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小腸黏膜下層(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在尿道修復重建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隨機分為A、B、C及D組(n=6)。A、B組切除前尿道2.0 cm,A組,用管狀SIS修復尿道缺損;B組將其斷端與周圍組織直接縫合作為對照。C、D組僅切除2.0 cm尿道前壁,保留一半尿道壁為底板,C組用片狀SIS修復尿道缺損;D組將其殘端與周圍組織直接縫合作為對照。均于修復后6、12周行組織學觀察;12周行尿道膀胱造影及尿動力學檢查。結果 術后6周,A、C組修復的尿道有單層上皮細胞覆蓋,基層組織中可見SIS的微小碎片包裹,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紊亂的平滑肌細胞生長,A組較C組的炎性反應重,有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C組出現(xiàn)新生血管。術后12周,C組的上皮組織及基層下組織與D組無明顯差別,平滑肌排列規(guī)則,血管數(shù)目進一步增多,炎性反應消失,未見SIS組織;A組中仍可見少數(shù)SIS的微小碎片;B組1只、D組2只尿道自行修復,余可見尿道閉塞,大量結締組織生長,炎性細胞浸潤,無正常上皮結構。術后12周尿道膀胱造影,A、C組可見尿道完整、光滑,無尿液外滲、尿道憩室等形成;尿動力學檢查示A、C組的膀胱容量、最大尿道壓分別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B、D組不能置入測壓管檢測。結論 SIS可作為兔尿道修復重建的良好支架材料,片狀SIS修復優(yōu)于管狀SIS修復。
引用本文: 黃翔,羅靜聰,廖勇,屈藝,楊志明. 小腸黏膜下層修復尿道的實驗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6, 20(3): 206-209.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