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胸外科(上海 200127);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部分较大的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行 1.5 片法与改良单片法治疗的手术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我中心室间隔缺损部分较大的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 79 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37 例、女 42 例,中位年龄 8 个月(1.5 个月至 10.2 岁)。45 例行改良单片法,男 20 例、女 25 例,中位年龄 6 个月(1.5 个月至 10.2 岁);34例行1.5片法,男 17 例、女 17 例,中位年龄 5.3 个月(2.5 个月至 8.3 岁)。所有入选患儿不合并右室双出口、单心室及大动脉异位等复杂畸形。 结果  在改良单片法手术组中死亡率及再手术率均高于 1.5 片法组,改良单片法组中 2 例术后早期死亡(4.4%),其中 1 例因术后瓣膜反流而心力衰竭,1 例死于重症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3 例再手术者,其中 2 例因瓣膜反流行瓣膜成形术,1 例因残余室间隔缺损而再次手术,1.5 片法组无死亡及再次手术者。两组中均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 结论  1.5 片法治疗室间隔缺损部分较大的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者效果较好。

引用本文: 吕井井, 施国丞, 刘巍, 祝忠群, 鲁亚南, 张海波, 陈会文. 1.5 片法与改良单片法纠治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 24(5): 350-354. doi: 10.7507/1007-4848.201608017 复制

  • 上一篇

    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矫治长期结果
  • 下一篇

    ADAMTS-9 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