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27 温州医科大学眼科药物研究所;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人眼巩膜面积占眼球表面的95%,为经巩膜向眼内给药提供了较大的接触面积和靶向给药的条件。目前经巩膜缓释的装置包括巩膜层间给药,巩膜表面缓释载药盒给药,巩膜表面微药膜给药,巩膜表面离子电渗给药等方法。不同装置和方法各有利弊,巩膜层间给药对巩膜有创伤,缓释药盒需要做得很薄以防止侵蚀结膜,离子电渗给药需要频繁进行等,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巩膜表面微药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治疗眼后节疾病的理想途径。

引用本文: 李晓丽, 程凌云. 治疗眼后节疾病的经巩膜给药装置的研究现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7, 33(2): 213-217.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7.02.028 复制

  • 上一篇

    脉络膜上腔给药研究现状与进展
  • 下一篇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