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瑞 1 , 陳亢 1 , 柳力敏 1 , 胡悅東 1 , 才娜 2 , 陳蕾 2
  • 1. 110001 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眼科2. 110001 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眼科 中國醫(yī)科大學眼科中心;

目的 觀察分析吲哚青綠(ICG)染色視網膜內界膜(ILM)剝離手術后近紅外眼 底熒光(NIR-FF)特點及臨床意義。方法 20例22只眼納入觀察。其中,黃斑裂孔12只眼;黃斑前膜6只眼;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1只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3只眼。2只眼 伴隨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脫離;2只眼殘留增生膜;1只眼伴隨融合玻璃膜疣;2只眼伴視網膜脈絡膜萎縮斑;2只眼曾經行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手術前所有患眼均行眼底照相檢查;2只眼行ICG血管造影檢查;聯(lián)合應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儀Ⅱ(HRAⅡ)與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SD-OCT)儀觀察13只眼NIR-FF特點及視網膜微結構變化。全部患眼眼底照相未見ICG染料,13只眼進行手術前NIR-FF評估均未見ICG熒光。所有患眼均行ICG ILM染色的玻璃體切割手術(PPV)。ICG濃度為0125 mg/ml。手術后1 d、2周~1個月、1.5~2個月、2.5~5個月、6~12個月對所有眼行HRAⅡ和SD-OCT聯(lián)合NIR-FF檢查,觀察ICG在眼內代謝情況。結果 全部患眼手術后黃斑部均可觀察到類圓形弱熒光區(qū)域而視盤處呈現(xiàn)強熒光狀態(tài)。其中,5只眼持續(xù)至手術后5個月,1只眼持續(xù)至手術后1年。16只眼在手術后2周~5個月即觀察到黃斑部膜樣結構,其余6只眼SD-OCT像表現(xiàn)為ILM缺失。1眼手術后第1天整個眼底呈彌漫NIR-FF增強。手術后第2周至1年,全部患眼呈現(xiàn)神經纖維走形處熒光增強后消失過程。此外,在黃斑裂孔、激光光凝斑、殘留增生膜、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及玻璃膜疣等處均表現(xiàn)為強熒光信號,而脈絡膜視網膜萎縮區(qū)域為弱熒光信號?!糎TH〗結論ICG輔助PPV手術后NIR-FF檢查顯示黃斑部均可觀察到類圓形弱熒光區(qū)域而視盤處呈現(xiàn)強熒光狀態(tài),在黃斑裂孔、激光光凝斑、殘留增生膜、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及玻璃膜疣等處均表現(xiàn)為強熒光信號,而脈絡膜視網膜萎縮區(qū)域為弱熒光信號。ICG代謝周期較長,在眼內最長可積存至手術后1年。

引用本文: 華瑞,陳亢,柳力敏,胡悅東,才娜,陳蕾. 吲哚青綠染色視網膜內界膜剝離手術后近紅外光熒光特點及臨床意義.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2, 28(2): 149-152.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