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死亡率第1、发病率第2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1-2]。NSCLC患者的N分期一直采用淋巴结转移的解剖范围确定,自第4版NSCLC TNM分期以来,N分期一直延续N0(无淋巴结受累)、N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受累)、N2(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受累)和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的分类方式[3]。直到最新发布的第9版TNM分期系统[4],N2更新了N2a(N2单站点)和N2b(N2多站点)两个亚分类。在临床实践中,N1期阳性NSCLC患者大多处于Ⅱ期或者Ⅲ期,其5年生存率仅50%左右,复发转移风险仍高[5-8]。因此,准确的亚分类可能对N1期阳性NSCLC患者也十分重要。然而第9版TNM分期更新的数据认为,增加根据N1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站点数目进行N1a和N1b亚分类并不能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4, 9]。
有研究[10-11]发现,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数量(number of positive regional lymph nodes,nPRLN)是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借鉴于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定义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N分期的关键因素[12-14],本研究设想通过探索N1期nPRLN对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为更好地判断N1期NSCLC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同时可能为TNM分期的修订提供新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通过使用SEER*Stat 8.4.2软件,从SEER Research数据库(17 Regs,2012nov sub)中提取患者信息。SEER数据库是一个公开访问的癌症信息数据库,其对所有录入的患者身份信息进行去识别化处理,因此无需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2010—2015年确诊的N1期NSCLC患者;(2)原发肿瘤为单发。排除标准:(1)非病理确诊;(2)患者来源为尸体解剖或者死亡证明;(3)M1期患者;(4)手术方式并非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编码33);(5)接受过术前放疗;(6)生存时间<3个月;(7)组织分化、肿瘤原发部位等信息不明确或未知。患者筛选流程见图1。

1.2 资料提取
从数据库中提取以下变量:患者ID、诊断年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原发部位、侧别、组织学类型、分级、TNM分期、手术方式、放化疗情况、放疗与手术的先后顺序、肿瘤大小、胸膜浸润情况、生存时间、生存状态和死亡原因。根据国际肿瘤疾病分类第三版(ICD-O3)将肿瘤分为腺癌(SEER代码8140、8250、8254、8255、8260、8310、8323、8480、8481、8550、8574)、鳞状细胞癌(SEER代码8070~8074、8083、8084)和其他(SEER代码8010、8012、8022、8031、8032、8046、8052、8082、8230、8240、8430、8441、8490、8507、8560、8980)。所以本研究根据第9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系统对所纳入患者进行准确分期。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X-tile软件基于Kaplan-Meier方法确定N1期nPRLN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χ2检验确定组间平衡性。为了平衡两组间的基线特征,采用最近邻法和0.02卡钳值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用于匹配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放疗、化疗、区域淋巴结检查数量(number of regional nodes examined,nRNE)和胸膜浸润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基于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曲线间的差异。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肺癌特异性生存期(lung cancer-specific survival,LCSS)。所有分析和绘图均使用R软件(4.2.1)和相关R软件包进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线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316例TxN1M0期NSCLC患者。使用X-tile软件,基于OS的差异,确定了nPRLN的最佳截断值为3。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nPRLN≤3组(n=1165)和nPRLN>3组(n=151)。且由于SEER数据库中nRNE为连续型变量,为了方便分组和处理,也使用X-tile软件确定了nRNE的最佳截断值为13个。PSM前,两组患者在化疗、放疗和nRNE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SM后,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可比性;见表1。

2.2 生存分析
本研究依据Kaplan-Meier法绘制了PSM前后TxN1M0期 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在PSM前后,nPRLN≤3组的OS和LCSS均优于nPRLN>3组;见图2。

a:PSM前OS;b:PSM前LCSS;c:PSM后OS;d:PSM后LCSS;PSM:倾向性评分匹配;OS:总生存期;LCSS:肺癌特异性生存期;nPRLN:区域淋巴结阳性数量
2.3 总生存期和肺癌特异性生存期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放疗、胸膜浸润情况和nPRLN均与患者的OS显著相关(P<0.05)。并且以上变量除性别外,都与患者的LCSS密切相关(P<0.05)。nRNE只影响患者的LCSS,与OS无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放疗、nRNE和nPRLN[HR=1.52,95%CI(1.22,1.89),P<0.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放疗、nRNE和nPRLN[HR=1.72,95%CI(1.36,2.18),P<0.001]是影响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3。


3 讨论
上世纪90年代至今,NSCLC的TNM分期保持着一定的更新与变化[3, 15-17],但其中N分期一直保持着N0~N3的分类模式。尽管不断有建议对N分期分类方式进行修订[18-21],但直到最新发布的第9版TNM分期才首次正式提出将N2期分为单站N2受累(N2a)和多站N2受累(N2b)[4,22]。而第9版TNM分期更新的数据认为基于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进行单站N1受累(N1a)和多站N1受累(N1b)亚分类并不能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4]。除此以外,还有多项研究[19-20,23]发现基于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的亚分类N1b与N2a也不能显示出明显的生存差异,这些原因都限制了根据N1期站点阳性数目进行亚分类。本研究通过探索N1期nPRLN对于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期待为未来TNM分期的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肺癌是全身唯一仅根据解剖部位而不考虑受累淋巴结的肿瘤负荷,来确定肿瘤N分期的恶性肿瘤[17]。在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中,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定义N分期的关键因素[12-14]。既往有研究[11,24]报道,阳性淋巴结数量与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关系密切,是N1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Wei等[25]的研究根据增多的转移淋巴结数量将患者分为4个组,发现随着转移淋巴结数量的增加,患者的生存变差,且组间具有明显差异,认为阳性淋巴结数量在影响NSCLC患者预后方面强于解剖分类。Saji等[26]的研究提出了合并解剖的pN分期和基于淋巴结受累数量的nN分期能更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依据N1期淋巴结阳性数量将NSCLC患者分为nPRLN≤3组和nPRLN>3组,nPRLN≤3组的OS和LCSS均明显优于nPRLN>3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也证实N1期nPRLN>3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内容证实,N1期nPRLN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这将可能为TNM分期N1期亚分类的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潜在选择偏倚不能被排除,但本研究采用PSM方法来平衡组间差异,最大程度减少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其次,在SEER数据库中,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缺失,所以本研究无法分析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在评估TxN1M0期NSCLC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但第9版TNM分期更新的数据认为增加根据N1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站点数目进行N1a和N1b亚分类并不能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综上所述,在TxN1M0期NSCLC患者中,N1期nPRLN>3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将可能为TNM分期N1期亚分类的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徐正水、刘丹丹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论文初稿撰写;王家琛、常力丹、陈佳、姜建涛参与数据整理与分析;孔冉冉、刘士源、朱敏霞参与绘图,研究方案可行性调查分析,文献调研与整理;徐正水、李少民负责选题,论文设计,结果分析与解读,审核论文;所有成员均参与论文审阅与修改。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第1、发病率第2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1-2]。NSCLC患者的N分期一直采用淋巴结转移的解剖范围确定,自第4版NSCLC TNM分期以来,N分期一直延续N0(无淋巴结受累)、N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受累)、N2(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受累)和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的分类方式[3]。直到最新发布的第9版TNM分期系统[4],N2更新了N2a(N2单站点)和N2b(N2多站点)两个亚分类。在临床实践中,N1期阳性NSCLC患者大多处于Ⅱ期或者Ⅲ期,其5年生存率仅50%左右,复发转移风险仍高[5-8]。因此,准确的亚分类可能对N1期阳性NSCLC患者也十分重要。然而第9版TNM分期更新的数据认为,增加根据N1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站点数目进行N1a和N1b亚分类并不能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4, 9]。
有研究[10-11]发现,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数量(number of positive regional lymph nodes,nPRLN)是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借鉴于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定义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N分期的关键因素[12-14],本研究设想通过探索N1期nPRLN对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为更好地判断N1期NSCLC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同时可能为TNM分期的修订提供新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通过使用SEER*Stat 8.4.2软件,从SEER Research数据库(17 Regs,2012nov sub)中提取患者信息。SEER数据库是一个公开访问的癌症信息数据库,其对所有录入的患者身份信息进行去识别化处理,因此无需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2010—2015年确诊的N1期NSCLC患者;(2)原发肿瘤为单发。排除标准:(1)非病理确诊;(2)患者来源为尸体解剖或者死亡证明;(3)M1期患者;(4)手术方式并非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编码33);(5)接受过术前放疗;(6)生存时间<3个月;(7)组织分化、肿瘤原发部位等信息不明确或未知。患者筛选流程见图1。

1.2 资料提取
从数据库中提取以下变量:患者ID、诊断年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原发部位、侧别、组织学类型、分级、TNM分期、手术方式、放化疗情况、放疗与手术的先后顺序、肿瘤大小、胸膜浸润情况、生存时间、生存状态和死亡原因。根据国际肿瘤疾病分类第三版(ICD-O3)将肿瘤分为腺癌(SEER代码8140、8250、8254、8255、8260、8310、8323、8480、8481、8550、8574)、鳞状细胞癌(SEER代码8070~8074、8083、8084)和其他(SEER代码8010、8012、8022、8031、8032、8046、8052、8082、8230、8240、8430、8441、8490、8507、8560、8980)。所以本研究根据第9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系统对所纳入患者进行准确分期。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X-tile软件基于Kaplan-Meier方法确定N1期nPRLN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χ2检验确定组间平衡性。为了平衡两组间的基线特征,采用最近邻法和0.02卡钳值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用于匹配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放疗、化疗、区域淋巴结检查数量(number of regional nodes examined,nRNE)和胸膜浸润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基于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曲线间的差异。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肺癌特异性生存期(lung cancer-specific survival,LCSS)。所有分析和绘图均使用R软件(4.2.1)和相关R软件包进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线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316例TxN1M0期NSCLC患者。使用X-tile软件,基于OS的差异,确定了nPRLN的最佳截断值为3。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nPRLN≤3组(n=1165)和nPRLN>3组(n=151)。且由于SEER数据库中nRNE为连续型变量,为了方便分组和处理,也使用X-tile软件确定了nRNE的最佳截断值为13个。PSM前,两组患者在化疗、放疗和nRNE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SM后,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可比性;见表1。

2.2 生存分析
本研究依据Kaplan-Meier法绘制了PSM前后TxN1M0期 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在PSM前后,nPRLN≤3组的OS和LCSS均优于nPRLN>3组;见图2。

a:PSM前OS;b:PSM前LCSS;c:PSM后OS;d:PSM后LCSS;PSM:倾向性评分匹配;OS:总生存期;LCSS:肺癌特异性生存期;nPRLN:区域淋巴结阳性数量
2.3 总生存期和肺癌特异性生存期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放疗、胸膜浸润情况和nPRLN均与患者的OS显著相关(P<0.05)。并且以上变量除性别外,都与患者的LCSS密切相关(P<0.05)。nRNE只影响患者的LCSS,与OS无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放疗、nRNE和nPRLN[HR=1.52,95%CI(1.22,1.89),P<0.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放疗、nRNE和nPRLN[HR=1.72,95%CI(1.36,2.18),P<0.001]是影响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3。


3 讨论
上世纪90年代至今,NSCLC的TNM分期保持着一定的更新与变化[3, 15-17],但其中N分期一直保持着N0~N3的分类模式。尽管不断有建议对N分期分类方式进行修订[18-21],但直到最新发布的第9版TNM分期才首次正式提出将N2期分为单站N2受累(N2a)和多站N2受累(N2b)[4,22]。而第9版TNM分期更新的数据认为基于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进行单站N1受累(N1a)和多站N1受累(N1b)亚分类并不能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4]。除此以外,还有多项研究[19-20,23]发现基于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的亚分类N1b与N2a也不能显示出明显的生存差异,这些原因都限制了根据N1期站点阳性数目进行亚分类。本研究通过探索N1期nPRLN对于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期待为未来TNM分期的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肺癌是全身唯一仅根据解剖部位而不考虑受累淋巴结的肿瘤负荷,来确定肿瘤N分期的恶性肿瘤[17]。在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中,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定义N分期的关键因素[12-14]。既往有研究[11,24]报道,阳性淋巴结数量与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关系密切,是N1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Wei等[25]的研究根据增多的转移淋巴结数量将患者分为4个组,发现随着转移淋巴结数量的增加,患者的生存变差,且组间具有明显差异,认为阳性淋巴结数量在影响NSCLC患者预后方面强于解剖分类。Saji等[26]的研究提出了合并解剖的pN分期和基于淋巴结受累数量的nN分期能更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依据N1期淋巴结阳性数量将NSCLC患者分为nPRLN≤3组和nPRLN>3组,nPRLN≤3组的OS和LCSS均明显优于nPRLN>3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也证实N1期nPRLN>3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内容证实,N1期nPRLN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这将可能为TNM分期N1期亚分类的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潜在选择偏倚不能被排除,但本研究采用PSM方法来平衡组间差异,最大程度减少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其次,在SEER数据库中,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缺失,所以本研究无法分析N1期区域淋巴结阳性站点数目在评估TxN1M0期NSCLC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但第9版TNM分期更新的数据认为增加根据N1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站点数目进行N1a和N1b亚分类并不能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综上所述,在TxN1M0期NSCLC患者中,N1期nPRLN>3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将可能为TNM分期N1期亚分类的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徐正水、刘丹丹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论文初稿撰写;王家琛、常力丹、陈佳、姜建涛参与数据整理与分析;孔冉冉、刘士源、朱敏霞参与绘图,研究方案可行性调查分析,文献调研与整理;徐正水、李少民负责选题,论文设计,结果分析与解读,审核论文;所有成员均参与论文审阅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