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免疫耐受" 26條結果
  •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對胰頭癌患者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的影響及臨床意義△

    目的研究胰頭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Treg)比例及其在手術前、后的變化趨勢。方法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胰頭癌患者及正常對照組外周血中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的數量,同時監(jiān)測CD4+/CD8+比值,并進行手術前、后的比較。結果胰頭癌患者術前外周血中CD4+CD25+和CD4+CD25high Treg所占比例較正常對照組高(Plt;0.05),術后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以術后第3天下降最明顯(Plt;0.01,Plt;0.05); 胰頭癌患者術后CA199水平低于術前,以術后第14天下降明顯(Plt;0.05)。 CD4+CD25highTreg與CA199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胰頭癌患者術前CD4+/CD8+比值比正常對照組低(Plt;0.05),手術后進一步降低,于手術后第7天達最低(Plt;0.05)。結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可能有助于機體抗腫瘤免疫的恢復,胰頭癌患者圍手術期可作為免疫干預的重要窗口期,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可作為免疫干預的靶點。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4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TLA4-Ig融合蛋白誘導獼猴同種異體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

    目的 探討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Ig)融合蛋白對同種異體肝臟移植免疫耐受的誘導作用及機理。方法 利用大型哺乳動物獼猴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同種異體原位肝臟移植模型。同種異體原位肝臟移植對照組及CTLA4-Ig組各5只。觀察術后生存時間,檢測肝功能、IL-2、IL-10、排斥反應的病理學分級和術后肝臟細胞凋亡指數。結果 對照組平均存活時間為6.57 d,CTLA4-Ig組平均存活時間為14.92 d (Plt;0.05)。肝功能變化: 對照組術后ALT明顯升高,Alb則明顯降低; CTLA4-Ig組ALT及Alb均維持于正常穩(wěn)定水平。細胞因子變化: 術后3 d起,對照組循環(huán)血中IL-2表達水平相對較高,而CTLA4-Ig組IL-10的表達水平較對照組高。移植物病理排斥反應分級: 在移植術后CTLA4-Ig組排斥反應程度明顯比對照組輕。對照組術后3 d起肝臟細胞凋亡指數較CTLA4-Ig組明顯升高。結論 CTLA4-Ig融合蛋白可誘導移植后免疫耐受,延長受體生存時間。細胞因子IL-2或者IL-10可作為監(jiān)測移植排斥反應或者免疫耐受的實驗室指標之一。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5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胰腺移植免疫耐受研究進展

    目的 總結胰腺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進展。方法 分析近年來有關胰腺移植免疫耐受研究進展的文獻報道。 結果 外周性耐受及中樞性耐受是誘導免疫耐受的主要方法,其中通過供體特異性骨髓細胞輸注誘導嵌合體形成是目前的研究熱點。結論 供體特異性骨髓細胞輸注聯合一種或多種外周性耐受方法有望誘導胰腺移植免疫耐受,但需進行深入研究。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TLA4- Ig抗大鼠肝移植排斥反應及誘導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ROLT)急性排斥反應模型,探討細胞毒淋巴細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抗排斥反應和誘導免疫耐受的作用。 方法 采用“二袖套管”法建立Wistar→SD大鼠配對組合的肝移植后排斥反應模型,并于術后第2天腹腔內一次性注射CTLA4Ig(75 μg/只大鼠),與未給藥的相同組合的排斥反應模型鼠對照研究,觀察移植術后7 d 2組動物的一般情況、肝功能變化、移植肝病理改變及血清TNFα水平的變化,同時觀察CTLA4Ig組動物術后4個月時的上述情況,以了解CTLA4Ig抗排斥及誘導免疫耐受的作用。 結果 ①對照組動物于肝移植術后6~14 d內相繼死亡; 移植肝出現明顯的排斥反應的病理改變征象。 ②CTLA4Ig組動物于術后7 d及4個月均未見明顯的排斥反應表現,移植肝無明顯的排斥反應的病理改變征象,血清TNFα、ALT、AST、TBIL及DBIL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TP及Alb水平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CTLA4Ig有抗排斥反應及誘導免疫耐受功能的作用; 血清TNFα水平作為觀察ROLT后排斥反應的指標,可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2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T細胞疫苗誘導免疫耐受與外周血T細胞凋亡的關系探討

    目的探討T細胞疫苗誘導特異性免疫耐受與外周血T細胞凋亡的關系。方法制備針對Wistar大鼠的SD大鼠T細胞疫苗,然后用該疫苗免疫健康SD大鼠,每周1次, 連續(xù)3周,作為實驗組(n=6)。對照組(n=6)用RPMI 1640培養(yǎng)液替代T細胞疫苗。以被免疫的SD大鼠的脾細胞作為反應細胞,以Wistar大鼠的脾細胞作為刺激細胞(經絲裂霉素處理),于接種前和每次接種后第5天進行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3HTDR摻入法),測定其cpm值; 用流式細胞儀對外周血T細胞凋亡情況進行檢測。結果混合淋巴細胞反應結果顯示,實驗組SD大鼠脾細胞免疫應答能力于接種后受到顯著抑制,其cpm值較接種前顯著降低 (P<0.01); 對照組接種前后各時點比較,其差異無顯著性(Pgt;0.05); 接種后相同時點的cpm值組間比較, 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與接種前比較,接種后實驗組外周血T細胞凋亡率顯著增高(Plt;0.01),且隨著疫苗接種次數的增加而升高,而對照組接種后各時點T細胞凋亡率與接種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gt;0.05)。結論T細胞疫苗可以誘導同種特異性免疫耐受,其機理可能是通過誘導外周血T細胞凋亡,清除抗原特異性反應性T細胞克隆來實現的。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NF-κB圈套寡核苷酸轉染對小鼠成熟樹突狀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目的 探討核因子κB 圈套寡核苷酸( NF-κB decoy ODN) 轉染對小鼠成熟樹突狀細胞( DCs) 生物學特性的影響。方法 體外誘導Balb/c 小鼠骨髓細胞生成未成熟DCs( imDCs) , 經抗原 OVA 以及LPS孵育后成為OVA 沖擊的骨髓來源成熟DCs( mDCs) , 流式細胞儀檢測DCs 表面分子CD11c 以及MHC-Ⅱ的表達予以鑒定; 將NF-κB decoy ODN 體外轉染小鼠骨髓來源成熟DCs, 同時設立陰性對照組( 轉染NF-κB“變異”O(jiān)DN) 以及未轉染組, EMSA 檢測轉染后NF-κB 的活性變化; 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DCs 表面共刺激分子( CD40、CD80、CD86) 的表達; 混合淋巴細胞反應觀察各組DCs 對OVA 致敏的T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 成功培養(yǎng)出骨髓來源成熟DCs; NF-κB decoy ODN 轉染DCs 的NF-κB活性明顯降低( P lt;0. 05) , DCs 表面CD40、CD80 共刺激分子的表達與陰性對照組、未轉染組比較無明顯改變( P gt; 0. 05) , 而CD86 的表達與其他各組比較明顯降低( P lt;0. 05) ; 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中,NF-κB decoy ODN轉染DCs 對T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P lt; 0.05) , 而陰性對照組與未轉染組的DCs具有強烈的激發(fā)T細胞增殖的能力( P lt; 0. 05) 。結論 NF-κB decoy ODN 轉染DCs 可能通過CD86 的表達降低顯著抑制抗原特異性T細胞活化, 該改良的DCs 有可能用于哮喘的免疫治療。

    發(fā)表時間:2016-09-14 11: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心肌移植對梗死區(qū)CD4+T、CD8+T淋巴細胞分布的影響

    目的 研究犬臍血間充質干細胞(cbMSC)心肌移植對梗死區(qū)CD4+T、CD8+T淋巴細胞分布的影響。 方法 取犬臍帶血,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出單個核細胞,貼壁培養(yǎng)法擴增間質干細胞;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成年雄性雜種犬36只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結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動物模型;實驗組取第4代細胞用5-氮雜胞苷誘導72 h,LacZ報告基因標記后經冠狀動脈移植入犬心臟的梗死區(qū)域,對照組注射等體積的IMDM培養(yǎng)液;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表達β-gal的移植細胞以及梗死區(qū)域CD4+T、CD8+T的分布,應用Image-Proplus 5.1軟件進行圖象分析。 結果 異體犬cbMSC移植心肌梗死區(qū)后可長期存活;圖象分析顯示,實驗組移植后第2、4、8周時,CD4+T的累積光密度值(IOD)為44.35±7.03,19.29±4.11和20.27±3.51,CD4+T與CD8+T的IOD比值為0.63±0.12,0.51±0.15和0.66±0.08;對照組CD4+T的IOD值為65.78±10.27,28.02±2.59和2979±6.83, CD4+T與CD8+T的IOD比值為1.28±0.20,1.34±0.09和1.50±0.16,兩組比較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檢測表明,實驗組移植后第2、4、8周時CD8+T的IOD為69.88±7.84,37.80±8.83和30.81±7.42,高于對照組的51.28±10.01,20.87±4.50和19.91±2.87。 結論 初步的實驗結果表明,犬cbMSC的同種異體移植能產生免疫耐受,其機制可能與其抑制CD4+T,減少局部浸潤的CD4+T數量,降低局部CD4+T/CD8+T比值有關。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用MyD88 siRNA制備半成熟樹突狀細胞致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

    目的 探討利用Toll樣受體關鍵蛋白轉錄水平抑制劑髓細胞樣分化標記物(myeloid differentiation marker 88,MyD88) siRNA,制備半成熟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型和致耐受功能。 方法 取BALB/c小鼠骨髓接種、培養(yǎng),加入濃度為10ng/ml 的重組小鼠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誘導,培養(yǎng)至第8d將DC分為3組,空白對照組:于培養(yǎng)過程中不加其它任何物質;LPS組:加入終濃度為1μg/ml 的LPS;實驗組:加入MyD88 siRNA 4h后,再加入1μg/ml 的LPS。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3組DC 的表型,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檢測培養(yǎng)上清的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12(IL-12)的含量,初次和再次混合淋巴細胞實驗檢測DC刺激T細胞增殖能力,并觀察術后鼠移植心存活時間。 結果 空白對照組DC表型為CD11c+、CD25-、CD40 low、CD80low、CD86low和MHC-Ⅱlow未成熟表型DC,再經LPS刺激后成為成熟表型DC;而實驗組DC表型為CD11c+、CD25-、CD40mid、CD80low、CD86low和MHC-Ⅱmid半成熟表型,其IL-10/IL-12比率明顯增高;可誘導同種異型T細胞無反應性,并能延長移植心存活時間。 結論 MyD88siRNA轉染結合LPS刺激可使未成熟DC進一步分化為一種半成熟DC,較未成熟DC擁有更穩(wěn)定有效的致耐受特性。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1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體外培養(yǎng)的未成熟樹突狀細胞對延長小鼠同種異體移植心存活時間的影響

    目的觀察術前輸注用低劑量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養(yǎng)的小鼠骨髓源性未成熟樹突狀細胞(DC)對小鼠同種異體移植心存活時間的影響。方法分別用常規(guī)劑量和低劑量GM-CSF培養(yǎng)小鼠骨髓源性成熟DC;和未成熟DC,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表型,比較其在體外刺激同種異體T細胞增殖的能力,并將培養(yǎng)的未成熟DC約1.0×106個于術前7d輸注受者體內,觀察同種異體移植心存活的時間。結果與常規(guī)劑量GM-CSF下培養(yǎng)出的成熟DC不同,低劑量GM—CSF培養(yǎng)出的DC為較單純的未成熟DC,表型為CD11c+,CD80-,CD86-,MHCⅡlow,在體外不能有效刺激同種異體T細胞活化增殖,將其于術前輸注受者體內,移植心的存活時間由6.3±1.2d延長至14.3±1.9d(P〈0.01)。結論用低劑量GM-CSF可培養(yǎng)出表型和功能均未成熟的小鼠骨髓源性DC,將其在術前7d輸注受者體內,可明顯延長移植心的存活時間。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嵌合體在同種心臟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討嵌合體在同種心臟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腹部心臟移植模型 ,將 30只L ewis大鼠隨機分成正常對照組 ( 組 )、排斥反應組 ( 組 )、免疫耐受組 ( 組 ) ,每組 10只。觀察移植心存活時間 ,供心病理學改變 ,供、受者間的混合淋巴細胞反應 (ML R)和脾、胸腺嵌合體?!〗Y果  組供心平均存活時間 (85 .2 8±7.4 8天 )較 組 (7.33± 1.0 3天 )顯著長 (Plt;0 .0 1) ; 組供心見大量炎性細胞浸潤 , 組供心僅見少量炎性細胞浸潤 ; 組供、受者間 ML R較 組顯著低 (Plt;0 .0 1) ; 組受者的脾、胸腺形成了穩(wěn)定的供者細胞嵌合體?!〗Y論 移植免疫耐受的受者形成了穩(wěn)定的中樞和外周嵌合體 ,嵌合體的形成對移植耐受起重要的作用。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