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仲肇平" 3條結果
  • 自固化CPC 修復小兒良性骨腫瘤術后骨缺損

    目的 總結自固化CPC 修復小兒良性骨腫瘤術后骨缺損的臨床效果。 方法 1998 年12 月- 2006年12 月收治32 例良性骨腫瘤患兒。男21 例,女11 例;年齡4 ~ 14 歲,平均9.8 歲。病程3 ~ 18 個月。其中非骨化性纖維瘤12 例,骨囊腫8 例,骨樣骨瘤7 例,骨纖維異樣增殖癥5 例。骨缺損部位:股骨15 例,脛骨8 例,肱骨6 例,其他部位3 例。骨缺損范圍為2.0 cm × 1.5 cm × 1.0 cm ~ 10.0 cm × 5.0 cm × 4.0 cm。其中26 例采用切開病灶刮除后以條狀或顆粒狀CPC 填充缺損,填充量為3 ~ 23 g;其中3 例并發(fā)病理性骨折的患兒病灶清理后采用鋼板固定,并行CPC 植骨。6 例骨囊腫先穿刺抽液,為淡黃色液,注入注射型CPC 5 ~ 20 mL。 結果  32 例傷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 ~ 48 個月,平均23.5 個月。術后未出現(xiàn)過敏及毒性反應,無皮疹或高熱,切口局部無疼痛或瘙癢感。術后4 ~ 9 個月,平均7 個月,X 線片示植入的CPC 與宿主骨直接愈合。患兒肢體活動正常。行內固定的患兒術后6 ~ 12 個月拆除內固定。條狀及顆粒CPC 于術后8 ~ 36 個月完全吸收,注射型CPC 至最長隨訪48 個月仍未完全吸收。無腫瘤復發(fā)。 結 論 應用自固化CPC 修復小兒良性骨腫瘤術后骨缺損是一種安全、經濟和簡便的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1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可吸收螺釘結合可吸收縫線張力帶治療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脫骨折

    目的 總結采用可吸收螺釘結合可吸收縫線張力帶治療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脫骨折的療效。 方法 2006 年12 月- 2009 年6 月,采用切開復位可吸收螺釘結合可吸收縫線張力帶治療15 例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脫骨折。患者均為男性;年齡13 ~ 16 歲,平均14.6 歲。左側4 例,右側10 例,雙側1 例。均為運動損傷。X 線片示髂前上棘撕脫骨折,骨折塊分離移位1.5 ~ 3.0 cm。受傷至手術時間約3 d。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5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3 ~ 12 個月,平均6 個月。患髖活動均良好,無跛行,患處及行走無疼痛,髂前上棘外觀恢復滿意。術后3 個月X 線片示骨折均達骨性愈合??p匠肌肌力5 級,可參加體育鍛煉。1 例術后大腿外側皮膚感覺減弱,隨訪3 個月后皮膚感覺恢復正常;余無延遲愈合、感染、屈髖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 結論 可吸收螺釘結合可吸收縫線張力帶固定是治療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脫骨折的一種有效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頸椎椎弓根螺釘定位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

    目的 尋找一種新的頸椎椎弓根螺釘植入方法,提高手術安全性并減少手術費用。 方法 以不銹鋼材料制造頸椎椎弓根螺釘定位系統(tǒng)。取自愿捐贈的尸體頸椎標本10 個,按照配伍組設計,左、右側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Abumi 徒手植釘法,實驗組采用定位系統(tǒng)引導植釘法,于C2 ~ 7 各植入螺釘60 枚。觀察螺釘植入情況,以螺釘是否穿出椎弓根壁為標準衡量植釘準確性。 結果 對照組行椎弓根內植釘32 枚(53.33%),椎弓根外植釘28 枚(46.67%);造成神經根損傷9 枚(15.00%),椎動脈損傷5 枚(8.33%),無脊髓損傷;植釘準確率:優(yōu)32 枚,可14 枚,差14 枚,合格率76.67%。實驗組行椎弓根內植釘54 枚(90.00%),椎弓根外植釘6 枚(10.00%);造成椎動脈損傷1 枚(1.67%),無神經根和脊髓損傷;植釘準確率:優(yōu)54 枚,可5 枚,差1 枚,合格率98.3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頸椎椎弓根螺釘定位系統(tǒng)引導下植釘準確、操作簡便、費用較低,通過進一步研究可應用于臨床。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