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的中医学科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阵地[1]。中医学科临床教学既是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又是提升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和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的重要过程[2]。但部分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存在缺乏专人管理、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中医学科临床教学混乱、散漫,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3]。因此,探索和改进综合医院中医学科的临床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中医学科临床教学质量,是中医学科临床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4]。晨交班制度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临床低年级医护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实践必须严格遵守的医疗核心制度[5],但传统的晨交班体系并未完全发挥临床教学的先进作用[6]。本研究在临床晨交班中加入教学晨交班,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落实临床教学安排并及时反馈效果,持续落实临床教学管理的有效合理实施,以探索教学晨交班对综合医院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 2023 年 10 月在医疗晨交班中加入教学晨交班。回顾性纳入 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在中心临床学习的所有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简称“规培生”)、住院医师/进修生,其中 2023 年 4 月—9 月学员为对照组,2023 年 10 月—2024 年 3 月学员为观察组。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4 年审(896)号。
1.2 教学晨交班要求及内容
分管 3 类学员的教学主任、实践教学专职教师、住院总医师及相关带教老师必须参与晨交班并完成相应任务。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应对科室教学晨交班相关人员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教学晨交班包括日交班、周交班及月交班,分别由住院总医师、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及教学主任进行,根据学员背景设计差异化教学安排。
1.2.1 日交班
教学日交班应在每日医疗晨交班后开展,由住院总医师进行交班,交班内容包括:① 实习生:当日及下一个工作日安排,包括教学活动如临床技能培训、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授课教师、学生应到情况;② 研究生/规培生:当日及下一个工作日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安排,如科室内的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专业讲座、读书报告、开题报告、进展报告、研究生答辩等;③ 住院医师/进修生:当日及下一个工作日的教学活动,如专业讲座、读书报告、教学查房、临床小讲课、疑难病案讨论等。
1.2.2 周交班
每周的首个工作日开展教学周交班,由实践教学专职教师进行交班,交班内容包括:① 实习生:本周全部实习教学活动安排(如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授课教师以及近期安排),本科教学通知及科室相关工作计划;② 研究生/规培生:本周日常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安排,研究生特殊工作安排如开题报告、进展报告、毕业答辩等;③ 住院医师/进修生:上周教学活动开展及学员参与情况,本周各类教学活动安排;④ 学员总情况:上周不同学员出科人数、年级专业、考核情况(如有不及格需通报原因),本周新入科学员人数、年级专业、分组情况、值班安排计划等情况。
1.2.3 月交班
每月的首个工作日开展教学月交班,由教学主任进行交班,交班内容包括:① 实习生:总结上月科室的实习生教学总体情况,预告本月实习生教学安排、教研活动计划、教学督导工作安排、学生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评价等;② 研究生/规培生:总结上月研究生/规培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参与人员反馈情况,预告本月的重点教学活动如研究生答辩相关工作、研究生招生安排、毕业季相关活动安排等,通报本月研究生/规培生思想动态和诉求;③ 住院医师/进修生:上月住院医师/进修生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学员参与情况,预告本月各类教学活动安排;④ 学员总情况:汇总上月各类学员出入科情况,包含入科人员人数、时间、分组、值班安排、入科教育开展情况、出科/结业考核情况等。
1.2.4 监督考核管理
科室晨交班中教学晨交班工作纳入教学质量考核,其具体开展情况将由各相应教学职能部门组织多形式的监督考核,如参与晨交班、教学活动旁听、教学记录核查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各级学员根据学习周期要求,分别完成 1~6 个月中心临床学习,在完成学习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及客观出科考核。
1.3.1 主观问卷调查
临床学习结束后的学员填写主观问卷调查,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及教学管理满意度的主观性评价,每个部分包含 1~5 分评分,其中 1 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 分表示较不满意,3 分表示中规中矩,4 分表示较满意,5 分表示非常满意。具体内容如下:① 教学内容:知识点科学合理、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②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新颖性、多样性及学员参与性;③ 教学能力:知识储备、解析水平、临床实践水平和科研水平前沿性;④ 教学管理:教学安排合理性、教学工作规范性及教学反馈健全性。
1.3.2 客观考核成绩
由于基础知识水平及临床工作角色定位不同,学习结束后将实习生与其他学员进行差异化考核,将研究生/规培生和住院医师/进修生归为临床住院医师类统一考核。分别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实习生及临床住院医生的客观出科考核包括理论闭卷考试(占 40%)、过程性评定(带教教师对学员的职业素养、临床胜任能力及值班情况评定,占 40%)及教学活动参与度(占 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根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 Mann-Whitney U 检验,对于主观调查结果和客观考核成绩计算均数差或中位数差及其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定性资料用频数和/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双侧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学员 220 名,对照组实习生 57 名,临床住院医师 49 名;观察组实习生 78 名,临床住院医师 36 名。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学员的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对教学满意度主观调查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实习生和临床住院医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能力 3 个方面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教学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学员的客观考核成绩比较
在客观考核方面,观察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进一步考核分项分析显示,观察组在理论闭卷考试(P<0.001)及教学活动参与度(P<0.001)上高于对照组,而临床过程性评定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同样,临床住院医师出科考核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分、理论闭卷考试及教学活动参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过程性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具体见表3。

3 讨论
发展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培养“中西医复合型人才”,推动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的有机融合,是国家推进“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医疗格局的重要环节[7],这就要求切实加强临床教学,多方面、多层次及多维度协调创新发展[8]。随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目前综合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已在实践中储备了一批掌握中西医知识的师资力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步,但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临床教学管理弱势,如制度不健全、重视度不足、管理不合理等[7, 9]。因此,提高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管理质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医学科教学质量[10]。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了以“分管教学院长-教务处/研究生部/毕业后培训部-科室教学主任-科室实践教学专职岗-住院总医师”为管理模块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同时为了明确教学常规运行工作与重点建设工作,理清教学主任、实践教学专职教师、住院总医师及相关带教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职责并及时反馈临床教学结果,持续落实临床教学管理的有效合理实施,特对临床晨交班工作进行优化调整,创新性引入教学晨交班,充分发挥临床晨交班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加强培育科室内的教学文化和育人氛围,切实保障教学运行及质量。
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因特有的理论体系与临床诊疗效果,需承担各类学员的临床教学工作,包括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实习生、研究生/规培生、住院医师、进修生等不同背景,专业类别多、学习时间不统一[11]。这要求临床教学过程中“有教无类”地统一规范化管理,亦要求“因材施教”地分层教学[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医学科同样不仅要承担本科实习生的基础临床教学,要负责本专业研究生/规培生的研究生学业培养,同时还要对不同背景的住院医师/进修学员先进技术理念传播。因此,本研究的教学晨交班针对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学习学员层次多、背景杂等特点,将不同类型学员进行分类,设计不同的临床教学内容,及时预告每周的教学安排并反馈每周的教学结果。研究对比教学晨交班实施前后不同学员的主观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能力方面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特色亚专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有关[13],医院管理理念先进、人才储备多样、临床诊疗先进及科研学术前沿,因此各学员对教学内容、方法及能力满意度均较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层次学员对教学管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表明各学员对教学晨交班的管理理念认可。
客观成绩考核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类学员出科总分、理论闭卷考试及教学活动参与度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教学晨交班有助于提升各学员临床教学参与度,提高理论知识掌握效果。但本研究发现教学晨交班对临床过程性评定无显著提升,这可能与临床过程性评定设置内容相关,该过程性评定包含学员职业素养、临床胜任能力及值班情况 3 个部分,该部分主要体现学员的临床职业态度、主观能动性以及临床实践操作,这需要在临床执业过程中不断提高,可能短期学习进修无法明显提高该方面结果。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实践教学专职教师是本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临床管理执行者,其脱产临床工作,专职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但在许多教学医院尤其是中医学科可能无法保证相关人员配置。第二,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未对其他潜在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及控制,如不同学员背景临床学习周期长短不一,可能无法保证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第三,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学员背景层次多样,本研究将研究生/规培生及住院医师/进修生合并为临床住院医师,并没有对这两类学员进一步分层分析。因此,后续研究可考虑扩大样本量,在有效控制潜在影响因素情况下,进一步验证教学晨交班对综合医院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综合医院以教学晨交班形式将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管理有机地融入到晨交班这一具有临床医师工作学习特色的环节中,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过程的落实,切实保障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的合理有效开展,不断提升中医学科的临床教学管理质量,提高中医学科临床教学成效。然而,对于这种新型临床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可行性及有效性,并在更广泛的医学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综合医院的中医学科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阵地[1]。中医学科临床教学既是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又是提升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和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的重要过程[2]。但部分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存在缺乏专人管理、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中医学科临床教学混乱、散漫,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3]。因此,探索和改进综合医院中医学科的临床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中医学科临床教学质量,是中医学科临床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4]。晨交班制度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临床低年级医护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实践必须严格遵守的医疗核心制度[5],但传统的晨交班体系并未完全发挥临床教学的先进作用[6]。本研究在临床晨交班中加入教学晨交班,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落实临床教学安排并及时反馈效果,持续落实临床教学管理的有效合理实施,以探索教学晨交班对综合医院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 2023 年 10 月在医疗晨交班中加入教学晨交班。回顾性纳入 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在中心临床学习的所有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简称“规培生”)、住院医师/进修生,其中 2023 年 4 月—9 月学员为对照组,2023 年 10 月—2024 年 3 月学员为观察组。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4 年审(896)号。
1.2 教学晨交班要求及内容
分管 3 类学员的教学主任、实践教学专职教师、住院总医师及相关带教老师必须参与晨交班并完成相应任务。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应对科室教学晨交班相关人员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教学晨交班包括日交班、周交班及月交班,分别由住院总医师、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及教学主任进行,根据学员背景设计差异化教学安排。
1.2.1 日交班
教学日交班应在每日医疗晨交班后开展,由住院总医师进行交班,交班内容包括:① 实习生:当日及下一个工作日安排,包括教学活动如临床技能培训、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授课教师、学生应到情况;② 研究生/规培生:当日及下一个工作日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安排,如科室内的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专业讲座、读书报告、开题报告、进展报告、研究生答辩等;③ 住院医师/进修生:当日及下一个工作日的教学活动,如专业讲座、读书报告、教学查房、临床小讲课、疑难病案讨论等。
1.2.2 周交班
每周的首个工作日开展教学周交班,由实践教学专职教师进行交班,交班内容包括:① 实习生:本周全部实习教学活动安排(如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授课教师以及近期安排),本科教学通知及科室相关工作计划;② 研究生/规培生:本周日常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安排,研究生特殊工作安排如开题报告、进展报告、毕业答辩等;③ 住院医师/进修生:上周教学活动开展及学员参与情况,本周各类教学活动安排;④ 学员总情况:上周不同学员出科人数、年级专业、考核情况(如有不及格需通报原因),本周新入科学员人数、年级专业、分组情况、值班安排计划等情况。
1.2.3 月交班
每月的首个工作日开展教学月交班,由教学主任进行交班,交班内容包括:① 实习生:总结上月科室的实习生教学总体情况,预告本月实习生教学安排、教研活动计划、教学督导工作安排、学生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评价等;② 研究生/规培生:总结上月研究生/规培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参与人员反馈情况,预告本月的重点教学活动如研究生答辩相关工作、研究生招生安排、毕业季相关活动安排等,通报本月研究生/规培生思想动态和诉求;③ 住院医师/进修生:上月住院医师/进修生教学活动开展以及学员参与情况,预告本月各类教学活动安排;④ 学员总情况:汇总上月各类学员出入科情况,包含入科人员人数、时间、分组、值班安排、入科教育开展情况、出科/结业考核情况等。
1.2.4 监督考核管理
科室晨交班中教学晨交班工作纳入教学质量考核,其具体开展情况将由各相应教学职能部门组织多形式的监督考核,如参与晨交班、教学活动旁听、教学记录核查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各级学员根据学习周期要求,分别完成 1~6 个月中心临床学习,在完成学习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及客观出科考核。
1.3.1 主观问卷调查
临床学习结束后的学员填写主观问卷调查,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及教学管理满意度的主观性评价,每个部分包含 1~5 分评分,其中 1 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 分表示较不满意,3 分表示中规中矩,4 分表示较满意,5 分表示非常满意。具体内容如下:① 教学内容:知识点科学合理、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②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新颖性、多样性及学员参与性;③ 教学能力:知识储备、解析水平、临床实践水平和科研水平前沿性;④ 教学管理:教学安排合理性、教学工作规范性及教学反馈健全性。
1.3.2 客观考核成绩
由于基础知识水平及临床工作角色定位不同,学习结束后将实习生与其他学员进行差异化考核,将研究生/规培生和住院医师/进修生归为临床住院医师类统一考核。分别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实习生及临床住院医生的客观出科考核包括理论闭卷考试(占 40%)、过程性评定(带教教师对学员的职业素养、临床胜任能力及值班情况评定,占 40%)及教学活动参与度(占 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根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 Mann-Whitney U 检验,对于主观调查结果和客观考核成绩计算均数差或中位数差及其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定性资料用频数和/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双侧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学员 220 名,对照组实习生 57 名,临床住院医师 49 名;观察组实习生 78 名,临床住院医师 36 名。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学员的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对教学满意度主观调查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实习生和临床住院医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能力 3 个方面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教学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学员的客观考核成绩比较
在客观考核方面,观察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进一步考核分项分析显示,观察组在理论闭卷考试(P<0.001)及教学活动参与度(P<0.001)上高于对照组,而临床过程性评定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同样,临床住院医师出科考核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分、理论闭卷考试及教学活动参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过程性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具体见表3。

3 讨论
发展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培养“中西医复合型人才”,推动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的有机融合,是国家推进“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医疗格局的重要环节[7],这就要求切实加强临床教学,多方面、多层次及多维度协调创新发展[8]。随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目前综合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已在实践中储备了一批掌握中西医知识的师资力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步,但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临床教学管理弱势,如制度不健全、重视度不足、管理不合理等[7, 9]。因此,提高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管理质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医学科教学质量[10]。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了以“分管教学院长-教务处/研究生部/毕业后培训部-科室教学主任-科室实践教学专职岗-住院总医师”为管理模块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同时为了明确教学常规运行工作与重点建设工作,理清教学主任、实践教学专职教师、住院总医师及相关带教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职责并及时反馈临床教学结果,持续落实临床教学管理的有效合理实施,特对临床晨交班工作进行优化调整,创新性引入教学晨交班,充分发挥临床晨交班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加强培育科室内的教学文化和育人氛围,切实保障教学运行及质量。
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因特有的理论体系与临床诊疗效果,需承担各类学员的临床教学工作,包括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实习生、研究生/规培生、住院医师、进修生等不同背景,专业类别多、学习时间不统一[11]。这要求临床教学过程中“有教无类”地统一规范化管理,亦要求“因材施教”地分层教学[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医学科同样不仅要承担本科实习生的基础临床教学,要负责本专业研究生/规培生的研究生学业培养,同时还要对不同背景的住院医师/进修学员先进技术理念传播。因此,本研究的教学晨交班针对综合医院中医学科学习学员层次多、背景杂等特点,将不同类型学员进行分类,设计不同的临床教学内容,及时预告每周的教学安排并反馈每周的教学结果。研究对比教学晨交班实施前后不同学员的主观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能力方面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特色亚专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有关[13],医院管理理念先进、人才储备多样、临床诊疗先进及科研学术前沿,因此各学员对教学内容、方法及能力满意度均较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层次学员对教学管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表明各学员对教学晨交班的管理理念认可。
客观成绩考核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类学员出科总分、理论闭卷考试及教学活动参与度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教学晨交班有助于提升各学员临床教学参与度,提高理论知识掌握效果。但本研究发现教学晨交班对临床过程性评定无显著提升,这可能与临床过程性评定设置内容相关,该过程性评定包含学员职业素养、临床胜任能力及值班情况 3 个部分,该部分主要体现学员的临床职业态度、主观能动性以及临床实践操作,这需要在临床执业过程中不断提高,可能短期学习进修无法明显提高该方面结果。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实践教学专职教师是本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临床管理执行者,其脱产临床工作,专职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但在许多教学医院尤其是中医学科可能无法保证相关人员配置。第二,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未对其他潜在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及控制,如不同学员背景临床学习周期长短不一,可能无法保证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第三,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学员背景层次多样,本研究将研究生/规培生及住院医师/进修生合并为临床住院医师,并没有对这两类学员进一步分层分析。因此,后续研究可考虑扩大样本量,在有效控制潜在影响因素情况下,进一步验证教学晨交班对综合医院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综合医院以教学晨交班形式将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管理有机地融入到晨交班这一具有临床医师工作学习特色的环节中,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过程的落实,切实保障中医学科临床教学的合理有效开展,不断提升中医学科的临床教学管理质量,提高中医学科临床教学成效。然而,对于这种新型临床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可行性及有效性,并在更广泛的医学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