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5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异位起源于主动脉弓的椎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5例异位起源于主动脉弓的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 5例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检查,椎动脉均起自主动脉弓,均为重度狭窄,CT血管造影示病变直径1.1~1.5 mm、中位1.3 mm。5例患者均采用腔内治疗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37~45 min、中位39 min。5例患者均未出现椎动脉破裂、栓塞或闭塞并发症,术中未发生脑梗死、斑块脱落,未见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术后出血情况,围术期未见肺部感染病例。术后随访13~30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5 例患者的血管均保持通畅,未发生临床意义的血管再狭窄情况。结论 通过本组5例起源于主动脉弓的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经验总结,对于椎动脉狭窄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狭窄的程度,对于中重度有症状者采用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引用本文: 刘一人, 崔世军, 杨盛家, 佟铸, 郭建明, 谷涌泉, 郭连瑞. 腔内治疗起自主动脉弓的异位椎动脉狭窄: 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 31(10): 1246-1250. doi: 10.7507/1007-9424.202404123 复制

  • 上一篇

    全球及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2018–2022《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
  • 下一篇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