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脑电图(Long-term electroencephalogram,LT-EEG)教学是神经专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强,理论抽象,图形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理解和掌握。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雨课堂作为一款智慧教学平台已被各大高校应用于多种教学领域。本文探讨了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在 LT-EEG教学的应用实践。通过详细描述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利用雨课堂平台以及优化长程脑电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脑电图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的应用和发展,为神经专科和相关专业培养合格医疗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用本文: 石紫燕, 唐颖莹, 鄢波, 郝晓婷, 周红雨.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长程脑电图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癫痫杂志, 2024, 10(5): 446-448. doi: 10.7507/2096-0247.202407006 复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的需求。特别是在医学教育领域,如何有效地传授复杂的诊断技术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课题。长程脑电图(Long-term electroencephalogram,LT-EEG)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研究[1]。LT-EEG在癫痫的诊断中尤为重要,能够发现癫痫发作、临床下发作和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它有助于鉴别新的发作事件性质、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定量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IED)的频率及其与睡眠周期的相关性。其复杂的操作流程和数据解读要求使得教学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前自学与课堂互动,已被证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2]。雨课堂作为一种支持在线互动和实时反馈的教学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3]。本文通过实践探索,旨在评估雨课堂在LT-EEG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优化路径。
1 长程脑电图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LT-EEG在癫痫诊断、精神性疾病诊断以及其他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记录更长时间的脑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异常脑电波,减少漏诊。随着脑电图技术的发展,LT-EEG的监测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技术结合了脑电描记技术和摄像技术,能够同步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脑电图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医学教育中,LT-EEG的教学通常需要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和分析方法。
LT-EEG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应用,但其教学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1]。
1.1 教学内容复杂性
LT-EEG的教学内容包括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设备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异常波形识别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既涉及到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又需要较强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判断能力。教学内容复杂,教学难度较高。
1.2 实践操作难度高
LT-EEG的实际操作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细致和耐心,包括电极的正确安装、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以及异常波形的识别等,操作过程复杂且容易出现错误。并需要学生掌握脑电图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对视频和脑电图综合分析的能力[4]。
1.3 干扰因素多
LT-EEG在监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电极脱落、环境噪声等。这些干扰因素可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教学和实践的难度。
1.4 监测时间限制
LT-EEG监测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长时间的监测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便,也对教学安排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挑战。
1.5 数据管理复杂
LT-EEG监测产生的数据量较大,需要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存储方案。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教学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6 临床实践与理论结合
将LT-EEG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1.7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2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优势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互换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文献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互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通过雨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资源,减少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了教学效率。既往已有多个研究证实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优势[5]。朱延梅等[6]研究者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癫痫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持积极态度,表明翻转课堂有助于改善癫痫课程教学的效果,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孙允芹等[7]将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心电图教学,发现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心电图教学工作效率,并激发学生关于心电图的自主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调整心电图教学工作节奏,改善教学成果。以上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善医学教学成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3 雨课堂的功能与应用
雨课堂是一款集在线课堂、互动交流、作业提交、考试测评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学平台。其主要特点包括实时互动、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等。雨课堂是一款便捷的在线学习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访问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并及时获得反馈,课堂上与课堂外,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实现与学生实时互动,并收集学生的回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雨课堂平台还具有数据分析与跟踪功能:雨课堂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雨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一项系统评价研究评价了雨课堂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对医学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课堂教学组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表明雨课堂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技能[8]。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雨课堂方法被应用于教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理论和技能考试得分以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说明雨课堂能提高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满意度[9]。
4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在LT-EEG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① 制定教学目标与计划:在课程开始前,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确保学生了解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LT-EEG的监测和分析方面,提高学生对LT-EEG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计划安排”,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前自学和课堂互动两部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② 设计预习材料:制作高质量的课前教学视频,涵盖LT-EEG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如脑电图的基本技术标准、监测适应症、操作流程和异常波形识别的视频讲解等,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操作指南、技术标准和临床应用案例[4]。设计相关的在线测试和作业,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进行思考和初步理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前预习;③ 课堂互动设计:案例讨论:选取典型的LT-EEG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病例数据,提出诊断意见。鼓励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和观点,特别是对LT-EEG监测的理解和应用。④ 安排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⑤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如模拟LT-EEG监测和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⑥ 利用雨课堂的互动功能,进行实时问答和反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10]。
5 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估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互动:学生通过雨课堂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测试和作业,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问题解答和技能操作演练,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和点评。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方法则包括:学习效果测试:通过课前测试和课堂小测,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反馈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评价和建议;以及实践能力考核: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临床思维能力。最后通过结果与分析,评估长程脑电学习成果和学生满意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是否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互动性强是否显著提升。
6 讨论与展望
翻转课堂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互动,有助于改进LT-EEG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存在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互动设计和资源准备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课堂互动设计,调整课堂互动形式和内容,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提高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未来,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还将结合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智能化教学工具,进一步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7 小结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在LT-EEG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有望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LT-EEG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无利益冲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的需求。特别是在医学教育领域,如何有效地传授复杂的诊断技术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课题。长程脑电图(Long-term electroencephalogram,LT-EEG)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研究[1]。LT-EEG在癫痫的诊断中尤为重要,能够发现癫痫发作、临床下发作和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它有助于鉴别新的发作事件性质、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定量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IED)的频率及其与睡眠周期的相关性。其复杂的操作流程和数据解读要求使得教学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前自学与课堂互动,已被证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2]。雨课堂作为一种支持在线互动和实时反馈的教学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3]。本文通过实践探索,旨在评估雨课堂在LT-EEG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优化路径。
1 长程脑电图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LT-EEG在癫痫诊断、精神性疾病诊断以及其他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记录更长时间的脑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异常脑电波,减少漏诊。随着脑电图技术的发展,LT-EEG的监测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技术结合了脑电描记技术和摄像技术,能够同步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脑电图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医学教育中,LT-EEG的教学通常需要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和分析方法。
LT-EEG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应用,但其教学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1]。
1.1 教学内容复杂性
LT-EEG的教学内容包括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设备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异常波形识别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既涉及到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又需要较强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判断能力。教学内容复杂,教学难度较高。
1.2 实践操作难度高
LT-EEG的实际操作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细致和耐心,包括电极的正确安装、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以及异常波形的识别等,操作过程复杂且容易出现错误。并需要学生掌握脑电图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对视频和脑电图综合分析的能力[4]。
1.3 干扰因素多
LT-EEG在监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电极脱落、环境噪声等。这些干扰因素可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教学和实践的难度。
1.4 监测时间限制
LT-EEG监测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长时间的监测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便,也对教学安排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挑战。
1.5 数据管理复杂
LT-EEG监测产生的数据量较大,需要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存储方案。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教学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6 临床实践与理论结合
将LT-EEG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1.7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2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优势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互换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文献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互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通过雨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资源,减少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了教学效率。既往已有多个研究证实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优势[5]。朱延梅等[6]研究者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癫痫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持积极态度,表明翻转课堂有助于改善癫痫课程教学的效果,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孙允芹等[7]将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心电图教学,发现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心电图教学工作效率,并激发学生关于心电图的自主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调整心电图教学工作节奏,改善教学成果。以上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善医学教学成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3 雨课堂的功能与应用
雨课堂是一款集在线课堂、互动交流、作业提交、考试测评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学平台。其主要特点包括实时互动、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等。雨课堂是一款便捷的在线学习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访问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并及时获得反馈,课堂上与课堂外,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实现与学生实时互动,并收集学生的回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雨课堂平台还具有数据分析与跟踪功能:雨课堂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雨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一项系统评价研究评价了雨课堂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对医学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课堂教学组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表明雨课堂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技能[8]。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雨课堂方法被应用于教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理论和技能考试得分以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说明雨课堂能提高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满意度[9]。
4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在LT-EEG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① 制定教学目标与计划:在课程开始前,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确保学生了解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LT-EEG的监测和分析方面,提高学生对LT-EEG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计划安排”,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前自学和课堂互动两部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② 设计预习材料:制作高质量的课前教学视频,涵盖LT-EEG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如脑电图的基本技术标准、监测适应症、操作流程和异常波形识别的视频讲解等,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操作指南、技术标准和临床应用案例[4]。设计相关的在线测试和作业,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进行思考和初步理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前预习;③ 课堂互动设计:案例讨论:选取典型的LT-EEG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病例数据,提出诊断意见。鼓励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和观点,特别是对LT-EEG监测的理解和应用。④ 安排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⑤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如模拟LT-EEG监测和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⑥ 利用雨课堂的互动功能,进行实时问答和反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10]。
5 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估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互动:学生通过雨课堂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测试和作业,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问题解答和技能操作演练,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和点评。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方法则包括:学习效果测试:通过课前测试和课堂小测,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反馈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评价和建议;以及实践能力考核: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临床思维能力。最后通过结果与分析,评估长程脑电学习成果和学生满意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是否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互动性强是否显著提升。
6 讨论与展望
翻转课堂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互动,有助于改进LT-EEG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存在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互动设计和资源准备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课堂互动设计,调整课堂互动形式和内容,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提高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未来,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还将结合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智能化教学工具,进一步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7 小结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在LT-EEG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有望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LT-EEG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