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巨大的经济负担等五大特点[1],对人群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全球疾病负担数据表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均显著上升,这一趋势不仅加重了医疗负担,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尽管近年来脑卒中防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面临的需求和挑战却容易被忽视。此外,卒中严重程度与预后相关[3],通常轻中度患者展现了更高的干预潜力和更为积极的预后结果。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用于描述患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感受和功能水平,强调了患者对健康状况的主观体验和生活质量的整体影响[4],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重要终点指标,用于评估临床治疗的效果。因此,深入了解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前瞻性了解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年后生命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HRQOL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连续、前瞻性纳入江西省南昌市4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2018医研伦审(04号)〕,符合伦理学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与该项研究的所有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纳入的时限是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经过数据核查,实际共纳入1 181例患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周岁及以上;② 确诊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确诊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标准);③ 发病急性期内(2周);④ 轻中度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5分;⑤ 自愿参加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的患者需要排除):① 癌症患者;② 心源性梗死、小血管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其他原因缺血性脑卒中、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③ 出血性脑卒中、混合性脑卒中和瘤卒中者;④ 近2周内有全血或血小板输注,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疾病的患者;⑤ 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脏系统疾病的患者;⑥ 研究者判断依从性不良和不能完成长期随访的患者。
1.2 基线资料收集
采用项目统一制定的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检查数据。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态、工作状态;体格检查资料: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疾病相关资料:饮酒史、吸烟史、卒中家族史、既往卒中类型、脑卒中类型、卒中复发情况。采用NIHSS评估患者卒中严重程度、昏迷深度由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功能状态。
1.3 HRQOL的测量
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进行HRQOL的测量。EQ-5D-5L量表期初所得的5个数字的组合仅能代表每个维度的困难程度,不能作为数值直接进行对比和分析,调查结果还需进行健康效用值的转换才能说明受访者的生命质量状态[5]。即利用问卷结果提供的描述性健康信息,生成相应的健康状态,并根据社会偏好权重,为每一种健康状态赋予一个综合性的效用指数得分。对于EQ-5D-5L量表转化为健康效应值时所需系数,我国学者使用时间权衡法设定出适用于中国人群的EQ-5D-5L效用值积分体系[6]。经验证,中文版EQ-5D量表是测量HRQOL的有效工具且中国EQ-5D-5L效用值积分体系对中国居民的测量性能良好[6,7]。本次研究采用罗楠等[6]建立的EQ-5D-5L中国效用值积分体系换算中国地区人群的健康效用值,其范围为−0.391~1.000。例如某患者量表评分为“1、2、3、4、5”,那么参照积分体系,其效用值U=1−(0+0.048+0.107+0.252+0.258)=0.335。
1.4 Tobit模型简介
Tobit模型的提出主要为应对截断或截堵变量,用于解释因变量中的左删失和/或右删失,属于受限因变量模型之一;Tobit回归分析是研究受限因变量与某些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回归分析方法[8]。在此次研究中,使用EQ-5D-5L量表计算的效应值范围为−0.391~1.000,且约82.4%受访者的健康效应值为1,具有被删截的特征,属于受限因变量,因此适用于建立Tobit回归模型探讨EQ-5D-5L效用指数得分的潜在影响因素。
Tobit回归模型的设定如下:
![]() |
![]() |
![]() |
式中:y表示个体通过EQ-5D-5L量表测量出来的效用值,y*表示个体实际健康效用值,x是影响实际健康效用值的因变量,β是未知参数,u是误差项,L是模型的截断点,取健康效用值最大值1。
1.5 统计分析
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健康效用值呈偏态分布,故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各个因素不同组别之间的效用值得分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使用Stata 17软件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使用R软件的missForest包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1 181名患者。其中男性791名(66.98%),女性390名(33.02%)。样本平均年龄为(63.7±10.9)岁,参考年龄分组文献[9],青壮年(19~59岁)占比35.06%,老年(≥60岁)占比64.94%。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人群占74.43%。目前在职人员有346名(29.30%),退休人员364名(30.82%),而失业/无业人群占比最多,有471名(39.88%)。在脑卒中疾病方面,仅有0.76%的患者有脑卒中家族史,既往发生过卒中的患者占20.58%,具体情况见表1。

2.2 EQ-5D-5L量表各维度分布
EQ-5D-5L测量的5个维度中,卒中1年时随访中处于完全健康状态比例为69.3%。维度一(行动能力)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15.66%,维度二(自我照顾)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8.64%,维度三(日常生活)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10.33%,维度四(疼痛/不舒服)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22.69%,维度五(焦虑/沮丧)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17.27%(图1)。

2.3 健康效用值分析
为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Tobit回归分析,本研究对变量进行赋值,将相关数值变量转换为有序的因子数据以便进行分析运算。赋值详情见表2。

2.3.1 一年时健康效用值分析
1 181例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1.000(0.942,1.000),最小值为−0.391,最大值为1.000。不同健康效用值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目前工作情况、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既往高血压、既往糖尿病、既往血脂异常、症状持续时间、入院NIHSS量表评分,GCS得分以及mRS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 一年健康效用值影响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健康效用值为因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其中年龄、性别、目前工作状态、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入院NIHSS评分、入院GCS评分及出院mRS评分是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入院NIHSS评分、mRS评分与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现负向关联,其余因素呈正向关联。即年龄越高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越低,其生存质量状况就会越差。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质量状况较差。既往发生过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入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mRS评分越高,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则其生存质量状况更差。目前工作状态、GCS评分与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关联,提示退休人群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更可观,GCS量表评分更高的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质量状况更好。

3 讨论
在本次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大多数卒中患者经治疗在一年后已完全康复。EQ-5D-5L量表结果显示存在疼痛/不舒服问题的患者最多。年龄较大、女性、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处于工作状态、入院NIHSS及出院mRS高评分、入院GCS低评分等因素与较低的健康效用值相关。
一年随访时患者的EQ-5D指数平均值为0.936,处于完全健康的患者比例高达69.3%。EQ-5D指数平均值高于Jensen等[10]的研究,该研究发现未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在随访90天时EQ-5D指数平均值为0.67。这可能是由于EQ-5D高指数与mRS低评分相关,本研究中大多数(80.5%)患者在一年随访时显示功能独立。这一分析与Diegoli等[11]的研究一致,其结果显示功能依赖患者(mRS>2)一年后的HRQOL显著低于功能独立患者,该研究7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一年随访时mRS≤2。另外,本次研究对象为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四分之三的患者属于轻度卒中,总体上表现出较好的预后,因而大多数患者在结束随访时已完全康复。研究发现,中风患者最常报告的问题是疼痛/不舒服维度,这一结果与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研究一致[12]。相比其他维度,疼痛/不舒服问题最突出的原因可能是早期中风后的疼痛未能被充分认识,容易发生漏诊与治疗不足等问题[13]。中风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患病率为11%~66%[14]。它不仅会增加抑郁和认知障碍,还会阻碍患者身体康复,降低生命质量[15]。可见,临床工作者在初诊及随访期间应重视疼痛的评估以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
女性与健康效用值呈负向关联,这与Bushnell等[16]学者所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发现即使在调整了重要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卒中严重程度和残疾等因素后,女性在卒中后长达12个月的生活质量仍比男性差。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的患者其一年后的生命质量较差。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危险因素[17],Wang等[18]的临床试验发现比起既往高血压的卒中患者,无高血压患者在相同的抗栓治疗中获益更大。多篇文献报道高血压是血小板活化异常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它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早期血管老化、全身炎症和基底膜增厚有关[19-21]。此外,与本次试验分析结果一致,有研究指出血脂异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局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特别是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22]。可见控制血压稳定,维持血脂平衡对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工作状态与卒中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应值呈正向关联,退休患者比在业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更可观,这可能由于退休人员面临的经济负担压力小,焦虑和痛苦相对较少,积极情绪较高[23,24]。
入院GCS评分与一年后卒中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关,即GCS评分越高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越好,这一结果与Hassan等[25]的前瞻性研究一致。GCS评分的增加与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测量的功能结局改善相关,常用于卒中结局预测[26]。入院NIHSS评分和出院mRS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质量相关,这与Do Rego等[27]的研究一致。NIHSS量表通常用于评估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可与改良mRS量表一起作为功能结局指标用于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8]。但以上功能指标缺乏对患者在症状负担(例如疲劳)或情绪健康(例如焦虑抑郁)等问题的评估,而EQ-5D弥补了这一不足。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后的随访调查时存在死亡或失访情况,因此损失了部分患者资料,可能存在失访偏倚。其次,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中部分变量存在缺失,尽管对数据使用了多重填补处理,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可能与实际结果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最后,在数据分析时,仅选择了社会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变量,未纳入患者住院期间血糖、血压及炎症等临床检验指标,这些因素可能也与其一年的生命质量状况有关联。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探讨其一年后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目前工作状态、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入院NIHSS评分、GCS评分及mRS评分是影响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临床工作者应特别关注年龄较大、女性、以及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病史的高风险患者。同时,临床医师在诊疗初期要重视疼痛症状的评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以改善其长期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巨大的经济负担等五大特点[1],对人群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全球疾病负担数据表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均显著上升,这一趋势不仅加重了医疗负担,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尽管近年来脑卒中防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面临的需求和挑战却容易被忽视。此外,卒中严重程度与预后相关[3],通常轻中度患者展现了更高的干预潜力和更为积极的预后结果。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用于描述患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感受和功能水平,强调了患者对健康状况的主观体验和生活质量的整体影响[4],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重要终点指标,用于评估临床治疗的效果。因此,深入了解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前瞻性了解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年后生命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HRQOL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连续、前瞻性纳入江西省南昌市4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2018医研伦审(04号)〕,符合伦理学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与该项研究的所有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纳入的时限是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经过数据核查,实际共纳入1 181例患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周岁及以上;② 确诊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确诊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标准);③ 发病急性期内(2周);④ 轻中度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5分;⑤ 自愿参加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的患者需要排除):① 癌症患者;② 心源性梗死、小血管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其他原因缺血性脑卒中、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③ 出血性脑卒中、混合性脑卒中和瘤卒中者;④ 近2周内有全血或血小板输注,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疾病的患者;⑤ 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脏系统疾病的患者;⑥ 研究者判断依从性不良和不能完成长期随访的患者。
1.2 基线资料收集
采用项目统一制定的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检查数据。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态、工作状态;体格检查资料: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疾病相关资料:饮酒史、吸烟史、卒中家族史、既往卒中类型、脑卒中类型、卒中复发情况。采用NIHSS评估患者卒中严重程度、昏迷深度由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功能状态。
1.3 HRQOL的测量
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进行HRQOL的测量。EQ-5D-5L量表期初所得的5个数字的组合仅能代表每个维度的困难程度,不能作为数值直接进行对比和分析,调查结果还需进行健康效用值的转换才能说明受访者的生命质量状态[5]。即利用问卷结果提供的描述性健康信息,生成相应的健康状态,并根据社会偏好权重,为每一种健康状态赋予一个综合性的效用指数得分。对于EQ-5D-5L量表转化为健康效应值时所需系数,我国学者使用时间权衡法设定出适用于中国人群的EQ-5D-5L效用值积分体系[6]。经验证,中文版EQ-5D量表是测量HRQOL的有效工具且中国EQ-5D-5L效用值积分体系对中国居民的测量性能良好[6,7]。本次研究采用罗楠等[6]建立的EQ-5D-5L中国效用值积分体系换算中国地区人群的健康效用值,其范围为−0.391~1.000。例如某患者量表评分为“1、2、3、4、5”,那么参照积分体系,其效用值U=1−(0+0.048+0.107+0.252+0.258)=0.335。
1.4 Tobit模型简介
Tobit模型的提出主要为应对截断或截堵变量,用于解释因变量中的左删失和/或右删失,属于受限因变量模型之一;Tobit回归分析是研究受限因变量与某些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回归分析方法[8]。在此次研究中,使用EQ-5D-5L量表计算的效应值范围为−0.391~1.000,且约82.4%受访者的健康效应值为1,具有被删截的特征,属于受限因变量,因此适用于建立Tobit回归模型探讨EQ-5D-5L效用指数得分的潜在影响因素。
Tobit回归模型的设定如下:
![]() |
![]() |
![]() |
式中:y表示个体通过EQ-5D-5L量表测量出来的效用值,y*表示个体实际健康效用值,x是影响实际健康效用值的因变量,β是未知参数,u是误差项,L是模型的截断点,取健康效用值最大值1。
1.5 统计分析
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健康效用值呈偏态分布,故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各个因素不同组别之间的效用值得分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使用Stata 17软件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使用R软件的missForest包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1 181名患者。其中男性791名(66.98%),女性390名(33.02%)。样本平均年龄为(63.7±10.9)岁,参考年龄分组文献[9],青壮年(19~59岁)占比35.06%,老年(≥60岁)占比64.94%。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人群占74.43%。目前在职人员有346名(29.30%),退休人员364名(30.82%),而失业/无业人群占比最多,有471名(39.88%)。在脑卒中疾病方面,仅有0.76%的患者有脑卒中家族史,既往发生过卒中的患者占20.58%,具体情况见表1。

2.2 EQ-5D-5L量表各维度分布
EQ-5D-5L测量的5个维度中,卒中1年时随访中处于完全健康状态比例为69.3%。维度一(行动能力)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15.66%,维度二(自我照顾)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8.64%,维度三(日常生活)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10.33%,维度四(疼痛/不舒服)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22.69%,维度五(焦虑/沮丧)存在困难的患者占比17.27%(图1)。

2.3 健康效用值分析
为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Tobit回归分析,本研究对变量进行赋值,将相关数值变量转换为有序的因子数据以便进行分析运算。赋值详情见表2。

2.3.1 一年时健康效用值分析
1 181例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1.000(0.942,1.000),最小值为−0.391,最大值为1.000。不同健康效用值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目前工作情况、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既往高血压、既往糖尿病、既往血脂异常、症状持续时间、入院NIHSS量表评分,GCS得分以及mRS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 一年健康效用值影响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健康效用值为因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其中年龄、性别、目前工作状态、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入院NIHSS评分、入院GCS评分及出院mRS评分是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入院NIHSS评分、mRS评分与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现负向关联,其余因素呈正向关联。即年龄越高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越低,其生存质量状况就会越差。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质量状况较差。既往发生过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入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mRS评分越高,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则其生存质量状况更差。目前工作状态、GCS评分与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关联,提示退休人群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更可观,GCS量表评分更高的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质量状况更好。

3 讨论
在本次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大多数卒中患者经治疗在一年后已完全康复。EQ-5D-5L量表结果显示存在疼痛/不舒服问题的患者最多。年龄较大、女性、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处于工作状态、入院NIHSS及出院mRS高评分、入院GCS低评分等因素与较低的健康效用值相关。
一年随访时患者的EQ-5D指数平均值为0.936,处于完全健康的患者比例高达69.3%。EQ-5D指数平均值高于Jensen等[10]的研究,该研究发现未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在随访90天时EQ-5D指数平均值为0.67。这可能是由于EQ-5D高指数与mRS低评分相关,本研究中大多数(80.5%)患者在一年随访时显示功能独立。这一分析与Diegoli等[11]的研究一致,其结果显示功能依赖患者(mRS>2)一年后的HRQOL显著低于功能独立患者,该研究7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一年随访时mRS≤2。另外,本次研究对象为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四分之三的患者属于轻度卒中,总体上表现出较好的预后,因而大多数患者在结束随访时已完全康复。研究发现,中风患者最常报告的问题是疼痛/不舒服维度,这一结果与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研究一致[12]。相比其他维度,疼痛/不舒服问题最突出的原因可能是早期中风后的疼痛未能被充分认识,容易发生漏诊与治疗不足等问题[13]。中风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患病率为11%~66%[14]。它不仅会增加抑郁和认知障碍,还会阻碍患者身体康复,降低生命质量[15]。可见,临床工作者在初诊及随访期间应重视疼痛的评估以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
女性与健康效用值呈负向关联,这与Bushnell等[16]学者所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发现即使在调整了重要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卒中严重程度和残疾等因素后,女性在卒中后长达12个月的生活质量仍比男性差。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的患者其一年后的生命质量较差。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危险因素[17],Wang等[18]的临床试验发现比起既往高血压的卒中患者,无高血压患者在相同的抗栓治疗中获益更大。多篇文献报道高血压是血小板活化异常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它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早期血管老化、全身炎症和基底膜增厚有关[19-21]。此外,与本次试验分析结果一致,有研究指出血脂异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局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特别是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22]。可见控制血压稳定,维持血脂平衡对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工作状态与卒中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应值呈正向关联,退休患者比在业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更可观,这可能由于退休人员面临的经济负担压力小,焦虑和痛苦相对较少,积极情绪较高[23,24]。
入院GCS评分与一年后卒中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关,即GCS评分越高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越好,这一结果与Hassan等[25]的前瞻性研究一致。GCS评分的增加与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测量的功能结局改善相关,常用于卒中结局预测[26]。入院NIHSS评分和出院mRS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质量相关,这与Do Rego等[27]的研究一致。NIHSS量表通常用于评估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可与改良mRS量表一起作为功能结局指标用于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8]。但以上功能指标缺乏对患者在症状负担(例如疲劳)或情绪健康(例如焦虑抑郁)等问题的评估,而EQ-5D弥补了这一不足。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后的随访调查时存在死亡或失访情况,因此损失了部分患者资料,可能存在失访偏倚。其次,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中部分变量存在缺失,尽管对数据使用了多重填补处理,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可能与实际结果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最后,在数据分析时,仅选择了社会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变量,未纳入患者住院期间血糖、血压及炎症等临床检验指标,这些因素可能也与其一年的生命质量状况有关联。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探讨其一年后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目前工作状态、既往高血压、既往血脂异常、入院NIHSS评分、GCS评分及mRS评分是影响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临床工作者应特别关注年龄较大、女性、以及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病史的高风险患者。同时,临床医师在诊疗初期要重视疼痛症状的评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以改善其长期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