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癌中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
  •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通外科血管外科病房(成都 610041);
  • 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癌中心(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新型生物标志物及其研究进展,为DVT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DVT生物标志物的文献并进行整理与归纳。 结果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共整理出血清微小核糖核酸、纤维蛋白单体、中性粒细胞捕捉网、E-选择素等多种常见DVT生物标志物,但大都未被应用于临床DVT管理。目前,临床中对DVT的确诊需要D-二聚体检测阳性与影像学检查阳性相结合,没有单一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诊断DVT。 结论 生物标志物在DVT诊疗中价值显著,但敏感度与特异度需优化。因此,寻找更具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同时,也可以考虑充分地结合多种现有生物标志物,改善对DVT的诊断效能。

引用本文: 许勤宸, 高世林, 吴洲鹏, 刘春娟, 王默进. 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 31(8): 1019-1024. doi: 10.7507/1007-9424.202403058 复制

  • 上一篇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术后下颌感觉功能障碍研究现状及展望
  • 下一篇

    直径≤2 cm肺结节胸外科合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