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贵州贵阳 55000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淋巴结转移特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8例患者中,共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14侧。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7.55%(76/98),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4.49%(73/98),颈侧Ⅱ+Ⅲ+Ⅳ区为42.86%(42/98),Ⅴ区为5.10%(5/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肿瘤直径大于1cm、侵犯甲状腺包膜、呈多灶性或年龄大于45岁时,Ⅵ区和Ⅱ+Ⅲ+Ⅳ区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包膜侵犯及多灶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包膜侵犯、多灶性、合并Ⅵ区淋巴结转移及合并颈侧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是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包膜侵犯和多灶性是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PTC易发生Ⅵ、Ⅲ及Ⅳ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可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引用本文: 高庆军,王南鹏,周彦,段海松,高荣君,赵代伟,龚卫东,黄堃.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 20(3): 303-309. doi: 10.7507/1007-9424.20130076 复制

  • 上一篇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 下一篇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