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袁秀蓉, 何凌霄, 李佩芳, 陈佳丽, 宁宁.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临床观察. 华西医学, 2015, 30(10): 1832-1834. doi: 10.7507/1002-0179.20150527 复制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四肢骨及关节的损伤发生率显著增加,特别是交通事故,常常造成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而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后行外支架固定术,受伤的创面由于污染程度高极易造成伤口感染、组织坏死、伤口不愈合[1-2]。随着对创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理念不断更新,以及各种新型敷料种类的增加,临床逐渐开始采用不同敷料对创面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以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痛苦。我科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患者1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3月,选择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8~52岁;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2例;残留创面共14处,伤口直径3~12 cm,深度0.2~2.1 cm,均为开放性骨折术后1~2周未愈合的残留创面。10例患者均不伴影响伤口愈合的内分泌疾病及代谢疾病。
1.2 方法
换药前30 min,应用“超前镇痛”原则,根据患者的疼痛得分,采取相应止痛措施如转移注意力、口服镇痛药物等,将患者的疼痛减轻到最低。换药时,使用0.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其及创面周围皮肤,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创面上的脓性渗出及坏死物质。根据创面大小,用无菌剪剪取相应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于创面,外层选用伤口吸收敷贴,胶布固定。根据创面的渗液量、类型、部位决定换药间隔时间[3]。渗液多时,可每天换药1~2次;渗液减少后,可每3~5天换药1次。
1.3 观察指标
1.3.1 创面愈合情况
创面愈合率计算公式:(原伤口范围-现伤口范围)/原伤口范围)×100%,其中伤口范围=长×宽×深。创面愈合率40%~89%为有效,90%~99%为基本愈合,100%为完全愈合[3-4]。总有效率=(完全愈合+基本愈合+有效)/总例数[3]。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
1.3.2 疼痛程度
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5]。观察患者在换药前后的疼痛程度。
1.3.3 渗液数量
根据换药时敷料被渗液浸湿的面积,采取5分法评定。无渗液,伤口组织干燥为1分;伤口组织微湿,但无法计量为2分;伤口组织潮湿,浸湿敷料的25%为3分;伤口组织饱和,浸湿敷料的25%~75%为4分;伤口组织浸湿,大于浸湿敷料的75%为5分[6]。观察创面在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前、后的渗液量情况。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情况
本组14处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完全愈合9处,基本愈合4处,有效1处,无效0处。愈合有效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27.6±6.9)d。
2.2 疼痛程度
换药过程中,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易于揭除,10处伤口在换药过程中无明显疼痛感,疼痛评分为0~3分;其余4处伤口在换药过程中疼痛评分为4~7分。
2.3 渗液数量
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换药1~3 d后,创面局部渗液量增多,渗液量为3~5分,坏死组织逐步转化为红色组织,创面出现新生肉芽组织,换药清洗时可见局部毛细血管出血明显,创面面积逐渐缩小。4~7 d,创面渗出液逐渐减少,创面面积逐渐干燥,渗液量为1~2分,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继而上皮爬行,伤口愈合。
3 讨论
3.1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效果分析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根据本组患者的报告,愈合有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27.6±6.9)d。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银离子敷料具有抗菌和广谱杀菌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慢性伤口,其抗菌机制为:在敷料的纤维上附着银离子微粒,在液体环境下银微粒发生电离,带正电荷的银离子得以游离,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菌接触反应,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破坏其RNA、DNA;破坏细胞体内的酶;破坏细胞壁。因此,当伤口渗出液被敷料吸收后,即与硫酸银进行接触,银离子被释放入渗液中,与细菌的DNA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发挥其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可在30 min内起效,长达7 d。临床上,含银医用敷料主要功能是在伤口上释放银离子,避免创面有细菌侵入;还能吸收伤口产生的带细菌的渗出物,而渗出液被吸入敷料后能进一步促进银离子的释放,起到持续抗菌的作用[7]。Keryln[8]的研究表明,伤口组织颜色为灰暗伴或不伴大量渗出和异味、或有中度以上疼痛表明有细菌定植和炎性反应,需要选择含银敷料抑制细菌生长和控制炎性反应。但是,对银过敏的患者禁用。且藻酸盐敷料是当代湿性敷料的一种,目前认为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形成,避免结痂,促使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3.2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减轻患者伤口疼痛的效果分析
换药时,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减轻患者的疼痛,大多数患者感觉无痛感。根据本组患者的报告,应用NRS评分法,大多患者疼痛评分在0~3分。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换药过程中,由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不与局部组织粘连,易于揭除,避免创面新生的肉芽组织再次机械性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大多患者无痛感;活动及翻身时不易脱落[9]。郭春兰等[10]将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用于腿部静脉溃疡的患者,同样显示,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可以减轻伤口疼痛。
3.3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有效管理渗液的效果分析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能有效管理创面的渗液量,减少创面的渗液,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藻酸盐敷料从海藻中提炼的柔软无纺织纤维,它含有85%天然藻酸盐纤维,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高度的亲水性、类似凝胶并能被生物降解的藻朊,可与氯化钙反应后制成蚕丝状细纤维,按一定顺序交织排列,加压后制成2 mm厚的藻酸盐敷料。其与创面渗液接触,通过离子交换(钠离子/钙离子),具有止血功能[7]。吸收性能好,可吸收自身20倍的渗出液,加速新生微血管增生,对维持湿润环境、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加快表皮细胞移动、促进创面愈合有重要意义。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为3维发泡结构,能快速、大量吸收创面的渗液,并锁住渗液,防止浸渍伤口周围皮肤,泡沫垫使创面局部压力重新分布而缓解受压情况,以改善血液循环[9]。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对开放性骨折术后1~2周未愈的残留创面,待创面红润、无感染,常规会采取植皮手术。这样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存在有植皮成活失败的风险。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是银离子与藻酸盐的复合体,既有银离子的抑菌作用,又有藻酸盐敷料良好的处理渗液的作用[7]。本研究将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发现其可预防伤口感染,促进创面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地管理渗液,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四肢骨及关节的损伤发生率显著增加,特别是交通事故,常常造成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而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后行外支架固定术,受伤的创面由于污染程度高极易造成伤口感染、组织坏死、伤口不愈合[1-2]。随着对创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理念不断更新,以及各种新型敷料种类的增加,临床逐渐开始采用不同敷料对创面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以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患者痛苦。我科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患者1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3月,选择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8~52岁;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2例;残留创面共14处,伤口直径3~12 cm,深度0.2~2.1 cm,均为开放性骨折术后1~2周未愈合的残留创面。10例患者均不伴影响伤口愈合的内分泌疾病及代谢疾病。
1.2 方法
换药前30 min,应用“超前镇痛”原则,根据患者的疼痛得分,采取相应止痛措施如转移注意力、口服镇痛药物等,将患者的疼痛减轻到最低。换药时,使用0.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其及创面周围皮肤,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创面上的脓性渗出及坏死物质。根据创面大小,用无菌剪剪取相应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于创面,外层选用伤口吸收敷贴,胶布固定。根据创面的渗液量、类型、部位决定换药间隔时间[3]。渗液多时,可每天换药1~2次;渗液减少后,可每3~5天换药1次。
1.3 观察指标
1.3.1 创面愈合情况
创面愈合率计算公式:(原伤口范围-现伤口范围)/原伤口范围)×100%,其中伤口范围=长×宽×深。创面愈合率40%~89%为有效,90%~99%为基本愈合,100%为完全愈合[3-4]。总有效率=(完全愈合+基本愈合+有效)/总例数[3]。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
1.3.2 疼痛程度
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5]。观察患者在换药前后的疼痛程度。
1.3.3 渗液数量
根据换药时敷料被渗液浸湿的面积,采取5分法评定。无渗液,伤口组织干燥为1分;伤口组织微湿,但无法计量为2分;伤口组织潮湿,浸湿敷料的25%为3分;伤口组织饱和,浸湿敷料的25%~75%为4分;伤口组织浸湿,大于浸湿敷料的75%为5分[6]。观察创面在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前、后的渗液量情况。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情况
本组14处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完全愈合9处,基本愈合4处,有效1处,无效0处。愈合有效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27.6±6.9)d。
2.2 疼痛程度
换药过程中,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易于揭除,10处伤口在换药过程中无明显疼痛感,疼痛评分为0~3分;其余4处伤口在换药过程中疼痛评分为4~7分。
2.3 渗液数量
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换药1~3 d后,创面局部渗液量增多,渗液量为3~5分,坏死组织逐步转化为红色组织,创面出现新生肉芽组织,换药清洗时可见局部毛细血管出血明显,创面面积逐渐缩小。4~7 d,创面渗出液逐渐减少,创面面积逐渐干燥,渗液量为1~2分,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继而上皮爬行,伤口愈合。
3 讨论
3.1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效果分析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根据本组患者的报告,愈合有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27.6±6.9)d。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银离子敷料具有抗菌和广谱杀菌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慢性伤口,其抗菌机制为:在敷料的纤维上附着银离子微粒,在液体环境下银微粒发生电离,带正电荷的银离子得以游离,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菌接触反应,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破坏其RNA、DNA;破坏细胞体内的酶;破坏细胞壁。因此,当伤口渗出液被敷料吸收后,即与硫酸银进行接触,银离子被释放入渗液中,与细菌的DNA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发挥其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可在30 min内起效,长达7 d。临床上,含银医用敷料主要功能是在伤口上释放银离子,避免创面有细菌侵入;还能吸收伤口产生的带细菌的渗出物,而渗出液被吸入敷料后能进一步促进银离子的释放,起到持续抗菌的作用[7]。Keryln[8]的研究表明,伤口组织颜色为灰暗伴或不伴大量渗出和异味、或有中度以上疼痛表明有细菌定植和炎性反应,需要选择含银敷料抑制细菌生长和控制炎性反应。但是,对银过敏的患者禁用。且藻酸盐敷料是当代湿性敷料的一种,目前认为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形成,避免结痂,促使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3.2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减轻患者伤口疼痛的效果分析
换药时,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减轻患者的疼痛,大多数患者感觉无痛感。根据本组患者的报告,应用NRS评分法,大多患者疼痛评分在0~3分。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换药过程中,由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不与局部组织粘连,易于揭除,避免创面新生的肉芽组织再次机械性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大多患者无痛感;活动及翻身时不易脱落[9]。郭春兰等[10]将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用于腿部静脉溃疡的患者,同样显示,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可以减轻伤口疼痛。
3.3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有效管理渗液的效果分析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能有效管理创面的渗液量,减少创面的渗液,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藻酸盐敷料从海藻中提炼的柔软无纺织纤维,它含有85%天然藻酸盐纤维,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高度的亲水性、类似凝胶并能被生物降解的藻朊,可与氯化钙反应后制成蚕丝状细纤维,按一定顺序交织排列,加压后制成2 mm厚的藻酸盐敷料。其与创面渗液接触,通过离子交换(钠离子/钙离子),具有止血功能[7]。吸收性能好,可吸收自身20倍的渗出液,加速新生微血管增生,对维持湿润环境、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加快表皮细胞移动、促进创面愈合有重要意义。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为3维发泡结构,能快速、大量吸收创面的渗液,并锁住渗液,防止浸渍伤口周围皮肤,泡沫垫使创面局部压力重新分布而缓解受压情况,以改善血液循环[9]。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对开放性骨折术后1~2周未愈的残留创面,待创面红润、无感染,常规会采取植皮手术。这样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存在有植皮成活失败的风险。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是银离子与藻酸盐的复合体,既有银离子的抑菌作用,又有藻酸盐敷料良好的处理渗液的作用[7]。本研究将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发现其可预防伤口感染,促进创面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地管理渗液,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