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与疫苗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主要分囊型和泡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药物为辅,手术难度高,药物副作用显著。切断传染源和改善卫生条件为主要防控手段。但棘球蚴病流行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复杂,其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疫苗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最经济和有效的手段。目前兽用囊型棘球蚴病疫苗(重组Eg95蛋白)在家畜中取得了较好的减囊效果,不仅减少了畜牧业经济损失和传染源,也为人用棘球蚴病疫苗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优化兽用棘球蚴病疫苗和开发人用棘球蚴病疫苗,将推进棘球蚴病的防控与消除进程,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已报道的棘球蚴病候选疫苗类型包括虫体源蛋白、重组蛋白、核酸、合成表位和载体疫苗,通过诱导细胞因子、效应细胞和保护性抗体发挥免疫防御功能。为加快兽用棘球蚴病疫苗的优化和促进人用棘球蚴病疫苗的研发,现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棘球蚴病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以探讨棘球蚴病疫苗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为棘球蚴病的疫苗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引用本文: 顾焓霏, 牟军, 刘杰. 棘球蚴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 31(10): 1170-1180. doi: 10.7507/1007-9424.202408103 复制

  • 上一篇

    肝棘球蚴病的新型检测手段
  • 下一篇

    肝棘球蚴病外科手术中的麻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