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 1 , 金巖 1 , 聶鑫 1 , 周澤淵 2
  • 1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學院組織工程中心(西安,710032),2牙體科;

目的 探討頜突外胚間充質干細胞對γ射線照射后大鼠造血系統(tǒng)的影響。方法 取孕11.5 d SD大鼠胚胎頜突,用消化法培養(yǎng)獲得外胚間充質干細胞,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和生長狀況。雄性SD大鼠80只,體重220 g,隨機分為A、B、C、D 4組,每組20只,A、B和C組給予60Co γ射線全身一次性照射,照射劑量為6.0 Gy。A組:照射后6 h,尾靜脈移植第2代外胚間充質干細胞;B、C組尾靜脈分別移植真皮成纖維細胞和生理鹽水作為陰性對照;D組未照射,為正常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0.3 ml/只。分別于1、2、3和4周動態(tài)觀察大鼠外周血白細胞及血紅蛋白的變化,并于第4周行骨髓有核細胞計數(shù),測定大鼠骨髓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形成單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GM),采用內源性脾結節(jié)法測定脾集落形成單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進行大鼠骨髓組織學檢查。結果 培養(yǎng)的原代外胚間充質干細胞呈單層生長,似成纖維樣梭形,有2~4個突起。移植后第3、4周,A組白細胞數(shù)明顯高于B、C組(P<0.0),A、D組大鼠外周血血紅蛋白含量高于B、C組(P<0.05)。移植后第4周,A組大鼠骨髓有核細胞計數(shù)明顯多于B、C組(P<0.01), CFU-S計數(shù)明顯多于B、C組(P<0.01),A、D組CFU-GM數(shù)量均較B、C組多(P<0.01)。結論 頜突外胚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干細胞的特征,能夠促進輻射損傷后大鼠造血功能的修復與重建。

引用本文: 楊銳,金巖,聶鑫,周澤淵. 外胚間充質干細胞對射線照射后大鼠造血系統(tǒng)的影響.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6, 20(3): 247-250.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