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买尔旦·艾买尔, 苏力担卡扎·仇曼, 韩玮, 陈启龙, 林海, 何铁英, 曹兴华, 芮建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3): 326-330. doi: 10.7507/1007-9424.20150087 复制
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术后死亡率已降至5.0%以下[1],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0%左右[2]。胃排空延迟(DGE)为PD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0.0%~55.0% [3]。虽然DGE本身很少危及生命,经保守治疗等方法均可治愈,但其发生率高,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增加经济负担等。目前,由于DGE发生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预防方法也不确定。故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探索了PD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减少PD后DGE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PD的、18~82岁的患者,性别不限;排除PD后发生胰瘘、胆瘘、腹腔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7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43~78岁,平均58岁;胰头恶性肿瘤25例,胆总管下段癌17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例,壶腹癌11例,良性病变12例(慢性胰腺炎8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4例);合并高血压病16例,合并糖尿病25例;术后白蛋白水平<30 g/L者48例,≥30 g/L者19例。
1.2 手术方法
67例患者中,8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59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50例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重建消化道,17例采用改良Child法即Roux-en-Y吻合法重建消化道;56例采用结肠前吻合,11例采用结肠后吻合;吻合时28例采用直径为25 mm的管型吻合器,39例采用28 mm管型吻合器;手术时间<420 min者7例,≥420 min者60例;术中出血量<1 000 mL者58例,≥1 000 mL者9例。
1.3 DGE的诊断标准
目前,关于DGE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日本学者[4]提出的诊断标准比较具体,笔者采用此诊断标准,即具备下述任一条件者诊断为DGE:①术后第10天时鼻胃管引流量仍大于300 mL/d者;②由于呕吐需重新插胃管者;③术后第14天时仍不能正常进食者。
1.4 数据收集
采用笔者设计的表格对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表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病情况;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白蛋白水平;③手术因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吻合器类型及吻合方式;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DGE、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漏、腹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出血;⑤术后病理学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在PD后DGE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向前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PD后DGE的发生和转归
67例患者中,PD后发生DGE 22例,发生率为32.8%。所有DGE病例均给予禁食、胃肠道减压、营养支持、促胃肠道动力药等治疗,7例给予针灸辅助治疗。22例DGE患者均经上述保守治疗治愈。
2.2 PD后DGE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病、疾病类型、术式、胃空肠吻合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白蛋白水平均与PD后DGE的发生无关(P>0.05),而合并糖尿病情况、胃空肠吻合方式及管型吻合器直径均与PD后DGE的发生有关(P<0.05)。合并糖尿病、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行胃空肠吻合及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更高(表 1)。

2.3 PD后DGE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将上述所有可能影响DGE发生的因素均纳入,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和管型吻合器类型是DG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和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更高(表 2)。

3 讨论
3.1 PD后DGE发生的可能机理
PD是胰头、壶腹部及其周围消化道组织恶性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该术式也可用于上述部位的良性病变。由于涉及的消化道组织/器官众多,故其消化道重建的难度大,术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慢。DGE是PD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没有胃肠道机械性梗阻的前提下,术后恢复正常进食的时间明显延迟,还可能出现腹胀、呕吐宿食或大量胃内容物等不适症状,需要长时间的胃肠道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5]。DGE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多认为是手术造成的胃肠道解剖改变、神经改变、体液改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是:①PD的手术创伤大,手术创伤可通过多种途径使胃肠道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并抑制胃肠道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从而减弱了胃动力;②植物神经被破坏,使胃肠道的运动受阻碍 [6];③正常的胃肠道神经传导在十二指肠切除过程中被切断[7];④胃动素能激发胃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而PD切除了十二指肠,致血液循环中胃动素的含量降低,相对地MMC减少,从而使胃排空受到影响[8];⑤重建的消化道有张力或成角[9]。
3.2 PD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
3.2.1 年龄
关于年龄对DGE发生的影响,不同研究的结论不同,有研究[10-11]认为年龄与DGE有关,而有研究[12-13]认为无关。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年龄并不是影响PD后DGE发生的因素,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该结论。
3.2.2 血糖水平
在PD后应激状态下,促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促分解代谢激素的水平增高;同时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致促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加之胰头切除使胰岛功能受损等综合原因,PD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血糖升高。高血糖可使消化间期MMC的第Ⅲ相紊乱,并可诱发胃电节律紊乱,使幽门活动异常和阻力增高、近端胃和远端胃的蠕动不一致,引起全胃活动障碍,尤其是远端胃活动减弱和排空延迟[14]。此外,高血糖还可通过直接抑制迷走-迷走反射,从而降低胃排空速度[15]。有学者[16]认为,术前高血糖增加了术后DGE的发生率。Barnett等[17]通过测定胃周期性移动性肌电综合波后发现,血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并与血糖水平正呈相关。高血糖能显著增加DGE的发生率,可能是由于其能导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及自主神经发生病变,进一步导致胃张力减退和胃运动功能减弱[16]。本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者PD后DGE的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P=0.041),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却表明,合并糖尿病情况与DGE的发生无关,这可能是由于多因素分析时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所致,也可能是本组患者样本量较少的缘故,尚需进一步探索。
3.2.3 吻合方法
在PD过程中,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的顺序依次为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及胃肠吻合,其不但改变了胃肠道正常的生理状态,同时胆汁及胰液可以逆流入胃,从而可能加重胃黏膜和胃肠吻合口的炎症,引起黏膜水肿。而Sakamoto等[18]认为,以Roux-en-Y法重建的消化道比较接近正常的消化道生理状态,减少了肠道逆行蠕动造成的胆汁及胰液反流,从理论上讲可以降低DGE的发生率。本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行Roux-en-Y吻合者的DGE发生率低于行传统Child+Braun吻合者(P<0.05),提示Roux-en-Y吻合法能显著降低DGE的发生率,这与Sakamoto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相比,Roux-en-Y吻合法仅多了空肠-空肠吻合步骤,其并没有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也没有延长手术时间,并且肠肠吻合口发生吻合口漏或狭窄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从降低DGE发生率的角度来讲,Roux-en-Y法是一种较好的吻合方法。
3.2.4 吻合口直径
本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8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其DGE的发生率低于使用25 mm管型吻合器者(P=0.045),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管型吻合器直径是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35)。Kim等[19]报道,管型吻合器直径是影响胃肠吻合术后DGE发生的重要因素。28 mm管型吻合器相对于25 mm管型吻合器,其明显减少了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及水肿的发生,从而减少了与其有关的DGE的发生。笔者也认为,相对于25 mm管型吻合器,使用28 mm管型吻合器可减少PD后DGE的发生。
3.2.5 其他手术相关因素
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有研究[20]显示,术中出血过多意味着患者遭受了重大创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明显,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使胃动力受到抑制。因此,在PD中熟练、仔细地操作,尽量减少出血量,有助于减少术后DGE的发生。魏桂菊等[21]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在420 min以上者的DGE发生率为56.5%,在420 min以下者为16.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发生DGE的危险越大,这与王志军等[2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②胃空肠吻合位置。目前,有学者[23]发现,结肠后胃空肠吻合可能使输出袢的活动度差,导致机械性梗阻,从而抑制胃排空功能;此外,结肠后胃空肠吻合还可能导致肠袢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吻合口和肠壁水肿,从而导致DGE的发生。Tani等[24]开展了结肠前和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效果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肠前胃空肠吻合的DGE发生率(5.2%)远低于结肠后胃空肠吻合者(50.3%)。结肠前胃空肠吻合者的肠袢活动度要比结肠后吻合者大得多,能减少DGE的发生[25]。③白蛋白水平。低蛋白血症导致的DGE可能与吻合口水肿有关[26],其也和低蛋白血症伴发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有关。④术式。PPPD可能增加术后DGE发生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因为术中幽门神经及其血供受到损伤,从而影响了术后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但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胃空肠吻合位置及术式均与PD后DGE的发生无关(P>0.05),这可能是由于本组患者样本量较少的缘故,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3.3 DGE的治疗
DGE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该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消除心理恐惧。Ohwada等[27]报道,PD后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可以显著降低术后DGE的发生率;Yeo等[2]认为,红霉素能与胃动素受体相互结合,具有与胃动素相似的作用。针灸穴位可帮助恢复胃肠道动力,针刺足三里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胃排空障碍比常规的促动力药物更有效,但其确切机理尚不明了[28]。中药与针炙的配合治疗可增强疗效,其治疗时间应与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同步[29]。另外,通过空肠造瘘或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可在DGE发生期间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获得足够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DGE是PD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PD中采用Roux-en-Y吻合法及采用28 mm管型吻合器吻合均有助于减少术后DGE的发生。但本组患者的数量较少,其确切结论尚需随机对照、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术后死亡率已降至5.0%以下[1],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0%左右[2]。胃排空延迟(DGE)为PD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0.0%~55.0% [3]。虽然DGE本身很少危及生命,经保守治疗等方法均可治愈,但其发生率高,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增加经济负担等。目前,由于DGE发生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预防方法也不确定。故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探索了PD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减少PD后DGE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PD的、18~82岁的患者,性别不限;排除PD后发生胰瘘、胆瘘、腹腔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7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43~78岁,平均58岁;胰头恶性肿瘤25例,胆总管下段癌17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例,壶腹癌11例,良性病变12例(慢性胰腺炎8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4例);合并高血压病16例,合并糖尿病25例;术后白蛋白水平<30 g/L者48例,≥30 g/L者19例。
1.2 手术方法
67例患者中,8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59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50例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重建消化道,17例采用改良Child法即Roux-en-Y吻合法重建消化道;56例采用结肠前吻合,11例采用结肠后吻合;吻合时28例采用直径为25 mm的管型吻合器,39例采用28 mm管型吻合器;手术时间<420 min者7例,≥420 min者60例;术中出血量<1 000 mL者58例,≥1 000 mL者9例。
1.3 DGE的诊断标准
目前,关于DGE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日本学者[4]提出的诊断标准比较具体,笔者采用此诊断标准,即具备下述任一条件者诊断为DGE:①术后第10天时鼻胃管引流量仍大于300 mL/d者;②由于呕吐需重新插胃管者;③术后第14天时仍不能正常进食者。
1.4 数据收集
采用笔者设计的表格对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表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病情况;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白蛋白水平;③手术因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吻合器类型及吻合方式;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DGE、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漏、腹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出血;⑤术后病理学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在PD后DGE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向前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PD后DGE的发生和转归
67例患者中,PD后发生DGE 22例,发生率为32.8%。所有DGE病例均给予禁食、胃肠道减压、营养支持、促胃肠道动力药等治疗,7例给予针灸辅助治疗。22例DGE患者均经上述保守治疗治愈。
2.2 PD后DGE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病、疾病类型、术式、胃空肠吻合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白蛋白水平均与PD后DGE的发生无关(P>0.05),而合并糖尿病情况、胃空肠吻合方式及管型吻合器直径均与PD后DGE的发生有关(P<0.05)。合并糖尿病、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行胃空肠吻合及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更高(表 1)。

2.3 PD后DGE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将上述所有可能影响DGE发生的因素均纳入,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和管型吻合器类型是DG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和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更高(表 2)。

3 讨论
3.1 PD后DGE发生的可能机理
PD是胰头、壶腹部及其周围消化道组织恶性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该术式也可用于上述部位的良性病变。由于涉及的消化道组织/器官众多,故其消化道重建的难度大,术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慢。DGE是PD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没有胃肠道机械性梗阻的前提下,术后恢复正常进食的时间明显延迟,还可能出现腹胀、呕吐宿食或大量胃内容物等不适症状,需要长时间的胃肠道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5]。DGE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多认为是手术造成的胃肠道解剖改变、神经改变、体液改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是:①PD的手术创伤大,手术创伤可通过多种途径使胃肠道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并抑制胃肠道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从而减弱了胃动力;②植物神经被破坏,使胃肠道的运动受阻碍 [6];③正常的胃肠道神经传导在十二指肠切除过程中被切断[7];④胃动素能激发胃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而PD切除了十二指肠,致血液循环中胃动素的含量降低,相对地MMC减少,从而使胃排空受到影响[8];⑤重建的消化道有张力或成角[9]。
3.2 PD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
3.2.1 年龄
关于年龄对DGE发生的影响,不同研究的结论不同,有研究[10-11]认为年龄与DGE有关,而有研究[12-13]认为无关。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年龄并不是影响PD后DGE发生的因素,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该结论。
3.2.2 血糖水平
在PD后应激状态下,促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促分解代谢激素的水平增高;同时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致促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加之胰头切除使胰岛功能受损等综合原因,PD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血糖升高。高血糖可使消化间期MMC的第Ⅲ相紊乱,并可诱发胃电节律紊乱,使幽门活动异常和阻力增高、近端胃和远端胃的蠕动不一致,引起全胃活动障碍,尤其是远端胃活动减弱和排空延迟[14]。此外,高血糖还可通过直接抑制迷走-迷走反射,从而降低胃排空速度[15]。有学者[16]认为,术前高血糖增加了术后DGE的发生率。Barnett等[17]通过测定胃周期性移动性肌电综合波后发现,血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并与血糖水平正呈相关。高血糖能显著增加DGE的发生率,可能是由于其能导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及自主神经发生病变,进一步导致胃张力减退和胃运动功能减弱[16]。本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者PD后DGE的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P=0.041),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却表明,合并糖尿病情况与DGE的发生无关,这可能是由于多因素分析时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所致,也可能是本组患者样本量较少的缘故,尚需进一步探索。
3.2.3 吻合方法
在PD过程中,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的顺序依次为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及胃肠吻合,其不但改变了胃肠道正常的生理状态,同时胆汁及胰液可以逆流入胃,从而可能加重胃黏膜和胃肠吻合口的炎症,引起黏膜水肿。而Sakamoto等[18]认为,以Roux-en-Y法重建的消化道比较接近正常的消化道生理状态,减少了肠道逆行蠕动造成的胆汁及胰液反流,从理论上讲可以降低DGE的发生率。本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行Roux-en-Y吻合者的DGE发生率低于行传统Child+Braun吻合者(P<0.05),提示Roux-en-Y吻合法能显著降低DGE的发生率,这与Sakamoto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相比,Roux-en-Y吻合法仅多了空肠-空肠吻合步骤,其并没有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也没有延长手术时间,并且肠肠吻合口发生吻合口漏或狭窄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从降低DGE发生率的角度来讲,Roux-en-Y法是一种较好的吻合方法。
3.2.4 吻合口直径
本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8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其DGE的发生率低于使用25 mm管型吻合器者(P=0.045),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管型吻合器直径是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35)。Kim等[19]报道,管型吻合器直径是影响胃肠吻合术后DGE发生的重要因素。28 mm管型吻合器相对于25 mm管型吻合器,其明显减少了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及水肿的发生,从而减少了与其有关的DGE的发生。笔者也认为,相对于25 mm管型吻合器,使用28 mm管型吻合器可减少PD后DGE的发生。
3.2.5 其他手术相关因素
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有研究[20]显示,术中出血过多意味着患者遭受了重大创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明显,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使胃动力受到抑制。因此,在PD中熟练、仔细地操作,尽量减少出血量,有助于减少术后DGE的发生。魏桂菊等[21]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在420 min以上者的DGE发生率为56.5%,在420 min以下者为16.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发生DGE的危险越大,这与王志军等[2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②胃空肠吻合位置。目前,有学者[23]发现,结肠后胃空肠吻合可能使输出袢的活动度差,导致机械性梗阻,从而抑制胃排空功能;此外,结肠后胃空肠吻合还可能导致肠袢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吻合口和肠壁水肿,从而导致DGE的发生。Tani等[24]开展了结肠前和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效果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肠前胃空肠吻合的DGE发生率(5.2%)远低于结肠后胃空肠吻合者(50.3%)。结肠前胃空肠吻合者的肠袢活动度要比结肠后吻合者大得多,能减少DGE的发生[25]。③白蛋白水平。低蛋白血症导致的DGE可能与吻合口水肿有关[26],其也和低蛋白血症伴发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有关。④术式。PPPD可能增加术后DGE发生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因为术中幽门神经及其血供受到损伤,从而影响了术后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但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胃空肠吻合位置及术式均与PD后DGE的发生无关(P>0.05),这可能是由于本组患者样本量较少的缘故,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3.3 DGE的治疗
DGE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该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消除心理恐惧。Ohwada等[27]报道,PD后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可以显著降低术后DGE的发生率;Yeo等[2]认为,红霉素能与胃动素受体相互结合,具有与胃动素相似的作用。针灸穴位可帮助恢复胃肠道动力,针刺足三里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胃排空障碍比常规的促动力药物更有效,但其确切机理尚不明了[28]。中药与针炙的配合治疗可增强疗效,其治疗时间应与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同步[29]。另外,通过空肠造瘘或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可在DGE发生期间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获得足够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DGE是PD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PD中采用Roux-en-Y吻合法及采用28 mm管型吻合器吻合均有助于减少术后DGE的发生。但本组患者的数量较少,其确切结论尚需随机对照、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