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庆市立医院 心胸外科(安徽安庆 246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评估改良空肠造瘘术在胸腔镜Ivor-Lewis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于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行Ivor-Lewis食管切除术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17—2020年按照“C+I”模式在空肠上段造瘘,仅用2根荷包缝线与腹壁固定的患者为A组。2021—2023年在“C+I”缝合基础上,于造瘘口肛侧或者口侧10~15 mm用3-0可吸收线将空肠与腹壁固定1~2针,将上段空肠与腹壁固定成“帘状”的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空肠造瘘时间、术后病理分期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如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闭袢性肠梗阻及肠扭转需要二期手术发生率、造瘘口肠液外漏皮肤红肿、造瘘管堵塞及意外拔管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胸腔镜下完成Ivor-Lewis食管切除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A组共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4.58±6.30)岁。B组共125例,其中男76例、女49例,平均年龄(65.11±6.81)岁。两组手术时间、空肠造瘘时间、造瘘管堵塞及意外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闭袢性肠梗阻需要二次手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造瘘口肠液外漏、红肿严重者有湿疹样改变36例,B组造瘘口肠液外漏、红肿7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良空肠造瘘术可以显著降低“C+I”空肠造瘘术后容易出现的不全性肠梗阻、闭袢式肠梗阻和二次手术发生率,明显改善造瘘口处肠液外漏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的损伤,部分技术的改良降低了操作难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