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魏廷举, 郭丹风, 舒礼良, 黄辰, 朱效华, 黄功成, 徐敬. 罕见右心房浸润性脂肪瘤合并右心房血栓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2): 122-122. doi: 10.7507/1007-4848.20150034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以“心慌1年,间断气促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5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80 mm Hg。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V3~V6导联T波双相,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考虑心肌损伤可能。超声心动图(US)示:右心房外侧壁可见33 mm×45 mm实性高回声团,向腔内凸出,边缘尚清,与心包关系较密切,心房腔内凸出处可及约5.0 mm×4.3 mm低回声附着(图 1)。胸部CT示:右侧心房外侧壁处可见一直径30 mm,长40 mm的低密度影,向心房腔内凸出。磁共振成像(MRI)示:右心房软组织块影,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块均匀强化。查血补体C3 0.73 g/L,乳酸脱氢酶101 IU/L,其它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右心房占位、右心房血栓形成。静脉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脂肪瘤切除+右房血栓清除术”。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上下腔静脉、主动脉缝荷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探查可见肿瘤大小30 mm×45 mm,与心包无粘连,位于右心房室沟,质韧,心房腔面可见附壁血栓5.0 mm×4.0 mm。偏离肿瘤右心房切开,取出右心房处血栓,生理盐水冲洗。距肿瘤周围3 mm完整摘除占位,肿瘤与心脏、血管界不清,部分侵入心肌。术中心室颤动1次,5 w*s电除颤1次后恢复窦性心律,常规止血,逐层关胸。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块镜下见大量脂肪细胞,其内见部分心肌组织及血管成分,呈浸润性生长(图 2、3)。血栓未送病理。诊断为:右心房浸润性脂肪瘤、右心房血栓。

患者术后7 d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良好,心脏未见异常组织。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胸部X线片示心影正常大小。顺利出院。随访至2014年9月,肿瘤无复发。
讨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罕见,根据Rivera-Davila的报道在尸检结果表明其约占肿瘤发病的0.001%~0.030% [1],以粘液瘤最为常见,心脏脂肪瘤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8.4%,至今国内外仅有1例脑梗塞、卵圆孔未闭、右心房脂肪瘤的患者疑似合并血栓[2],未见确切合并血栓的报道。心脏脂肪瘤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MRI均能提供肿瘤诊断依据。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脂肪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瘤体较大、心房广泛切除患者可用自体或牛心包行心房重建术,预后较好。本例术前诊断及术中证实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1)心房壁的脂肪浸润,影响到右心房壁的收缩功能或导致顽固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及病理镜检均支持此观点;(2)心脏脂肪瘤占位效应改变了心房形态,血流受阻,易形成涡流等;(3)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贴壁效应。本例右心房浸润性脂肪瘤合并右心房血栓案例,对于心脏脂肪瘤可导致血栓形成有一定支持作用,还需要其他的临床支持。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以“心慌1年,间断气促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5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80 mm Hg。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V3~V6导联T波双相,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考虑心肌损伤可能。超声心动图(US)示:右心房外侧壁可见33 mm×45 mm实性高回声团,向腔内凸出,边缘尚清,与心包关系较密切,心房腔内凸出处可及约5.0 mm×4.3 mm低回声附着(图 1)。胸部CT示:右侧心房外侧壁处可见一直径30 mm,长40 mm的低密度影,向心房腔内凸出。磁共振成像(MRI)示:右心房软组织块影,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块均匀强化。查血补体C3 0.73 g/L,乳酸脱氢酶101 IU/L,其它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右心房占位、右心房血栓形成。静脉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脂肪瘤切除+右房血栓清除术”。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上下腔静脉、主动脉缝荷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探查可见肿瘤大小30 mm×45 mm,与心包无粘连,位于右心房室沟,质韧,心房腔面可见附壁血栓5.0 mm×4.0 mm。偏离肿瘤右心房切开,取出右心房处血栓,生理盐水冲洗。距肿瘤周围3 mm完整摘除占位,肿瘤与心脏、血管界不清,部分侵入心肌。术中心室颤动1次,5 w*s电除颤1次后恢复窦性心律,常规止血,逐层关胸。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块镜下见大量脂肪细胞,其内见部分心肌组织及血管成分,呈浸润性生长(图 2、3)。血栓未送病理。诊断为:右心房浸润性脂肪瘤、右心房血栓。

患者术后7 d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良好,心脏未见异常组织。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胸部X线片示心影正常大小。顺利出院。随访至2014年9月,肿瘤无复发。
讨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罕见,根据Rivera-Davila的报道在尸检结果表明其约占肿瘤发病的0.001%~0.030% [1],以粘液瘤最为常见,心脏脂肪瘤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8.4%,至今国内外仅有1例脑梗塞、卵圆孔未闭、右心房脂肪瘤的患者疑似合并血栓[2],未见确切合并血栓的报道。心脏脂肪瘤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MRI均能提供肿瘤诊断依据。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脂肪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瘤体较大、心房广泛切除患者可用自体或牛心包行心房重建术,预后较好。本例术前诊断及术中证实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1)心房壁的脂肪浸润,影响到右心房壁的收缩功能或导致顽固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及病理镜检均支持此观点;(2)心脏脂肪瘤占位效应改变了心房形态,血流受阻,易形成涡流等;(3)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贴壁效应。本例右心房浸润性脂肪瘤合并右心房血栓案例,对于心脏脂肪瘤可导致血栓形成有一定支持作用,还需要其他的临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