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磊, 李浩. 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华西医学, 2014, 29(1): 8-10. doi: 10.7507/1002-0179.20140003 复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糜烂,以及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性血栓形成[1]。其临床病征主要有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以及Q波心肌梗死等。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症状呈多样化,而冠状动脉却存在极其类似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内的硬化斑块从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从而在破裂处形成血栓。因此,抗血栓治疗在ACS的治疗措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部分ACS患者同时使用氯吡格雷片与速效救心丸治疗,在临床疗效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97例,其诊断全部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拟订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① 患者应排除射血分数<40%的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的严重异常、肿瘤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肺栓塞等;② 患者4周内未患感染性疾病;③ 患者3个月内未患心肌梗死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进行重大手术;④ 患者2周内未口服降脂药物。将选取的患者按Excel软件随机分配功能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48例,包括男31例,女l7例;年龄47~75岁,平均63.5岁。对照组患者49例,包括男32例,女l7例;年龄43~76岁,平均62.1岁。试验开始前,对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每天予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公司生产] 75 mg,以1个月为治疗疗程。治疗组患者除给予和对照组同样的治疗外,还每天加用速效救心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每次4~6粒,1个月为l个疗程。
1.2.1 观察指标
经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疗效恢复标准。显效:临床表现完全改善,心电图提示正常或者大部分正常;有效:心绞痛发生频率减少50%以上,患者的疼痛有缓解,心电图显示ST段好转>0.05 mV,T波的倒置变浅>50%或变为直立;无效:患者症状和心电图的好转都没有符合标准;加重:患者症状与心电图都表现加重。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 l00%。
1.2.2 治疗前后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指标变化,如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等。
1.2.3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阶段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3.0程序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效果观察
在治疗组患者中,显效l7例,有效2l例,无效4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79.2%。在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l4例,无效11例,加重l3例,总有效率51.0%。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ST段位移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ST段位移都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见表 1。

2.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等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安全指标无显著变化。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AC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有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都有类似的解剖学基础,即冠状动脉内出现粥样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这是导致ACS的主要原因。目前,抗血小板聚集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氯吡格雷属于一种较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它能够高选择性地抑制由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4]。传统中医理论认为ACS属于胸痹、真心痛、心痛等范畴,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不足为本,而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份为川芎、冰片。川芎性辛、温,入肝、胆、心包经,能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冰片性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辛散苦泄,芳香走窜,能宽胸理气,化瘀豁痰[5]。现代实验研究[6]表明,速效救心丸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产生,使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下降,进而下调CD36表达,减少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阻断泡沫细胞的形成,进而从抗炎等多靶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且,它还可以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生成,从而对缺血的心肌细胞形成保护作用,增大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量,使心肌的耐缺血缺氧时间尽量延长,并且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7, 8]。大量临床研究[9-13]也发现,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临床症状、异常心电图的改善有较好疗效,并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粘度,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性。
通过该试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发现采用氯吡格雷、速效救心丸同时治疗ACS,其效果、心电图缓解程度都要好于单一使用氯吡格雷。这提示两者合用或许存在协同作用,且对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等指标无显著影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糜烂,以及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性血栓形成[1]。其临床病征主要有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以及Q波心肌梗死等。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症状呈多样化,而冠状动脉却存在极其类似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内的硬化斑块从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从而在破裂处形成血栓。因此,抗血栓治疗在ACS的治疗措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部分ACS患者同时使用氯吡格雷片与速效救心丸治疗,在临床疗效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97例,其诊断全部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拟订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① 患者应排除射血分数<40%的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的严重异常、肿瘤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肺栓塞等;② 患者4周内未患感染性疾病;③ 患者3个月内未患心肌梗死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进行重大手术;④ 患者2周内未口服降脂药物。将选取的患者按Excel软件随机分配功能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48例,包括男31例,女l7例;年龄47~75岁,平均63.5岁。对照组患者49例,包括男32例,女l7例;年龄43~76岁,平均62.1岁。试验开始前,对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每天予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公司生产] 75 mg,以1个月为治疗疗程。治疗组患者除给予和对照组同样的治疗外,还每天加用速效救心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每次4~6粒,1个月为l个疗程。
1.2.1 观察指标
经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疗效恢复标准。显效:临床表现完全改善,心电图提示正常或者大部分正常;有效:心绞痛发生频率减少50%以上,患者的疼痛有缓解,心电图显示ST段好转>0.05 mV,T波的倒置变浅>50%或变为直立;无效:患者症状和心电图的好转都没有符合标准;加重:患者症状与心电图都表现加重。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 l00%。
1.2.2 治疗前后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指标变化,如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等。
1.2.3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阶段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3.0程序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效果观察
在治疗组患者中,显效l7例,有效2l例,无效4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79.2%。在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l4例,无效11例,加重l3例,总有效率51.0%。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ST段位移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ST段位移都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见表 1。

2.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等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安全指标无显著变化。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AC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有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都有类似的解剖学基础,即冠状动脉内出现粥样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这是导致ACS的主要原因。目前,抗血小板聚集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氯吡格雷属于一种较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它能够高选择性地抑制由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4]。传统中医理论认为ACS属于胸痹、真心痛、心痛等范畴,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不足为本,而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份为川芎、冰片。川芎性辛、温,入肝、胆、心包经,能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冰片性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辛散苦泄,芳香走窜,能宽胸理气,化瘀豁痰[5]。现代实验研究[6]表明,速效救心丸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产生,使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下降,进而下调CD36表达,减少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阻断泡沫细胞的形成,进而从抗炎等多靶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且,它还可以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生成,从而对缺血的心肌细胞形成保护作用,增大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量,使心肌的耐缺血缺氧时间尽量延长,并且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7, 8]。大量临床研究[9-13]也发现,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临床症状、异常心电图的改善有较好疗效,并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粘度,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性。
通过该试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发现采用氯吡格雷、速效救心丸同时治疗ACS,其效果、心电图缓解程度都要好于单一使用氯吡格雷。这提示两者合用或许存在协同作用,且对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等指标无显著影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