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柏勇, 黄光庆, 李虎年, 赵旭, 郭文萍. 秦巴山区医疗机构航空医学救援状况调查分析. 华西医学, 2024, 39(9): 1465-1469. doi: 10.7507/1002-0179.202312010 复制
航空医学救援是利用航空飞行器进行紧急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医学事件救援,主要承担伤病员的转运、监护及生命支持,也可运用于特殊药品、血制品、移植器官、特殊医疗设备器械、急救医务人员等的快速转运,具有高效、快速、灵活、受地域影响小等特点,但易受到气象、航空管制、地面保障、降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1-3]。随着人们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传统的地面救援与转运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时有效的航空医学救援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意义重大[4-5],航空医学救援已成为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7]。
航空医学救援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紧急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件,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医疗航空救援体系[8]。近年来我国航空医学在多方努力推动下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1]。目前,我国的航空医疗救援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且资源丰富的一二线城市的省部级医院,地处山区的医疗机构开展航空医学救援的机会甚少[9-11]。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 2017 年率先在秦巴山区医疗机构中开展航空救援服务,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构建了相应的山区航空医学救援体系。为推动我国山区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高航空医学救援工作效率,并提供有效的数据及资料支持,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秦巴山区部分医疗机构航空医学救援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3 年 6 月—9 月选择地处秦巴山区的我院医疗联合共同体(医联体)医疗机构的急危重症医学、神经卒中医学、创伤医学、胸痛中心等相关科室的医生、护理工作者及医院医务管理工作者,针对航空医学救援情况及技术水平开展问卷调查。排除非在职在岗人员。目前,我院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成立的湖北省急救中心十堰市航空救援分中心,拥有专业的救援直升机一架、专业急救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和专用停机坪及机库。我院的医联体医疗机构没有专业救援直升机、飞行员及停机坪,当其需要航空救援服务时将联系十堰市急救中心及我院航空医学救援科启动航空医学救援预案,在当地急救中心及公安部门协调下选择该医疗机构就近空旷场地例如医院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进行快速实施航空救援。本研究已通过了十堰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本研究确定调查的误差范围不超过 5%,根据样本抽样公式:(Z:取 95%置信区间值为 1.960,P=0.5,e=5%)计算出样本量为 384 人,为了更加详细了解该地区空医学救援状况,本研究决定适当扩大调查样本容量为 500 人。
1.2 调查工具
为调查了解该地区医疗机构航空医学救援开展的情况及对航空医学救援的需求,航空医学救援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相关理论、实践及培训情况,因此根据航空医学救援的相关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科室类别、年龄、性别、职称、学历以及岗位)、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为考察航空医学救援从业人员对于急救、航空飞行及航空医学救援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每个项目的答题正确率,采用十分满分制进行加权换算,即将正确率转换为十分制得分,得分=(正确率/100%)×10;得分高表示知识掌握好,得分低表示知识掌握不好。主观题为收集医疗机构对航空医学救援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建议(你认为在本地区开展航空救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你对在本地区开展航空医学救援的工作建议)。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电子在线小程序发送问卷。问卷于调查周期内每个工作日9:00推送调查,截止于当日17:00收集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进行加权换算后的符合正态分布的急救知识、航空飞行知识、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3 项得分间的比较采用配伍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并采用 Tukey’s HSD 方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频数表示。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有 45 家医联体医疗机构参与调研。共发出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79 份,问卷有效率为 95.8%。其中,三级医院 7 家(15.6%),二级医院 23 家(51.1%),乡镇卫生机构 15 家(33.3%);11 家(24.4%)医疗机构至少参与1次航空医学救援,17 家(37.8%)医院至少参与1次航空救援演练。参与调查医务人员一般资料见表1。可见,参与人员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30 岁且≤40 岁、女性、本科、中级职称、医生占比较高。

2.2 调查人员参与航空医学救援的实践、演练和培训情况
调查人员参与航空医学救援实践、应急演练及理论培训情况见表2。可见,大部分调查人员未参加航空救援演练、航空救援理论培训且无法胜任航空救援任务,了解航空救援的途径主要为电视及网络,对山区航空救援需求迫切。

2.3 调查人员对急救、航空飞行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各题目正确率进行加权换算后,急救知识得分为(9.34±0.35)分,航空飞行知识得分为(4.65±2.91)分,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得分为(3.28±3.44)分。急救知识、航空飞行知识、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8,P=0.001)。其中,急救知识与航空飞行知识(t=3.586,P=0.047)、急救知识与航空医学救援知识(t=5.505,P=0.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航空飞行知识与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711)。
调查人员对急救及航空医学救援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见表3。可见,在急救知识中,除休克分类外,其余项目回答正确人数均超过 90%;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回答正确人数均较低。

2.4 调查人员对航空医学救援的现状与建议
主观题目调查结果显示,417 人(87.1%)回答了“你认为在本地区开展航空救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417 人认为在本地区开展航空医学救援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是救援费用昂贵、救援受制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及多变的天气以及飞行安全的保障。423 人(88.3%)回答了“你对在本地区开展航空医学救援的建议”。423 人建议:① 加强航空救援知识的宣传与培训;② 由该地区急救中心联合地方政府、气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等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和信息,建立覆盖山区的快速响应网络,整合地方医疗资源、地面救援力量和航空救援力量,形成多层次的救援体系,以提高救援效率和响应速度。
3 讨论
秦巴山区地处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地跨湖北、陕西、河南、重庆、甘肃、四川 6 省市,西高东低,地形地貌复杂[12-13],故其相关区域之间交通极为不便,随着近些年全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秦巴山区交通状态较前明显改善,但受限于该区域地形地貌,连接乡镇、区县、市及省会城市的交通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由于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优势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及省会城市,院间转诊主要依靠地面救护车通过高速路转运,转运时间仍然偏长,跨区域转运一般都要超过 2 h 车程,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一般认为地面 120 救护车运送时间>2 h、较地面转运节省 20 min 以上可争取进行航空转运[2, 14]。那么直升机空中医学救援具有快捷高效、机动性强、对地面临时降落点影响小等优势在秦巴山区凸显明显[5, 15-16]。
本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医疗机构中 24.4% 开展过至少1次航空医学救援,37.8% 参与过至少1次航空救援演练。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以医护人员为主力,大部分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81.2%),88.7%的医务人员认为在该地区开展航空救援需求迫切,表明大家对航空医学救援热情较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医务人员没有医学救援的相关培训,仅有 4.4%的人员参加过正规化的中长期培训,16.1%的人员参加过短期培训,34.7%的人员能胜任航空医学救援任务。这表明该地区航空医学救援人员相对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查人员的急救知识与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地区医疗机构人员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明显好于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而航空飞行知识与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地区医疗机构人员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掌握得均不好,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疗救援知识是需要强化的短板。部分医疗机构至少开展过1次航空医学救援或演练,表明航空医学救援在秦巴山区有一定经验积累和相关完善的工作流程,可承担该地区航空救援任务。
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及人民群众对健康资源的需求,本地区航空医学救援需求迫切,本地区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航空医学救援体系,但航空医学救援人员相对不足,缺乏相对专业化的指导及系统培训。针对调查中的问题可从以下5个方面提高:① 国家相关部位优化资源分配,推动航空医疗资源向山区倾斜造福山区百姓健康,促进创建航空医学救援基金及相关保险制度,降低运营成本;② 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宣传航空医学救援相关知识,提高航空医学救援意识,鼓励山区百姓购买航空医学救援基金及相关保险,减轻相应负担;③ 加强航空医学救援队伍学习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优化航空医学人员配置,推荐医-护组合模式系统培训[17-18],以点带面,逐渐扩展专业救援队伍力量;④ 将航空医学救援纳入急诊急救医学教育,为长远战略储备人才;⑤ 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引导,促进航空医学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航空医学的快速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地区将来可以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山区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和典范,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健康。
本调查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调查对象偏少,调查方式存在一定偏倚,调查内容有限。但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了秦巴山区医疗机构航空医学救援的一些问题而提供了一定建议,可为下一步航空医学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航空医学救援是利用航空飞行器进行紧急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医学事件救援,主要承担伤病员的转运、监护及生命支持,也可运用于特殊药品、血制品、移植器官、特殊医疗设备器械、急救医务人员等的快速转运,具有高效、快速、灵活、受地域影响小等特点,但易受到气象、航空管制、地面保障、降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1-3]。随着人们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传统的地面救援与转运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时有效的航空医学救援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意义重大[4-5],航空医学救援已成为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7]。
航空医学救援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紧急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件,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医疗航空救援体系[8]。近年来我国航空医学在多方努力推动下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1]。目前,我国的航空医疗救援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且资源丰富的一二线城市的省部级医院,地处山区的医疗机构开展航空医学救援的机会甚少[9-11]。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 2017 年率先在秦巴山区医疗机构中开展航空救援服务,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构建了相应的山区航空医学救援体系。为推动我国山区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高航空医学救援工作效率,并提供有效的数据及资料支持,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秦巴山区部分医疗机构航空医学救援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3 年 6 月—9 月选择地处秦巴山区的我院医疗联合共同体(医联体)医疗机构的急危重症医学、神经卒中医学、创伤医学、胸痛中心等相关科室的医生、护理工作者及医院医务管理工作者,针对航空医学救援情况及技术水平开展问卷调查。排除非在职在岗人员。目前,我院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成立的湖北省急救中心十堰市航空救援分中心,拥有专业的救援直升机一架、专业急救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和专用停机坪及机库。我院的医联体医疗机构没有专业救援直升机、飞行员及停机坪,当其需要航空救援服务时将联系十堰市急救中心及我院航空医学救援科启动航空医学救援预案,在当地急救中心及公安部门协调下选择该医疗机构就近空旷场地例如医院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进行快速实施航空救援。本研究已通过了十堰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本研究确定调查的误差范围不超过 5%,根据样本抽样公式:(Z:取 95%置信区间值为 1.960,P=0.5,e=5%)计算出样本量为 384 人,为了更加详细了解该地区空医学救援状况,本研究决定适当扩大调查样本容量为 500 人。
1.2 调查工具
为调查了解该地区医疗机构航空医学救援开展的情况及对航空医学救援的需求,航空医学救援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相关理论、实践及培训情况,因此根据航空医学救援的相关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科室类别、年龄、性别、职称、学历以及岗位)、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为考察航空医学救援从业人员对于急救、航空飞行及航空医学救援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每个项目的答题正确率,采用十分满分制进行加权换算,即将正确率转换为十分制得分,得分=(正确率/100%)×10;得分高表示知识掌握好,得分低表示知识掌握不好。主观题为收集医疗机构对航空医学救援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建议(你认为在本地区开展航空救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你对在本地区开展航空医学救援的工作建议)。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电子在线小程序发送问卷。问卷于调查周期内每个工作日9:00推送调查,截止于当日17:00收集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进行加权换算后的符合正态分布的急救知识、航空飞行知识、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3 项得分间的比较采用配伍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并采用 Tukey’s HSD 方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频数表示。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有 45 家医联体医疗机构参与调研。共发出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79 份,问卷有效率为 95.8%。其中,三级医院 7 家(15.6%),二级医院 23 家(51.1%),乡镇卫生机构 15 家(33.3%);11 家(24.4%)医疗机构至少参与1次航空医学救援,17 家(37.8%)医院至少参与1次航空救援演练。参与调查医务人员一般资料见表1。可见,参与人员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30 岁且≤40 岁、女性、本科、中级职称、医生占比较高。

2.2 调查人员参与航空医学救援的实践、演练和培训情况
调查人员参与航空医学救援实践、应急演练及理论培训情况见表2。可见,大部分调查人员未参加航空救援演练、航空救援理论培训且无法胜任航空救援任务,了解航空救援的途径主要为电视及网络,对山区航空救援需求迫切。

2.3 调查人员对急救、航空飞行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各题目正确率进行加权换算后,急救知识得分为(9.34±0.35)分,航空飞行知识得分为(4.65±2.91)分,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得分为(3.28±3.44)分。急救知识、航空飞行知识、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8,P=0.001)。其中,急救知识与航空飞行知识(t=3.586,P=0.047)、急救知识与航空医学救援知识(t=5.505,P=0.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航空飞行知识与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711)。
调查人员对急救及航空医学救援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见表3。可见,在急救知识中,除休克分类外,其余项目回答正确人数均超过 90%;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回答正确人数均较低。

2.4 调查人员对航空医学救援的现状与建议
主观题目调查结果显示,417 人(87.1%)回答了“你认为在本地区开展航空救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417 人认为在本地区开展航空医学救援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是救援费用昂贵、救援受制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及多变的天气以及飞行安全的保障。423 人(88.3%)回答了“你对在本地区开展航空医学救援的建议”。423 人建议:① 加强航空救援知识的宣传与培训;② 由该地区急救中心联合地方政府、气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等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和信息,建立覆盖山区的快速响应网络,整合地方医疗资源、地面救援力量和航空救援力量,形成多层次的救援体系,以提高救援效率和响应速度。
3 讨论
秦巴山区地处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地跨湖北、陕西、河南、重庆、甘肃、四川 6 省市,西高东低,地形地貌复杂[12-13],故其相关区域之间交通极为不便,随着近些年全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秦巴山区交通状态较前明显改善,但受限于该区域地形地貌,连接乡镇、区县、市及省会城市的交通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由于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优势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及省会城市,院间转诊主要依靠地面救护车通过高速路转运,转运时间仍然偏长,跨区域转运一般都要超过 2 h 车程,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一般认为地面 120 救护车运送时间>2 h、较地面转运节省 20 min 以上可争取进行航空转运[2, 14]。那么直升机空中医学救援具有快捷高效、机动性强、对地面临时降落点影响小等优势在秦巴山区凸显明显[5, 15-16]。
本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医疗机构中 24.4% 开展过至少1次航空医学救援,37.8% 参与过至少1次航空救援演练。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以医护人员为主力,大部分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81.2%),88.7%的医务人员认为在该地区开展航空救援需求迫切,表明大家对航空医学救援热情较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医务人员没有医学救援的相关培训,仅有 4.4%的人员参加过正规化的中长期培训,16.1%的人员参加过短期培训,34.7%的人员能胜任航空医学救援任务。这表明该地区航空医学救援人员相对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查人员的急救知识与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地区医疗机构人员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明显好于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而航空飞行知识与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地区医疗机构人员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学救援知识掌握得均不好,航空飞行知识和航空医疗救援知识是需要强化的短板。部分医疗机构至少开展过1次航空医学救援或演练,表明航空医学救援在秦巴山区有一定经验积累和相关完善的工作流程,可承担该地区航空救援任务。
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及人民群众对健康资源的需求,本地区航空医学救援需求迫切,本地区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航空医学救援体系,但航空医学救援人员相对不足,缺乏相对专业化的指导及系统培训。针对调查中的问题可从以下5个方面提高:① 国家相关部位优化资源分配,推动航空医疗资源向山区倾斜造福山区百姓健康,促进创建航空医学救援基金及相关保险制度,降低运营成本;② 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宣传航空医学救援相关知识,提高航空医学救援意识,鼓励山区百姓购买航空医学救援基金及相关保险,减轻相应负担;③ 加强航空医学救援队伍学习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优化航空医学人员配置,推荐医-护组合模式系统培训[17-18],以点带面,逐渐扩展专业救援队伍力量;④ 将航空医学救援纳入急诊急救医学教育,为长远战略储备人才;⑤ 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引导,促进航空医学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航空医学的快速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地区将来可以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山区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和典范,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健康。
本调查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调查对象偏少,调查方式存在一定偏倚,调查内容有限。但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了秦巴山区医疗机构航空医学救援的一些问题而提供了一定建议,可为下一步航空医学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