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巧巧, 丁小玲, 李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非诊疗区域感染风险控制措施接受度评价. 华西医学, 2022, 37(8): 1155-1160. doi: 10.7507/1002-0179.202201119 复制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落实各项预检分诊措施,尽早尽快识别疑似患者,对不同风险地区来院人员实行分流管控,是医疗机构重要的防控任务[1-3]。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功能和疫情防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来院人员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诉求,尽力营造一个令患者满意的医疗环境[4-6]。
为打造健康、安全、令患者满意的医疗环境,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在落实国家三级预检分诊要求的基础上前移防控关口,在医院外围非诊疗区域实施了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并就系列措施对来院人员安全感、就诊行为(工作)的影响及措施接受度进行了调查。现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非诊疗区域感染控制(感控)措施及评价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其他医疗机构防控措施的完善优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 2020 年 2 月 22 日内全部来院就诊或工作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严格遵循自愿参与原则,不愿意参加调查或无智能手机人员不纳入调查。该次研究获得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非诊疗区域感控措施
① 严格人员分区域管理。对院内人员流动进行区域限制,将外围非诊疗区域分为低度风险绿区(员工区)、中度风险黄区(住院患者区)、高度风险红区(门急诊患者区),各区域相对独立,利用不同颜色路障完全分开。各区域分设出入口,由安保人员值守,相关人员凭证件(住院证、住院家属出入证、员工通行证)出入。具体分区情况见图1。

② 严格车辆分区域管理。患者来院车辆(急救车辆除外)单入口进入医院地下停车场,门诊患者车辆、住院患者车辆分区域停放,并分通道到达地面对应区域。租用院外公共停车场作为员工车辆暂时停放区域。
③ 落实入院体温筛查。在医院所有入口(人员入口及车辆入口)处设置体温初筛点,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疫情应对能力的医务人员负责对来院人员进行监测管理,人人测体温,人人手消毒,确保全覆盖。查出体温异常的患者、家属及员工,做好登记,发放口罩,并由专人陪同至诊疗区外一级预检分诊点就诊。
④ 加强人员分通道管理。门诊患者分诊后分普通患者、一般发热患者和特殊发热患者沿专用通道进入指定诊疗区域(普通门诊、一般发热门诊、特殊发热门诊)。设置员工专用通道及电梯,启用门禁系统限制人员进出,保证员工在到达工作点位做好个人防护前尽可能不与患者接触。
1.2.2 调查工具
利用头脑风暴法组织院内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诊部、护理部等科室专家,基于 Davis 的技术接受度模型[7-10]自行编制接受度调查问卷,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 3 个维度测量接受度。问卷分为患者/家属问卷及员工问卷,两类问卷均设有个人基础信息、安全感调查、接受度调查 3 个大项,主要包括年龄、来院方式、来院就诊/工作是否造成不安(单选)及原因(多选)、三类外围防控措施接受度(单选)及不接受原因(多选)、对就诊意愿/工作的影响(单选)、改进意见及建议等 20 个条目,分别收集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外围防控措施对其安全感的影响(有用性)、对措施的接受程度(可用性)和再次就诊/工作意愿(使用意愿)。其中,安全感是指对外界环境的风险预测和评估[5,11-12],是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本调查中安全感及接受程度均由被调查人自行主观判断。
1.2.3 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电子问卷调查形式,对某工作日内来全部来院人员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设置限同一手机或电脑只能作答 1 次避免调查对象重复作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本次调查数据特点,主要运用频数、构成比、响应率(选择某选项的人数占总选择次数的比例)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对患者/家属的影响
2.1.1 一般情况
调查共收回患者/家属有效问卷 1 098 份,共纳入患者/家属 1 098 例。住院部、门急诊各占 47.09%(517/1 098)、52.91%(581/1 098)。
2.1.2 对安全感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0.13%(770/1 098)的患者/家属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下来医院就诊会让其感到不安。770 例患者/家属共报告 1 273 例次造成不安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害怕在医院内被传染”(55.38%)及“害怕路途中被传染”(38.18%)。见表1。

在 705 例“害怕在医院内被传染”的患者/家属中,分别有 92.06%、95.04%、100.00% 的患者/家属认为患者体温筛查措施、患者及车辆分区域管理措施和患者分通道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其不安情绪;92.77% 的患者/家属认为在外围非诊疗区域入口(医院大门)进行体温筛查比在诊疗区域入口(门急诊/住院部入口)更能降低其不安情绪。见表2。

2.1.3 接受度调查
在 1 098 例患者/家属中,分别有 991 例(90.26%)、1 065 例(96.99%)、1 098 例(100.00%)可接受医院入口体温筛查、患者及车辆分区域管理和患者分通道管理措施。患者/家属不能接受患者体温筛查措施的原因共被选择 124 例次,其中 61.29% 为“人群聚集传染风险增加”;患者/家属不能接受患者分区域管理措施的原因共被选择 54 例次,其中 50.00% 为“需绕路,耽误时间”。见表3。

2.1.4 再次就诊意愿
71.22% 的患者/家属认为外围防控措施“增加了就诊安全感,如果需要下次会来”;24.23% 的患者/家属认为这些措施对其再次就诊行为“没有影响”;仅 4.55% 的患者/家属认为“增加麻烦,下次不愿意来”。见表4。

2.2 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2.2.1 一般情况分析
我院共有在岗工作人员 2 923 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 2 543 份,共纳入工作人员 2 543 人,在岗工作人员覆盖率 87.00%,基本覆盖所有类别工作人员,可以认为能够代表医院工作人员实际情况,一般情况分布见表5。

2.2.2 对安全感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7.55%(955/2 543)的工作人员因为害怕在医院内被传染而感到不安,其中分别有 81.88%(782/955)、98.22%(938/955)、95.50%(912/955)认为设置职工入院专用通道、在专用通道口进行体温筛查和分区域管理可以降低其不安情绪。
2.2.3 接受度调查
在 2 543 名工作人员调查中,分别有 2 368 人(93.12%)、2 524 人(99.25%)、2 479 人(97.48%)可以接受设置职工入院专用通道、专用通道入口体温筛查和分区域管理措施。工作人员不能接受设置职工入院专用通道的原因共被选择 201 人次,大部分原因(56.72%)是为“需绕路,耽误时间”;工作人员不能接受在专用通道入口进行体温筛查的原因共被选择 57 人次,其中 47.37% 为“测量体温时人群聚集传染风险增加”;工作人员不能接受分区域管理的原因共被选择 87 人次,其中 43.68% 为“需绕路,耽误时间”。见表6。

2.2.4 使用意愿
82.54%(2 099/2 543)的工作人员认为外围防控措施“不会影响其工作”;9.83%(250/2 543)的工作人员认为“不清楚是否对其工作产生影响”,仅 7.63%(194/2 543)的工作人员认为“防控措施会影响其工作”。见表7。

3 结论
新型传染病病因具有不确定性且缺乏特异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其对医疗公共卫生机构的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3],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严重影响[14-1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功能和疫情防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来院人员及本院职工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诉求,尽力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医疗环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分别有 70.13%的患者/家属及 37.55%的员工对来院就诊或工作感到不安,其中 80%以上感到不安的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非诊疗区域采取系列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其来院就诊或工作时的不安情绪;各项措施实施后患者/家属、工作人员接受度均在 90%以上,整体来说外围防控措施对来院人员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但非诊疗区域防控措施接受度受到很多现实原因影响,后期可进一步优化。
从感知易用性角度,研究显示防控措施宣教不到位是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原因。医院应该进一步加强来院患者宣传引导,可以通过在各患者通道入口外显著位置张贴摆放疫情防控宣传标语、视频以及“互联网”平台,实时向来院患者宣传疫情风险预警信息,着重展示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措施等防疫基础知识,帮助其理解医疗机构实施入院体温初筛及分区域分通道管理措施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上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来院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
从感知可用性角度,本研究显示体温监测处人群聚集、措施实施后给就诊带来不便等是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原因。医疗机构一是应从患者角度出发,合理规划,优化流线设计,尽可能减少分区域管理对来院人员就诊体验带来的不便;二是就诊动线更改后,应及时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进行推送,做好预先告知及来院路线推荐;同时做好通道及功能区域的引导标识,有效引导进出人员。三是进一步优化通道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疏导人流,避免密集排队;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在入院口设置电子化通道,同时实现体温监测、人员身份识别以及健康信息查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四是各点位应规范使用防疫物资。如体温监测点工作人员应按规范使用体温枪,定期用医用酒精对体温枪表面进行消毒。若使用电子体温监测门的应注意规范监测门使用环境,定期校正。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医院非诊疗区域采取系列防控措施实施后接受度较高,今后可采取通过加强宣教、优化设计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来院人员接受度。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只调查了单一医院的来院人员,无法代表其他地区情况,下一步可扩大调查范围,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可靠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落实各项预检分诊措施,尽早尽快识别疑似患者,对不同风险地区来院人员实行分流管控,是医疗机构重要的防控任务[1-3]。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功能和疫情防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来院人员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诉求,尽力营造一个令患者满意的医疗环境[4-6]。
为打造健康、安全、令患者满意的医疗环境,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在落实国家三级预检分诊要求的基础上前移防控关口,在医院外围非诊疗区域实施了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并就系列措施对来院人员安全感、就诊行为(工作)的影响及措施接受度进行了调查。现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非诊疗区域感染控制(感控)措施及评价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其他医疗机构防控措施的完善优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 2020 年 2 月 22 日内全部来院就诊或工作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严格遵循自愿参与原则,不愿意参加调查或无智能手机人员不纳入调查。该次研究获得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非诊疗区域感控措施
① 严格人员分区域管理。对院内人员流动进行区域限制,将外围非诊疗区域分为低度风险绿区(员工区)、中度风险黄区(住院患者区)、高度风险红区(门急诊患者区),各区域相对独立,利用不同颜色路障完全分开。各区域分设出入口,由安保人员值守,相关人员凭证件(住院证、住院家属出入证、员工通行证)出入。具体分区情况见图1。

② 严格车辆分区域管理。患者来院车辆(急救车辆除外)单入口进入医院地下停车场,门诊患者车辆、住院患者车辆分区域停放,并分通道到达地面对应区域。租用院外公共停车场作为员工车辆暂时停放区域。
③ 落实入院体温筛查。在医院所有入口(人员入口及车辆入口)处设置体温初筛点,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疫情应对能力的医务人员负责对来院人员进行监测管理,人人测体温,人人手消毒,确保全覆盖。查出体温异常的患者、家属及员工,做好登记,发放口罩,并由专人陪同至诊疗区外一级预检分诊点就诊。
④ 加强人员分通道管理。门诊患者分诊后分普通患者、一般发热患者和特殊发热患者沿专用通道进入指定诊疗区域(普通门诊、一般发热门诊、特殊发热门诊)。设置员工专用通道及电梯,启用门禁系统限制人员进出,保证员工在到达工作点位做好个人防护前尽可能不与患者接触。
1.2.2 调查工具
利用头脑风暴法组织院内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诊部、护理部等科室专家,基于 Davis 的技术接受度模型[7-10]自行编制接受度调查问卷,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 3 个维度测量接受度。问卷分为患者/家属问卷及员工问卷,两类问卷均设有个人基础信息、安全感调查、接受度调查 3 个大项,主要包括年龄、来院方式、来院就诊/工作是否造成不安(单选)及原因(多选)、三类外围防控措施接受度(单选)及不接受原因(多选)、对就诊意愿/工作的影响(单选)、改进意见及建议等 20 个条目,分别收集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外围防控措施对其安全感的影响(有用性)、对措施的接受程度(可用性)和再次就诊/工作意愿(使用意愿)。其中,安全感是指对外界环境的风险预测和评估[5,11-12],是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本调查中安全感及接受程度均由被调查人自行主观判断。
1.2.3 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电子问卷调查形式,对某工作日内来全部来院人员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设置限同一手机或电脑只能作答 1 次避免调查对象重复作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本次调查数据特点,主要运用频数、构成比、响应率(选择某选项的人数占总选择次数的比例)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对患者/家属的影响
2.1.1 一般情况
调查共收回患者/家属有效问卷 1 098 份,共纳入患者/家属 1 098 例。住院部、门急诊各占 47.09%(517/1 098)、52.91%(581/1 098)。
2.1.2 对安全感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0.13%(770/1 098)的患者/家属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下来医院就诊会让其感到不安。770 例患者/家属共报告 1 273 例次造成不安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害怕在医院内被传染”(55.38%)及“害怕路途中被传染”(38.18%)。见表1。

在 705 例“害怕在医院内被传染”的患者/家属中,分别有 92.06%、95.04%、100.00% 的患者/家属认为患者体温筛查措施、患者及车辆分区域管理措施和患者分通道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其不安情绪;92.77% 的患者/家属认为在外围非诊疗区域入口(医院大门)进行体温筛查比在诊疗区域入口(门急诊/住院部入口)更能降低其不安情绪。见表2。

2.1.3 接受度调查
在 1 098 例患者/家属中,分别有 991 例(90.26%)、1 065 例(96.99%)、1 098 例(100.00%)可接受医院入口体温筛查、患者及车辆分区域管理和患者分通道管理措施。患者/家属不能接受患者体温筛查措施的原因共被选择 124 例次,其中 61.29% 为“人群聚集传染风险增加”;患者/家属不能接受患者分区域管理措施的原因共被选择 54 例次,其中 50.00% 为“需绕路,耽误时间”。见表3。

2.1.4 再次就诊意愿
71.22% 的患者/家属认为外围防控措施“增加了就诊安全感,如果需要下次会来”;24.23% 的患者/家属认为这些措施对其再次就诊行为“没有影响”;仅 4.55% 的患者/家属认为“增加麻烦,下次不愿意来”。见表4。

2.2 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2.2.1 一般情况分析
我院共有在岗工作人员 2 923 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 2 543 份,共纳入工作人员 2 543 人,在岗工作人员覆盖率 87.00%,基本覆盖所有类别工作人员,可以认为能够代表医院工作人员实际情况,一般情况分布见表5。

2.2.2 对安全感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7.55%(955/2 543)的工作人员因为害怕在医院内被传染而感到不安,其中分别有 81.88%(782/955)、98.22%(938/955)、95.50%(912/955)认为设置职工入院专用通道、在专用通道口进行体温筛查和分区域管理可以降低其不安情绪。
2.2.3 接受度调查
在 2 543 名工作人员调查中,分别有 2 368 人(93.12%)、2 524 人(99.25%)、2 479 人(97.48%)可以接受设置职工入院专用通道、专用通道入口体温筛查和分区域管理措施。工作人员不能接受设置职工入院专用通道的原因共被选择 201 人次,大部分原因(56.72%)是为“需绕路,耽误时间”;工作人员不能接受在专用通道入口进行体温筛查的原因共被选择 57 人次,其中 47.37% 为“测量体温时人群聚集传染风险增加”;工作人员不能接受分区域管理的原因共被选择 87 人次,其中 43.68% 为“需绕路,耽误时间”。见表6。

2.2.4 使用意愿
82.54%(2 099/2 543)的工作人员认为外围防控措施“不会影响其工作”;9.83%(250/2 543)的工作人员认为“不清楚是否对其工作产生影响”,仅 7.63%(194/2 543)的工作人员认为“防控措施会影响其工作”。见表7。

3 结论
新型传染病病因具有不确定性且缺乏特异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其对医疗公共卫生机构的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3],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严重影响[14-1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功能和疫情防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来院人员及本院职工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诉求,尽力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医疗环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分别有 70.13%的患者/家属及 37.55%的员工对来院就诊或工作感到不安,其中 80%以上感到不安的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非诊疗区域采取系列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其来院就诊或工作时的不安情绪;各项措施实施后患者/家属、工作人员接受度均在 90%以上,整体来说外围防控措施对来院人员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但非诊疗区域防控措施接受度受到很多现实原因影响,后期可进一步优化。
从感知易用性角度,研究显示防控措施宣教不到位是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原因。医院应该进一步加强来院患者宣传引导,可以通过在各患者通道入口外显著位置张贴摆放疫情防控宣传标语、视频以及“互联网”平台,实时向来院患者宣传疫情风险预警信息,着重展示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措施等防疫基础知识,帮助其理解医疗机构实施入院体温初筛及分区域分通道管理措施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上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来院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
从感知可用性角度,本研究显示体温监测处人群聚集、措施实施后给就诊带来不便等是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原因。医疗机构一是应从患者角度出发,合理规划,优化流线设计,尽可能减少分区域管理对来院人员就诊体验带来的不便;二是就诊动线更改后,应及时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进行推送,做好预先告知及来院路线推荐;同时做好通道及功能区域的引导标识,有效引导进出人员。三是进一步优化通道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疏导人流,避免密集排队;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在入院口设置电子化通道,同时实现体温监测、人员身份识别以及健康信息查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四是各点位应规范使用防疫物资。如体温监测点工作人员应按规范使用体温枪,定期用医用酒精对体温枪表面进行消毒。若使用电子体温监测门的应注意规范监测门使用环境,定期校正。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医院非诊疗区域采取系列防控措施实施后接受度较高,今后可采取通过加强宣教、优化设计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来院人员接受度。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只调查了单一医院的来院人员,无法代表其他地区情况,下一步可扩大调查范围,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可靠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