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广州,51008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变异髋臼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选择性上移放置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26例(26髋)拟行THA的变异髋臼患者。男5例,女21例;年龄35~67岁,平均52.3岁。左髋11例,右髋15例。其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5.85±10.04)分。常规行骨盆正位、患侧股骨正侧位X线片、骨盆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采用TraumaCad软件进行术前设计。THA术中在尽量接近真臼位置且避免大量结构性植骨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上移旋转中心,使髋臼假体能获得70%以上骨性包容,旋转中心上移不超过15 mm。 结果 11例患侧旋转中心基本与健侧一致(5 mm以内);余15例行旋转中心上移,其中上移5~10 mm 8例,10~15 mm 7例。术中无骨折及神经损伤;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3 d发生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后无再脱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71个月,平均34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 评分达(91.42±3.59)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20.099,P=0.000);其中旋转中心基本与健侧一致、上移5~10 mm、10~15 mm者Harris评分分别为(92.09±4.04)、(91.25±2.82)和(90.57±3.95)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7,P=0.690)。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假体均无松动、下沉。 结论 变异髋臼THA中以髋臼假体旋转中心尽可能放置在接近真臼位置前提下,适当上移(≤15 mm)假体以获得至少70%骨性包容和良好自身稳定性,可获得满意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引用本文: 张志奇, 廖威明, 侯昌禾, 邬培慧, 康焱, 张紫机, 赵潇艺. 变异髋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选择性上移安置的初步疗效分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5): 566-570. doi: 10.7507/1002-1892.20140127 复制

  • 上一篇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
  • 下一篇

    采用髌下前内侧入路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最佳屈膝角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