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分会. 临床脑电图技术操作指南. 癫痫杂志, 2022, 8(1): 2-2. doi: 10.7507/2096-0247.20220001 复制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通过记录大脑皮质电信号动态反映脑功能状态的技术,对于癫痫的诊断和定位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各种脑疾病、重症医学和新生儿领域的脑功能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同时也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制定脑电图在临床各领域的技术操作指南,目的在于指导临床正确应用脑电图技术,提高脑电图记录质量,为临床提供尽可能准确的脑电图诊断结果,并推动诊断标准规范化及统一专业术语,以利于在专业内的交流与合作。
本指南系列由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分会组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童神经科、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科的脑电图专家共同制定。在对当前国内外临床脑电图专业发展信息荟萃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南提出了脑电图在各领域的基本技术操作要求,并推荐达到更高标准。在具体实践方面,指南不排除根据临床需要适当采取合理范围的变动方法,但不应降低脑电图检查的基本要求和临床所应达到的目的。
本指南系列包含9个部分,分别为: 指南一. 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 指南二. 脑电图诱发试验技术标准; 指南三. 儿童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指南四. 视频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指南五. 癫痫监测单元建设标准; 指南六. 癫痫外科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技术标准; 指南七. 危重症持续脑电图监测技术标准; 指南八. 新生儿脑电图技术标准; 指南九. 临床脑电图报告规范。其中指南一和指南二是对临床脑电图技术操作最基本的要求,指南三~八是在指南一的基础上,对不同领域的脑电图技术操作提出的特殊要求。指南九是对临床脑电图报告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本指南系列既是一个整体,各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适用于所有开展临床常规脑电图(Routine EEG,REEG)和视频脑电图(Video EEG,VEEG)的科室和专业。但本指南不包括对便携式脑电图(Ambulatory EEG,AEEG)监测的技术操作要求,这是因为现在对门诊或家庭长程AEEG的全程管理尚缺乏统一标准,而且从移动医疗的角度考虑,某些AEEG的方法可能超出了诊断范畴。
由于当前数字化脑电图已全面取代了以往的模拟(走纸)脑电图,因此本指南的所有内容均基于数字化脑电图的特点,不再包含仅在模拟脑电图操作中使用的术语和要求,如增益、纸速、阻尼、对导联变化和参数调整随时进行标记等内容。
编写及审稿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蔡立新 陈 佳 陈佳妮 陈 静 陈述花 陈 彦丁 晶 高在芬 管 巧 韩 洁 侯晓华 胡湘蜀胡 越 黄远桂 贾晨露 江 军 江 文 金丽日李丽君 李莉萍 刘晓蓉 刘晓燕 刘永红 卢 强门丽娜 牛仁山 彭 镜 乔 慧 任连坤 邵晓秋宋施委 王海祥 王江涛 王梦阳 王 群 王 爽(F)王 爽 吴立文 吴 逊 杨 方 杨 露 杨志仙张冰清 周文静 周渊峰 朱国行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通过记录大脑皮质电信号动态反映脑功能状态的技术,对于癫痫的诊断和定位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各种脑疾病、重症医学和新生儿领域的脑功能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同时也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制定脑电图在临床各领域的技术操作指南,目的在于指导临床正确应用脑电图技术,提高脑电图记录质量,为临床提供尽可能准确的脑电图诊断结果,并推动诊断标准规范化及统一专业术语,以利于在专业内的交流与合作。
本指南系列由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分会组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童神经科、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科的脑电图专家共同制定。在对当前国内外临床脑电图专业发展信息荟萃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南提出了脑电图在各领域的基本技术操作要求,并推荐达到更高标准。在具体实践方面,指南不排除根据临床需要适当采取合理范围的变动方法,但不应降低脑电图检查的基本要求和临床所应达到的目的。
本指南系列包含9个部分,分别为: 指南一. 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 指南二. 脑电图诱发试验技术标准; 指南三. 儿童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指南四. 视频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指南五. 癫痫监测单元建设标准; 指南六. 癫痫外科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技术标准; 指南七. 危重症持续脑电图监测技术标准; 指南八. 新生儿脑电图技术标准; 指南九. 临床脑电图报告规范。其中指南一和指南二是对临床脑电图技术操作最基本的要求,指南三~八是在指南一的基础上,对不同领域的脑电图技术操作提出的特殊要求。指南九是对临床脑电图报告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本指南系列既是一个整体,各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适用于所有开展临床常规脑电图(Routine EEG,REEG)和视频脑电图(Video EEG,VEEG)的科室和专业。但本指南不包括对便携式脑电图(Ambulatory EEG,AEEG)监测的技术操作要求,这是因为现在对门诊或家庭长程AEEG的全程管理尚缺乏统一标准,而且从移动医疗的角度考虑,某些AEEG的方法可能超出了诊断范畴。
由于当前数字化脑电图已全面取代了以往的模拟(走纸)脑电图,因此本指南的所有内容均基于数字化脑电图的特点,不再包含仅在模拟脑电图操作中使用的术语和要求,如增益、纸速、阻尼、对导联变化和参数调整随时进行标记等内容。
编写及审稿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蔡立新 陈 佳 陈佳妮 陈 静 陈述花 陈 彦丁 晶 高在芬 管 巧 韩 洁 侯晓华 胡湘蜀胡 越 黄远桂 贾晨露 江 军 江 文 金丽日李丽君 李莉萍 刘晓蓉 刘晓燕 刘永红 卢 强门丽娜 牛仁山 彭 镜 乔 慧 任连坤 邵晓秋宋施委 王海祥 王江涛 王梦阳 王 群 王 爽(F)王 爽 吴立文 吴 逊 杨 方 杨 露 杨志仙张冰清 周文静 周渊峰 朱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