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理工大学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本文使用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和分析了 15 名脑性瘫痪患儿和 30 名正常婴儿大脑的白质脑网络,发现脑性瘫痪患儿和正常婴儿的白质脑网络都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患儿的最短路径长度明显变长,而标准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明显下降。此外,我们还发现左脑楔叶、左右脑楔前叶以及左脑扣带回后部是婴儿白质脑网络的核心节点,患儿白质脑网络的部分节点存在异常,且异常节点多集中于颞叶、枕叶和顶叶。本文结果表明脑性瘫痪婴儿的白质脑网络已经出现紊乱的现象,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脑性瘫痪儿童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帮助。

引用本文: 李均, 杨澄, 王远军, 聂生东. 脑性瘫痪婴儿的白质脑网络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7, 34(5): 688-694. doi: 10.7507/1001-5515.201612044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离散 S 变换和排列熵的癫痫脑电识别
  • 下一篇

    血管脉动对骨单元内液体流动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