患者手术前2周曾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边缘形成环形僵硬区;再次手术时将裂孔边缘放射状切开,气液交换后再次Healaflow覆盖裂孔,手术后依然自由体位,视网膜成功复位。提示Healaflow在复杂性(严重PVR)视网膜脱离眼的应用价值可能更有意义,后期将进一步扩展其应用。本研究中,多种因素致力于高的视网膜复位率。首先是手术关键步骤的把控,如尽可能彻底清除玻璃体,尤其是裂孔周围和基底部,解除牵拉隐患,气液交换后吸除视网膜下液,完全复位视网膜,详查周边部视网膜,不遗漏其他视网膜裂孔。其次,使用Healaflow覆盖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以整个裂孔边缘均纳入Healaflow覆盖范围为标准,手术完毕玻璃体腔空气填充,维持正常眼内压,彻底隔离空气吸收后玻璃体腔液体再次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为裂孔边缘视网膜激光光凝后无菌性炎症发挥粘连作用争取时间。当Healaflow彻底分解后,机体已度过炎性反应最强烈的应激时段,光斑已基本形成,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本研究中,有晶状体眼PPV后白内障进展缓慢。单纯行PPV的23只眼中,仅有2只眼(8.7%)手术后6个月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其原因可能与空气填充持续时间短,对晶状体刺激扰动较小有关。本组患眼常见手术后并发症为一过性高眼压,常规给予局部降眼压药物对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无持续高眼压或反复。有学者建议PPV后常规空气或惰性气体填充治疗原发性RRD[23-24]。本研究使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联合空气填充。因此,PPV联合空气填充和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RRD(PVR A、B级)。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样本量相对小、随访时间相对短以及未能设置对照组,其结果需随机非劣效性试验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