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2020年1月起国内所有高等学校延期开学甚至停学。为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高校教师集体迅速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但是如何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索。该研究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程特点、学生的学情分析,就如何设计完善的线上教学方案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如何选择适合该课程的线上教学软件进行讨论,然后选取2020年春季学期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7级临床及其他专业的本科学生共297人为研究对像,设计问卷调查评估所设计的线上教学方案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赞同包括“视频学”“远程教”“周期考”“专项补”在内的详实的在线教学方案对学习过程有帮助。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内容,在互联网大时代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望在今后推广。
引用本文: 黎磊, 付诗琴, 胡娜, 唐静, 余建群, 龚启勇.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课程的线上教学—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教学实践为例. 华西医学, 2021, 36(10): 1332-1336. doi: 10.7507/1002-0179.202009201 复制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园蔓延,2020年1月起,为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高等院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继在规定开学时间里迅速开展了线上教学[1-4]。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应用课程,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影像检查手段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上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是对临床医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这对于初次接触医学影像图片的本科生来说并非易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阅片能力,对教授影像诊断的老师来说亦是挑战[5]。因此,根据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课程特点,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本文就2020年疫情期间如何设计完善的线上教案、提高线上教学质量、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软件进行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最后进行教学反思。现报告如下。
1 设计完善的线上教案
完善线上课程准备,包括“视频学”“远程教”“周期考”“专项补”4个步骤(图1)。这4个环节缺一不可。

1.1 视频学
目前,线上教育主流的“视频学”教育方式有2种[6]。第1种是利用已有网络资源,指各种网络上、市面上能够找得到的现成的、成型的、系统的精品资源,包括但不限于MOOC(慕课)等视频资源[7-10]、喜马拉雅等音频资源,以及各大出版社发行的电子版书籍。现在是5G时代,各类教学资源足够成熟化、商业化、体系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络教学资源开始被广泛利用,新的素材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鼓励充分利用5G时代下的数字化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但是目前各种网络上、市面上的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以及各大出版社发行的电子版书籍非常多,良莠不齐,需要仔细的挑选及组织,并且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整理。第2种是教师自录视频,教师根据需要自己录制PPT或者采用EV录屏软件进行视频录制。针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特色,本课程将所有章节均分成理论大课和见习课2个部分,其中大课是采用教师自录PPT视频进行教学,优势是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系统化,教学内容深度有保证,劣势是缺乏了教学互动;在“视频学”的基础上,每堂大课还会留有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学习目标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进行自主学习。而见习课主要采用“远程教”的方式,具体见下述。
1.2 远程教
“远程教”,即远程实时在线教学。相较于上面提到的录制视频,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教学互动[11],教学双方可以就学习观念、所存疑惑,进行沟通交流。“远程教”放在“视频学”之后,刚好是学生上完大课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之后,在见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提问,将大课上自己认为没有消化的知识点拿出来,在教师的帮助下促进消化。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课便是主要采用了“远程教”的方式,一共有4位教师在线分别负责4块知识小点。将知识点细化分专人负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保障措施。每位老师首先远程实时在线教学,针对上节医学影像诊断学大课的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这里既可以采用“视频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远程教”的方式,然后进行在线答疑,营造出积极活跃的上课氛围,并诱导学生积极提问。
1.3 周期考
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结束后要及时考核,要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虽然在第2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解决没有“消化”的问题,但是这些被提出的问题,仅是学生自认为没有“消化”的问题,其实可能还有一些知识点他们未曾真正掌握,甚至理解错误,只是未自知。为此,周期考必不可少。往往这又是线上教学中容易被遗忘的环节。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中,设置了2次周期考核、1次半期考核和1次期末考核。考试成绩将是产生学习动力的第一生产力。 此外,在每次见习课的线上课堂进行在线提问,并将学生的回答计入平时成绩,“知识讲解+在线提问”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1.4 专项补
结合考核,分析学生掌握的短板弱项,开展针对性补充教学,做到查漏补缺。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过程中设置专门的答疑课时,提前在QQ群里收集学生的问题,在答疑课上进行针对性地系统性地解答;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任何学习问题或难点及时在QQ群里提出,老师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后解答。如果老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回答,群里的助教也会私信相关课程的教师。另外,在期末考核前针对考核注意事项以及之前3次的考核情况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从而查漏补缺。
2 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软件
目前,线上教学软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具特色[12]。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线上教学软件包括但不限于腾讯会议系统、QQ视频会议、微信视频会议、钉钉视频会议等,但部分软件系统卡顿、掉线情况严重;最终,结合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程特点,本课程选择了以下网络教学平台和软件:① 腾讯会议系统,具有网络流畅、界面简洁的优势,支持屏幕共享,通过共享PPT或者录制的教学视频可以更好地进行“视频学”的过程,而且其免费版本支持300人在线,可以满足大班教学规模的要求。② EV录屏软件,提前使用该软件录制教学视频或音频,或者在第1次直播授课的时候同步录制视频和音频,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后期复习回放的学习资料,在面对不同批次学生时,也可以反复进行播放,极大地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时间,缓解了教师的备课压力。③ DICOM图像编辑器,采用Radiant DICOM Viewer以及Philips DICOM Viewer软件进行X线、CT或者MRI图像的浏览,可以三维立体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界面简单且容易操作。鉴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基于影像图片的学科,DICOM图像编辑器的使用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影像图片信息,而且可以提前感受影像诊断医师的工作实况。④ 四川大学考易系统,通过在四川大学考易系统里面设置了周期考、中期考和期末考题,所有题目均由授课教师出题,而不是从网上下载一些题目,从而避免题目老旧或者错误,同时防止学生在网上查找答案。所有的看图题均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真实患者真实检查的影像图片,选取患者有典型影像特征的图片并进行了匿名处理;所有题目设置不可回看,考试时长设置为120 min,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包括A1型单选题,A2型图片题,A3型案例题等,学生只能以唯一ID和用户名登录,如果意外退出考试系统则需要二次密码方可进入。⑤ 班级QQ群,其存在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同时更是有助于上传课程相关资料、收集学生问题、以及在线答疑。
总体而言,腾讯会议+EV录屏软件联合使用是“视频学”的基础,腾讯会议+DICOM图像编辑器在“远程教”环节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在病灶识别及邻近解剖结构侵犯的影像诊断水平,四川大学考易系统为“周期考”保驾护航,QQ群可以保证“专项补”的质量和效果。
3 线上教学效果评估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线上教学结束后第2天进行问卷调查[13],调查对象为2020年春季学期参与该课程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7级临床5年制的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以及听力康复专业的本科学生,共297人;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在QQ群发布关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课程的调查问卷。参与投票人数为297人(表1)。

调查问卷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① 从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兴趣改变;② 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技能的提升;③ 评判采用的线上教学软件是否合理以及今后是否继续推荐使用。调查问卷一共10题,共设5个选项A~E,A和B为正性结果,表示非常喜欢/提高很多/帮助很大,或者喜欢/有点提高/有点帮助;C通常为中立结果,表示和原来一样或者帮助很小;D或E为负性结果,表示兴趣/能力/水平下降了或者下降很多。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使其学习兴趣提升,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可医学影像诊断学线上教学模式,赞同包括“视频学”“远程教”“周期考”“专项补”在内的详实的线上教学方案对学习过程有帮助,腾讯会议+DICOM图像编辑器的联合使用提高了学生在病灶识别及邻近解剖结构侵犯的影像诊断水平,通过这次的线上教学的经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同时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互联网大时代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今后推广。
4 教学反思
4.1 当代教师需树德立人、不忘初心
虽然 “视频学”“远程教”“周期考”“专项补”只有简单4个步骤,但实践起来却不简单。如在“视频学”环节,一方面,如果自制视频,教师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硬件之间的兼容等问题,同时考虑授课内容设计与展现效果,通常是上课2 h,录制1 d。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资源虽然随手可得,但是在使用前也需要认真评估、去伪存真,“拿来主义”同样费时费力,而且课件不留自己姓名,辛苦付出却无人知,难免有心理落差。又如在“远程教”环节,直播的形式极易造成心理压力;加上网络高峰期视频卡滞、掉线,也会影响到教学双方的情绪波动和教学进度。最后,4个步骤环环相扣,内容繁多,周期考后还需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找出弱项作针对性补充教学,在QQ群里也需要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然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不忘初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代师德,讲求“德得相通”;当代教师,应该实现树德立人的价值追寻,做到严谨治学。
4.2 避免线上教学认知误差
“视频学”和“远程教”看似相似,实则不同,二者可以说正好优劣互补。“视频学”阶段,学生可以个人为单位用指定的视频、音频、电子书籍等资源,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自主空间很大;而“远程教”阶段,则要求分班级集中时间统一开展。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班和小班教学。教学规模大小不同,教学效果、成本肯定不一样。共性问题讲解可以安排大班教学,一步到位;问题探讨适合安排小班教学,否则可能嘈杂一片。“视频学”在面对不同批次学生时,可以反复进行,极大地缓解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同时,避免了临场发挥有遗漏、口误等瑕疵。然而,如果仅依靠视频录像教学,教师就不能及时得到学习效果反馈,往往只是“讲完”一堂课。所以,视频学,全面、系统、可再用,要在第1个环节开展;远程教,灵活、互动、要求时间集中,应安排在第2个环节。二者缺一不可、顺序不可颠倒,才能相得益彰,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
4.3 充分发挥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优势
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区别于内科学、外科学等其他更注重实践的课程,其本来就是基于电脑影像图片来开展并要求掌握技能的课程。同时,影像诊断医师的工作本身也是一种类信息技术工作类型,每天需坐在电脑面前阅片,所以医学影像诊断学是最适合发展为线上教学的课程之一[14]。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网络完全打破了时空限制,线上教学也逐渐朝着未来主流的教学方式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程优势,可改变既往单调、枯燥、考前记住、考后忘记的线下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线上教学以应对突然出现的问题。
4.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线下学习,线上学习更多地是以“视频学”的方式进行,需要学生自己反复翻看视频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后带着学习目标去深度学习本课知识点,学生需要自己判断找哪种类型的学习资料,教材还是学术期刊?到哪里找?如医学电子数据库、百度搜索、微信里学术相关的公众号等。如何找?如使用搜索引擎或电子数据库时,使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及关键词组合。这些都无疑隐形地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利用网络学习。通过此次线上教学机会,学生能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检索,从而掌握本门课程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和知识体系,也是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医学生应该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疫情出现之前,线上教学几乎只存在于各类培训机构中,或者由培训机构出品的在线教育平台里。疫情突发,学校转变为线上教育模式虽是形势所迫,但也是大势所趋。本文以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本科教学课程为例,在探索线上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会了网络平台的相关技术、掌握了线上教学的方法、积累了线上教学的经验。但是线上教学效果评估还应持续并全方位扩大评价人数及内容,持续改进4个步骤中的内容,以逐渐完善并推广。线上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15],此次探索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黎磊、付诗琴、胡娜:提出论文构思及撰写论文;唐静、余建群、龚启勇:总体把关,审订论文。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园蔓延,2020年1月起,为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高等院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继在规定开学时间里迅速开展了线上教学[1-4]。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应用课程,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影像检查手段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上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是对临床医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这对于初次接触医学影像图片的本科生来说并非易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阅片能力,对教授影像诊断的老师来说亦是挑战[5]。因此,根据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课程特点,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本文就2020年疫情期间如何设计完善的线上教案、提高线上教学质量、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软件进行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最后进行教学反思。现报告如下。
1 设计完善的线上教案
完善线上课程准备,包括“视频学”“远程教”“周期考”“专项补”4个步骤(图1)。这4个环节缺一不可。

1.1 视频学
目前,线上教育主流的“视频学”教育方式有2种[6]。第1种是利用已有网络资源,指各种网络上、市面上能够找得到的现成的、成型的、系统的精品资源,包括但不限于MOOC(慕课)等视频资源[7-10]、喜马拉雅等音频资源,以及各大出版社发行的电子版书籍。现在是5G时代,各类教学资源足够成熟化、商业化、体系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络教学资源开始被广泛利用,新的素材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鼓励充分利用5G时代下的数字化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但是目前各种网络上、市面上的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以及各大出版社发行的电子版书籍非常多,良莠不齐,需要仔细的挑选及组织,并且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整理。第2种是教师自录视频,教师根据需要自己录制PPT或者采用EV录屏软件进行视频录制。针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特色,本课程将所有章节均分成理论大课和见习课2个部分,其中大课是采用教师自录PPT视频进行教学,优势是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系统化,教学内容深度有保证,劣势是缺乏了教学互动;在“视频学”的基础上,每堂大课还会留有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学习目标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进行自主学习。而见习课主要采用“远程教”的方式,具体见下述。
1.2 远程教
“远程教”,即远程实时在线教学。相较于上面提到的录制视频,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教学互动[11],教学双方可以就学习观念、所存疑惑,进行沟通交流。“远程教”放在“视频学”之后,刚好是学生上完大课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之后,在见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提问,将大课上自己认为没有消化的知识点拿出来,在教师的帮助下促进消化。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课便是主要采用了“远程教”的方式,一共有4位教师在线分别负责4块知识小点。将知识点细化分专人负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保障措施。每位老师首先远程实时在线教学,针对上节医学影像诊断学大课的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这里既可以采用“视频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远程教”的方式,然后进行在线答疑,营造出积极活跃的上课氛围,并诱导学生积极提问。
1.3 周期考
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结束后要及时考核,要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虽然在第2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解决没有“消化”的问题,但是这些被提出的问题,仅是学生自认为没有“消化”的问题,其实可能还有一些知识点他们未曾真正掌握,甚至理解错误,只是未自知。为此,周期考必不可少。往往这又是线上教学中容易被遗忘的环节。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中,设置了2次周期考核、1次半期考核和1次期末考核。考试成绩将是产生学习动力的第一生产力。 此外,在每次见习课的线上课堂进行在线提问,并将学生的回答计入平时成绩,“知识讲解+在线提问”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1.4 专项补
结合考核,分析学生掌握的短板弱项,开展针对性补充教学,做到查漏补缺。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过程中设置专门的答疑课时,提前在QQ群里收集学生的问题,在答疑课上进行针对性地系统性地解答;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任何学习问题或难点及时在QQ群里提出,老师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后解答。如果老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回答,群里的助教也会私信相关课程的教师。另外,在期末考核前针对考核注意事项以及之前3次的考核情况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从而查漏补缺。
2 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软件
目前,线上教学软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具特色[12]。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线上教学软件包括但不限于腾讯会议系统、QQ视频会议、微信视频会议、钉钉视频会议等,但部分软件系统卡顿、掉线情况严重;最终,结合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程特点,本课程选择了以下网络教学平台和软件:① 腾讯会议系统,具有网络流畅、界面简洁的优势,支持屏幕共享,通过共享PPT或者录制的教学视频可以更好地进行“视频学”的过程,而且其免费版本支持300人在线,可以满足大班教学规模的要求。② EV录屏软件,提前使用该软件录制教学视频或音频,或者在第1次直播授课的时候同步录制视频和音频,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后期复习回放的学习资料,在面对不同批次学生时,也可以反复进行播放,极大地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时间,缓解了教师的备课压力。③ DICOM图像编辑器,采用Radiant DICOM Viewer以及Philips DICOM Viewer软件进行X线、CT或者MRI图像的浏览,可以三维立体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界面简单且容易操作。鉴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基于影像图片的学科,DICOM图像编辑器的使用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影像图片信息,而且可以提前感受影像诊断医师的工作实况。④ 四川大学考易系统,通过在四川大学考易系统里面设置了周期考、中期考和期末考题,所有题目均由授课教师出题,而不是从网上下载一些题目,从而避免题目老旧或者错误,同时防止学生在网上查找答案。所有的看图题均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真实患者真实检查的影像图片,选取患者有典型影像特征的图片并进行了匿名处理;所有题目设置不可回看,考试时长设置为120 min,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包括A1型单选题,A2型图片题,A3型案例题等,学生只能以唯一ID和用户名登录,如果意外退出考试系统则需要二次密码方可进入。⑤ 班级QQ群,其存在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同时更是有助于上传课程相关资料、收集学生问题、以及在线答疑。
总体而言,腾讯会议+EV录屏软件联合使用是“视频学”的基础,腾讯会议+DICOM图像编辑器在“远程教”环节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在病灶识别及邻近解剖结构侵犯的影像诊断水平,四川大学考易系统为“周期考”保驾护航,QQ群可以保证“专项补”的质量和效果。
3 线上教学效果评估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线上教学结束后第2天进行问卷调查[13],调查对象为2020年春季学期参与该课程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7级临床5年制的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以及听力康复专业的本科学生,共297人;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在QQ群发布关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课程的调查问卷。参与投票人数为297人(表1)。

调查问卷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① 从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兴趣改变;② 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技能的提升;③ 评判采用的线上教学软件是否合理以及今后是否继续推荐使用。调查问卷一共10题,共设5个选项A~E,A和B为正性结果,表示非常喜欢/提高很多/帮助很大,或者喜欢/有点提高/有点帮助;C通常为中立结果,表示和原来一样或者帮助很小;D或E为负性结果,表示兴趣/能力/水平下降了或者下降很多。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使其学习兴趣提升,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可医学影像诊断学线上教学模式,赞同包括“视频学”“远程教”“周期考”“专项补”在内的详实的线上教学方案对学习过程有帮助,腾讯会议+DICOM图像编辑器的联合使用提高了学生在病灶识别及邻近解剖结构侵犯的影像诊断水平,通过这次的线上教学的经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同时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互联网大时代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今后推广。
4 教学反思
4.1 当代教师需树德立人、不忘初心
虽然 “视频学”“远程教”“周期考”“专项补”只有简单4个步骤,但实践起来却不简单。如在“视频学”环节,一方面,如果自制视频,教师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硬件之间的兼容等问题,同时考虑授课内容设计与展现效果,通常是上课2 h,录制1 d。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资源虽然随手可得,但是在使用前也需要认真评估、去伪存真,“拿来主义”同样费时费力,而且课件不留自己姓名,辛苦付出却无人知,难免有心理落差。又如在“远程教”环节,直播的形式极易造成心理压力;加上网络高峰期视频卡滞、掉线,也会影响到教学双方的情绪波动和教学进度。最后,4个步骤环环相扣,内容繁多,周期考后还需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找出弱项作针对性补充教学,在QQ群里也需要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然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不忘初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代师德,讲求“德得相通”;当代教师,应该实现树德立人的价值追寻,做到严谨治学。
4.2 避免线上教学认知误差
“视频学”和“远程教”看似相似,实则不同,二者可以说正好优劣互补。“视频学”阶段,学生可以个人为单位用指定的视频、音频、电子书籍等资源,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自主空间很大;而“远程教”阶段,则要求分班级集中时间统一开展。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班和小班教学。教学规模大小不同,教学效果、成本肯定不一样。共性问题讲解可以安排大班教学,一步到位;问题探讨适合安排小班教学,否则可能嘈杂一片。“视频学”在面对不同批次学生时,可以反复进行,极大地缓解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同时,避免了临场发挥有遗漏、口误等瑕疵。然而,如果仅依靠视频录像教学,教师就不能及时得到学习效果反馈,往往只是“讲完”一堂课。所以,视频学,全面、系统、可再用,要在第1个环节开展;远程教,灵活、互动、要求时间集中,应安排在第2个环节。二者缺一不可、顺序不可颠倒,才能相得益彰,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
4.3 充分发挥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优势
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区别于内科学、外科学等其他更注重实践的课程,其本来就是基于电脑影像图片来开展并要求掌握技能的课程。同时,影像诊断医师的工作本身也是一种类信息技术工作类型,每天需坐在电脑面前阅片,所以医学影像诊断学是最适合发展为线上教学的课程之一[14]。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网络完全打破了时空限制,线上教学也逐渐朝着未来主流的教学方式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程优势,可改变既往单调、枯燥、考前记住、考后忘记的线下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线上教学以应对突然出现的问题。
4.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线下学习,线上学习更多地是以“视频学”的方式进行,需要学生自己反复翻看视频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后带着学习目标去深度学习本课知识点,学生需要自己判断找哪种类型的学习资料,教材还是学术期刊?到哪里找?如医学电子数据库、百度搜索、微信里学术相关的公众号等。如何找?如使用搜索引擎或电子数据库时,使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及关键词组合。这些都无疑隐形地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利用网络学习。通过此次线上教学机会,学生能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检索,从而掌握本门课程最新、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和知识体系,也是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医学生应该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疫情出现之前,线上教学几乎只存在于各类培训机构中,或者由培训机构出品的在线教育平台里。疫情突发,学校转变为线上教育模式虽是形势所迫,但也是大势所趋。本文以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本科教学课程为例,在探索线上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会了网络平台的相关技术、掌握了线上教学的方法、积累了线上教学的经验。但是线上教学效果评估还应持续并全方位扩大评价人数及内容,持续改进4个步骤中的内容,以逐渐完善并推广。线上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15],此次探索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黎磊、付诗琴、胡娜:提出论文构思及撰写论文;唐静、余建群、龚启勇:总体把关,审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