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研究亚健康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功能的差别。对符合筛选标准的24例亚健康者与24名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的方法分析数据, 比较静息态下脑功能的组间差异, P<0.001、体素值≥1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亚健康组在双侧中央后回的ReHo值增高; 左内侧额上回、左背外侧额上回、右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颞中回的ReHo值降低。ReHo值的显著差异提示静息态下亚健康者的某些脑区局部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其具体作用和是否具有指标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引用本文: 左娟, 熊俊浩, 周波, 李永建, 王波. 亚健康人群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5, 32(3): 635-639. doi: 10.7507/1001-5515.20150115 复制
引言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亚健康测量研究对于及早进行人群的健康评价、干预管理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在亚健康诊断测量的方法上,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靠患者或亲属叙述、临床医师的经验以及借助临床量表评定,目前常用的有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 CMI)、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checklist inventory-90, SCL-90)等成熟量表,也有学者通过自制的量表来进行评定[1-4]。以上方法成本较低且简便易行,但是缺少客观的生物信息指标的辅佐,寻求具有生理上的实在性、物理上的可表述性和实践中可操作性要求的指标对于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都有重要意义。系统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由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也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物学改变。因此近年来,有些学者尝试采用超高倍多功能显微诊断系统、脉搏传感器检测、微量元素测定法等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亚健康进行诊断性研究[5-7]。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人群的诊断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张华平等[8]利用脑电地形图仪发现亚健康人群的脑电活动并不稳定。采用神经影像技术来研究身心疾病的脑机理是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国外学者如Barnden等[9]和Puri等[10]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脑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对我国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诊断技术,对于监测亚健康人群的大脑活动,评价其脑功能异常与否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现代影像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假设亚健康人群的某些脑区在静息状态下自发神经活动会存在异常。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技术分析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的静息态fMRI数据,目的是探索亚健康人群脑区活动的异常性,为进一步阐释其神经机制提供依据,从而寻找诊断学上的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交往亚健康三类,也有专家进一步细分为躯体(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思想亚健康、情感亚健康、行为亚健康五种[11-12]。既有研究发现心理亚健康可以基于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理亚健康,即心理亚健康也可能会引发生理亚健康症状[13]。在临床上,躯体、心理、社交这三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14]。因此,本研究中亚健康组选择兼具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临床症状特征的受试者,相应地,在量表的选择上也兼顾对这些症状的评估。其中,SCL-90是测试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工具,其自评结果可作为亚健康临床心理状态判断的标准[15]。而CMI的主要特点是反映症状丰富,症状涉及多个系统,突出了症状和功能在健康评价中的作用,能收集到大量临床上容易忽视的躯体和行为问题[16]。
本研究以普通在职人员为研究对象,受教育程度均为本科学历(受教育年限为16年)及以上。受试者主要来源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临床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内、外科情况等),专科情况(如妇检等),三大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血生化检验(包括钾、钠、氯等离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血糖以及血脂等),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B超。根据SCL-90、CMI结果以及《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来判断被试是否属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组筛选流程:①排除性诊断:通过B超、生化、影像等全身体检内容,排除明确有疾病的人群;如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可疑问题,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疾病状态。②初步筛检:SCL-90严重度从“1”(没有症状)到“5”(极严重)分为5级,总分阳性项目个数>43项,各因子得分≥4分;男性和女性在CMI A—R的因子得分以35分和40分为下限,根据量表所附神经症识别图落入“准神经症”区域,进行精神科访谈排除高度怀疑为神经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患者。③在初步筛检、排除性诊断的基础上,由专家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评定亚健康者: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临床特征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尽管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11]。最终亚健康状态组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25~45(33±9.2)岁,受教育年限16~21(18±2.45)年。
健康对照组来源于正常查体人群,各项检查未见异常,无不适主述。健康状态评定流程:①依据体检报告和现病史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的疾病;②SCL-90 9个因子的得分≤2分;根据CMI量表所附神经症识别图落入“正常”区域。健康对照组选取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25~45(35.1±8)岁,受教育年限16~19(17.42±1.81)年。
对亚健康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年龄、受教育年限进行两样本t检验,两组的年龄(t=-0.763,P=0.449)、受教育年限(t=0.566,P=0.5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般人口学资料匹配具有可比性。
1.2 静息态BOLD成像数据采集
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 magnetov erio 3.0T磁共振成像仪。根据核磁共振仪的实时功能成像程序(Real-Time Imaging Processing,RTIP)采集方式,采用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adient-Recalled Echo-Planar Imaging,GRE-EPI)序列采集,T1结构像:TR/TE=3 080 ms/12 ms,FOV=240 mm×240 mm,Matrix=256×256,层数40层,层厚=3 mm,翻转角=90°。功能像:TR/TE=3 060 ms/40 ms,FOV=240 mm×240 mm,Matrix=64×64,切片层数40层,层厚=3 mm,翻转角=90°,扫描时间6分38秒。
静息态扫描时被试者保持清醒、闭眼、头部固定、安静平卧的状态,且不执行任何的认知任务,保持在无特定的思维状态。
1.3 fMRI数据处理流程
1.3.1 数据预处理
弃除功能扫描前6个采样点的数据,后128幅图像进入后续分析。利用SPM5软件进行时间层校正、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处理。头动校正可获得受试者每个时间序列的水平头动与旋转头动图,平移小于2 mm与旋转移动小于2°的被试图像进入后续分析,所有被试均符合标准。对经过处理生成的图像滤波(0.01 Hz<f<0.08 Hz)去线性漂移,随后进行ReHo值的分析。
1.3.2 ReHo值分析
ReHo值被用来衡量全脑每个体素与其临近的26个体素的时间序列的同步性,利用REST1.5软件计算出全脑每个体素的ReHo值,从而每个受试者得到一张ReHo图。将每个受试者的ReHo图进行全脑平均化,然后统计分析。
1.3.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M5软件,对亚健康组与对照组的ReHo图进行双样本t检验,所有对比当P<0.05、体素范围(K值)≥1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亚健康组同时出现了ReHo值增高和降低两种情况,其中ReHo值降低的脑区多一些,涉及到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及颞叶皮质的多个脑区,详细的脑区情况如表 1、图 1所示。


根据自动解剖标签(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查看激活脑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亚健康组在左中央后回(BA3)、右中央后回(BA3)的ReHo值增高,位置如图 1、表 1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静息态下大脑活性较对照组增高的区域集中在顶叶皮质的中央后回区域,而且双侧顶叶中央后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活性增强,其中在左侧顶叶中央后回的激活体素数目(voxel)更多,激活强度也相对高一些。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亚健康组的ReHo值在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及颞叶皮质的一些脑区存在显著降低的情况,具体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质:左内侧额上回(BA10)、左背外侧额上回(BA9/10);边缘系统: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BA24);颞叶皮质:右侧颞中回。在这些脑区中以左内侧额上回(BA10)的激活体素数目最多,这些脑区的激活强度较为接近。
3 讨论
fMRI是在MRI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人脑功能区被信号激活时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两者之间比例发生改变,随之产生局部磁共振信号的改变而进行工作的。它能够实时监测大脑活动,客观反映各脑区的脑功能状态,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健康者静息态下的某些脑区局部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对认知和情绪加工产生影响。
顶叶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是大脑皮质感觉区。作为顶叶的主要功能脑区之一,中央后回为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皮质中枢,其损害一般表现为皮层感觉障碍。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央后回参与了注意和反应抑制,注意缺陷的临床表现和该区的功能不良有关[17]。注意功能是记忆力、计算力及判断理解力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构建模块,亚健康人群在认知障碍方面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心算能力越来越差,我们推测这二者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央后回的异常活动可能与睡眠状况有关,比如在Mayely等[18]实验中发现中央后回脑区的异常对睡眠周期和积极睡眠有影响。类似地,在关于睡眠剥夺的脑神经功能研究中也发现与正常睡眠情况相比,睡眠剥夺组双侧中央后回出现活性增高的情况[19]。亚健康状态者一个主要的躯体症状就是睡眠紊乱,这也许与其中央后回异常的神经活动有关,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至于左侧半球激活的体素数目更多,激活强度也更高则可能与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有关,两侧半球在某些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上是有所侧重的。
前扣带脑回普遍被认为是由感情和认知区域组成,研究发现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人群在此处的激活情况都会出现异常[20-22],而亚健康在心理症状上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焦虑、抑郁,提示亚健康状态者在识别、评价情绪性信息及调整情绪的不同反应等功能上可能存在异常。此外,前额皮质参与情绪认知也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23-24]。额上回和颞中回在情绪加工中的作用已在神经成像研究中得以凸显,李政杰等[25]发现额上回与情绪、认知等相关,颞中回与面部表情解读等相关。更多关于情绪加工实验的影像分析结果表明,额上回、颞中回同样参与了正负性情绪信息的整合加工,并且在知觉积极和喜悦情绪时的激活极为明显[26-28]。综合上述脑区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些区域ReHo值的异常提示了亚健康者的面部表情加工和情绪调节能力可能出现异常,在李力生等[29]对亚健康人群的面部表情反馈研究中,发现面部表情的调节确实对亚健康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面部表情和情绪认知加工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正负情绪的反应性减弱并且对负性情绪比较敏感,从而出现负性的认知加工偏向,这可能与亚健康者所表现出的恐慌、焦虑、低落压抑以及容易悲观等负面情绪有关,但这些脑区活性的异常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确切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本研究旨在对静息态下亚健康状态者与健康人的脑功能差异做出初步探讨,影像分析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人群在双侧中央后回、左内侧和背外侧额上回、右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颞中回区域的局部一致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亚健康状态下某些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可能存在异常。
本研究仅针对兼具躯体、心理和行为症状的亚健康状态者,未从全面的视角去分析不同亚健康种类在异常脑区之间的差异,由于亚健康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不同的亚健康类型在临床特征上也不尽相同,脑功能异常区域在不同类型之间很可能存在差异。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变量做更细致、深入的划分,不同职业性质、不同的亚健康种类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进一步考察亚健康人群的脑神经自发活动异常与临床症状的关联,以期能够对我国亚健康人群的静息态脑功能特征做更多有意义的探讨。
引言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亚健康测量研究对于及早进行人群的健康评价、干预管理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在亚健康诊断测量的方法上,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靠患者或亲属叙述、临床医师的经验以及借助临床量表评定,目前常用的有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 CMI)、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checklist inventory-90, SCL-90)等成熟量表,也有学者通过自制的量表来进行评定[1-4]。以上方法成本较低且简便易行,但是缺少客观的生物信息指标的辅佐,寻求具有生理上的实在性、物理上的可表述性和实践中可操作性要求的指标对于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都有重要意义。系统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由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也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物学改变。因此近年来,有些学者尝试采用超高倍多功能显微诊断系统、脉搏传感器检测、微量元素测定法等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亚健康进行诊断性研究[5-7]。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人群的诊断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张华平等[8]利用脑电地形图仪发现亚健康人群的脑电活动并不稳定。采用神经影像技术来研究身心疾病的脑机理是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国外学者如Barnden等[9]和Puri等[10]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脑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对我国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诊断技术,对于监测亚健康人群的大脑活动,评价其脑功能异常与否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现代影像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假设亚健康人群的某些脑区在静息状态下自发神经活动会存在异常。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技术分析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的静息态fMRI数据,目的是探索亚健康人群脑区活动的异常性,为进一步阐释其神经机制提供依据,从而寻找诊断学上的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交往亚健康三类,也有专家进一步细分为躯体(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思想亚健康、情感亚健康、行为亚健康五种[11-12]。既有研究发现心理亚健康可以基于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理亚健康,即心理亚健康也可能会引发生理亚健康症状[13]。在临床上,躯体、心理、社交这三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14]。因此,本研究中亚健康组选择兼具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临床症状特征的受试者,相应地,在量表的选择上也兼顾对这些症状的评估。其中,SCL-90是测试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工具,其自评结果可作为亚健康临床心理状态判断的标准[15]。而CMI的主要特点是反映症状丰富,症状涉及多个系统,突出了症状和功能在健康评价中的作用,能收集到大量临床上容易忽视的躯体和行为问题[16]。
本研究以普通在职人员为研究对象,受教育程度均为本科学历(受教育年限为16年)及以上。受试者主要来源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临床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内、外科情况等),专科情况(如妇检等),三大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血生化检验(包括钾、钠、氯等离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血糖以及血脂等),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B超。根据SCL-90、CMI结果以及《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来判断被试是否属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组筛选流程:①排除性诊断:通过B超、生化、影像等全身体检内容,排除明确有疾病的人群;如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可疑问题,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疾病状态。②初步筛检:SCL-90严重度从“1”(没有症状)到“5”(极严重)分为5级,总分阳性项目个数>43项,各因子得分≥4分;男性和女性在CMI A—R的因子得分以35分和40分为下限,根据量表所附神经症识别图落入“准神经症”区域,进行精神科访谈排除高度怀疑为神经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患者。③在初步筛检、排除性诊断的基础上,由专家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评定亚健康者: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临床特征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尽管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11]。最终亚健康状态组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25~45(33±9.2)岁,受教育年限16~21(18±2.45)年。
健康对照组来源于正常查体人群,各项检查未见异常,无不适主述。健康状态评定流程:①依据体检报告和现病史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的疾病;②SCL-90 9个因子的得分≤2分;根据CMI量表所附神经症识别图落入“正常”区域。健康对照组选取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25~45(35.1±8)岁,受教育年限16~19(17.42±1.81)年。
对亚健康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年龄、受教育年限进行两样本t检验,两组的年龄(t=-0.763,P=0.449)、受教育年限(t=0.566,P=0.5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般人口学资料匹配具有可比性。
1.2 静息态BOLD成像数据采集
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 magnetov erio 3.0T磁共振成像仪。根据核磁共振仪的实时功能成像程序(Real-Time Imaging Processing,RTIP)采集方式,采用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adient-Recalled Echo-Planar Imaging,GRE-EPI)序列采集,T1结构像:TR/TE=3 080 ms/12 ms,FOV=240 mm×240 mm,Matrix=256×256,层数40层,层厚=3 mm,翻转角=90°。功能像:TR/TE=3 060 ms/40 ms,FOV=240 mm×240 mm,Matrix=64×64,切片层数40层,层厚=3 mm,翻转角=90°,扫描时间6分38秒。
静息态扫描时被试者保持清醒、闭眼、头部固定、安静平卧的状态,且不执行任何的认知任务,保持在无特定的思维状态。
1.3 fMRI数据处理流程
1.3.1 数据预处理
弃除功能扫描前6个采样点的数据,后128幅图像进入后续分析。利用SPM5软件进行时间层校正、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处理。头动校正可获得受试者每个时间序列的水平头动与旋转头动图,平移小于2 mm与旋转移动小于2°的被试图像进入后续分析,所有被试均符合标准。对经过处理生成的图像滤波(0.01 Hz<f<0.08 Hz)去线性漂移,随后进行ReHo值的分析。
1.3.2 ReHo值分析
ReHo值被用来衡量全脑每个体素与其临近的26个体素的时间序列的同步性,利用REST1.5软件计算出全脑每个体素的ReHo值,从而每个受试者得到一张ReHo图。将每个受试者的ReHo图进行全脑平均化,然后统计分析。
1.3.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M5软件,对亚健康组与对照组的ReHo图进行双样本t检验,所有对比当P<0.05、体素范围(K值)≥1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亚健康组同时出现了ReHo值增高和降低两种情况,其中ReHo值降低的脑区多一些,涉及到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及颞叶皮质的多个脑区,详细的脑区情况如表 1、图 1所示。


根据自动解剖标签(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查看激活脑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亚健康组在左中央后回(BA3)、右中央后回(BA3)的ReHo值增高,位置如图 1、表 1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静息态下大脑活性较对照组增高的区域集中在顶叶皮质的中央后回区域,而且双侧顶叶中央后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活性增强,其中在左侧顶叶中央后回的激活体素数目(voxel)更多,激活强度也相对高一些。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亚健康组的ReHo值在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及颞叶皮质的一些脑区存在显著降低的情况,具体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质:左内侧额上回(BA10)、左背外侧额上回(BA9/10);边缘系统: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BA24);颞叶皮质:右侧颞中回。在这些脑区中以左内侧额上回(BA10)的激活体素数目最多,这些脑区的激活强度较为接近。
3 讨论
fMRI是在MRI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人脑功能区被信号激活时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两者之间比例发生改变,随之产生局部磁共振信号的改变而进行工作的。它能够实时监测大脑活动,客观反映各脑区的脑功能状态,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健康者静息态下的某些脑区局部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对认知和情绪加工产生影响。
顶叶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是大脑皮质感觉区。作为顶叶的主要功能脑区之一,中央后回为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皮质中枢,其损害一般表现为皮层感觉障碍。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央后回参与了注意和反应抑制,注意缺陷的临床表现和该区的功能不良有关[17]。注意功能是记忆力、计算力及判断理解力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构建模块,亚健康人群在认知障碍方面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心算能力越来越差,我们推测这二者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央后回的异常活动可能与睡眠状况有关,比如在Mayely等[18]实验中发现中央后回脑区的异常对睡眠周期和积极睡眠有影响。类似地,在关于睡眠剥夺的脑神经功能研究中也发现与正常睡眠情况相比,睡眠剥夺组双侧中央后回出现活性增高的情况[19]。亚健康状态者一个主要的躯体症状就是睡眠紊乱,这也许与其中央后回异常的神经活动有关,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至于左侧半球激活的体素数目更多,激活强度也更高则可能与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有关,两侧半球在某些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上是有所侧重的。
前扣带脑回普遍被认为是由感情和认知区域组成,研究发现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人群在此处的激活情况都会出现异常[20-22],而亚健康在心理症状上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焦虑、抑郁,提示亚健康状态者在识别、评价情绪性信息及调整情绪的不同反应等功能上可能存在异常。此外,前额皮质参与情绪认知也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23-24]。额上回和颞中回在情绪加工中的作用已在神经成像研究中得以凸显,李政杰等[25]发现额上回与情绪、认知等相关,颞中回与面部表情解读等相关。更多关于情绪加工实验的影像分析结果表明,额上回、颞中回同样参与了正负性情绪信息的整合加工,并且在知觉积极和喜悦情绪时的激活极为明显[26-28]。综合上述脑区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些区域ReHo值的异常提示了亚健康者的面部表情加工和情绪调节能力可能出现异常,在李力生等[29]对亚健康人群的面部表情反馈研究中,发现面部表情的调节确实对亚健康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面部表情和情绪认知加工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正负情绪的反应性减弱并且对负性情绪比较敏感,从而出现负性的认知加工偏向,这可能与亚健康者所表现出的恐慌、焦虑、低落压抑以及容易悲观等负面情绪有关,但这些脑区活性的异常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确切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本研究旨在对静息态下亚健康状态者与健康人的脑功能差异做出初步探讨,影像分析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人群在双侧中央后回、左内侧和背外侧额上回、右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颞中回区域的局部一致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亚健康状态下某些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可能存在异常。
本研究仅针对兼具躯体、心理和行为症状的亚健康状态者,未从全面的视角去分析不同亚健康种类在异常脑区之间的差异,由于亚健康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不同的亚健康类型在临床特征上也不尽相同,脑功能异常区域在不同类型之间很可能存在差异。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变量做更细致、深入的划分,不同职业性质、不同的亚健康种类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进一步考察亚健康人群的脑神经自发活动异常与临床症状的关联,以期能够对我国亚健康人群的静息态脑功能特征做更多有意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