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院(成都 610072);
  • 2.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成都 610500);
  • 3.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173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系统评价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风险预测模型,为建立和改进模型提供指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以及中国知网发表的关于食管癌术后AL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采用PROBAST工具评估预测模型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 15软件对建立模型的预测变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9篇文献,共构建25个食管癌患者术后AL风险预测模型,7373例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7~0.960,其中23个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AUC>0.7)。13篇文献进行了模型校准,10篇文献进行内部验证,1篇文献进行外部验证。PROBAST评价结果表明19篇文献均为高偏倚风险。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低蛋白血症(OR=9.362)、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OR=7.427)、切口愈合不良(OR=5.330)、吻合方法(OR=2.965)、术前胸腹部手术史(OR=3.181)、术前合并糖尿病(OR=2.445)、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OR=3.260)、术前新辅助治疗(OR=2.977)、术前呼吸系统疾病(OR=4.744)、手术方式(OR=4.31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OR=2.424)等。结论  目前食管癌术后AL风险预测模型仍处于研发阶段,总体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