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周沐科" 13條結果
  • 高壓氧在循證治療中的應用

    目的 了解高壓氧(hyperbaric oxygen)的臨床應用現(xiàn)狀,并對其治療證據(jù)進行總結和評價。方法 計算機檢索Cochrane圖書館(2006年第2期),MEDLINE (1980~2006)、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1982~2006)和中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989~2006),查找相關的系統(tǒng)評價、Meta分析和隨機對照試驗,并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和總結分析。結果 共檢索到高壓氧治療多種疾病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13篇,其中12篇為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結果提示高壓氧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缺血性腦卒中、多發(fā)性硬化、惡性外耳炎及突發(fā)性感覺神經(jīng)性耳聾、耳鳴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并能促進慢性傷口愈合,減輕放射損傷。結論 高壓氧對多種疾病都有一定的療效,但由于目前相關RCT的樣本量較小,其確切療效及安全性尚待更多設計嚴格的多中心、大樣本RCTs進一步證實。

    發(fā)表時間:2016-08-25 03: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胞磷膽堿鈉片治療急性腦出血的隨機對照試驗

    目的 評價胞磷膽堿鈉片治療急性腦出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物平行對照的臨床試驗方法 將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18例,口服胞磷膽堿鈉片0.2 g tid及胞磷膽堿鈉模擬膠囊0.2 g tid;對照組18例,口服胞磷膽堿鈉膠囊0.2 g tid及胞磷膽堿鈉模擬片0.2 g tid.療程均為21天.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所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指數(shù)(BI)評價神經(jīng)功能恢復狀況.結果 兩組受試者治療后的NIHSS量表評分和Barthel 指數(shù)較治療前均顯著改善(Plt;0.01),改善程度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兩組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兩組的實驗室指標無顯著變化.結論 胞磷膽堿鈉片治療急性腦出血所致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效果及安全性良好,與胞磷膽堿膠囊相比較,兩種劑型療效和安全性基本一致.胞磷膽堿鈉片為急性腦出血患者用藥提供了一種有效且服用方便的選擇.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02: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甲潑尼龍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治療神經(jīng)白塞病護理一例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nèi)治療的非工作時間效應:一項基于高級卒中中心的回顧性研究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急診到院后的血管內(nèi)治療(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流程是否存在非工作時間效應。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9 年 9 月—2023 年 8 月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腦卒中綠色通道入院擬行急診 EVT 的 AIS 患者,根據(jù)到院時間將患者分為工作時間組與非工作時間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信息、到院至行股動脈穿刺時間(door-to-puncture time, DPT)、到院至行頭頸部影像學檢查時間(door-to-head/neck imaging time, DIT)以及到院至行血液學檢查時間(door-to-blood test time, DBT)進行比較,根據(jù)是否夜間到院、指南更新前后以及是否處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時期進行亞組分析。結果 共納入 586 例大血管閉塞型 AIS 患者,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 220 例,非工作時間到院的患者 366 例。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和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亞組分析顯示,非工作時間組中,夜間到院與非夜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和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指南更新前和指南更新后,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和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新冠疫情時期和非新冠疫情時期,工作時間到院與非工作時間到院患者的基本情況和 EVT 流程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AIS 患者到院后 EVT 流程時間不存在非工作時間效應。未來需要更多不同級別的卒中中心進一步探索非工作時間效應對 AIS 患者急診診治的影響。

    發(fā)表時間:2024-06-24 02:5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針灸治療Bell’s面癱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針灸促進Bell’s面癱康復和減少其遠期發(fā)病率的效果.方法 計算機檢索MEDLINE、EMBASE、LILAS、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和Cochrane肌肉疾病組注冊組資料庫,檢索時間截止至2002年12月;同時檢索其它相關灰色文獻,獲取所有涉及針灸治療Bell’s面癱的隨機和半隨機對照試驗.而后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臨床試驗,評價其方法學質量,并從中提取患者基本情況、干預措施、終點指標和結果等相關資料進行系統(tǒng)評價.結果 共有3個小規(guī)模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合計288例患者符合納入標準,但因其在試驗設計、報道上存在明顯缺陷,以及試驗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不符合Meta分析條件,因而只進行了定性分析.結果顯示,針灸治療Bell’s面癱有一定療效(P均lt;0.01).結論 針灸治療Bell’s面癱有效,但入選的3個隨機對照試驗規(guī)模小,質量不高,降低了這一結論的可靠性.開展高質量、內(nèi)在真實性好的相關隨機對照試驗非常必要.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02: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反應蛋白與卒中后癲癇發(fā)病相關性研究

    目的研究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改變及其與卒中后癲癇發(fā)生的相關性。 方法納入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既往無癲癇病史且發(fā)病24 h內(nèi)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受試者入院后7 d內(nèi)且癇性發(fā)作前的CRP水平。所有納入的卒中患者按照有無卒中后早發(fā)性癇性發(fā)作(Post-stroke early-onset seizures, ES)和卒中后癲癇(Post-stroke epilepsy, PSE)分為病例組和對照組, 以Logistic回歸和Cox回歸確定CRP與ES和PSE的相關性。 結果研究納入1 116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其中36例出現(xiàn)ES, 65例發(fā)生PSE。伴發(fā)ES的患者CRP水平顯著高于不伴有ES的患者(51.4±49.2 vs 15.9±12.9, P=0.023), 且以多因素分析校正相關混雜因素后這一趨勢仍然存在[OR=1.008, 95%CI(1.003, 1.018);P=0.003]。研究未發(fā)現(xiàn)PSE組和其他患者CRP水平的差異。 結論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卒中后急性期的CRP水平與卒中后癲癇的發(fā)生可能存在相關性, 為探索卒中后癲癇的炎性預測因子提供了依據(jù)。此結果還需要在更大樣本量, 更嚴格的排除眾多CRP影響因素的情況下以進一步證實。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危險因素分析

    目的基于全腦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分析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 方法納入2011年6月-2013年9月行DSA檢查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312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對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患者中腦梗死271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41例。頸動脈狹窄程度≥50%者149例,狹窄程度<50%者163例。年齡(OR=1.037,P=0.000)及冠心?。∣R=4.121,P=0.031)為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頸動脈狹窄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較常見,年齡和冠心病為其獨立危險因素。對危險因素的識別和積極控制有助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顱內(nèi)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早期影像學特征

    目的探討顱內(nèi)靜脈竇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頭部CT、MRI及磁共振靜脈成像(MRV)影像學特征,為診斷CVST的影像學檢查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經(jīng)臨床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的46例CVST患者的臨床資料及頭部CT、MRI、MRV影像學特征。 結果頭部CT顯示CVST的直接征象15例(32.6%),間接征象8例(17.4%);MRI顯示CVST的表現(xiàn)17例(68.0%);MRI+MRV檢查的陽性率為87.5%,MRI+MRV與DSA的符合率為84.6%。 結論根據(jù)臨床病史高度懷疑CVST患者的頭顱CT可作為篩查手段,MRI合并MRV檢查對明確CVST的診斷有較高價值。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房顫對腦卒中溶栓預后影響的系統(tǒng)評價

    目的系統(tǒng)評價伴房顫的卒中患者是否在使用溶栓治療后比無房顫的患者預后更差。 方法計算機檢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3期)和EMbase,查找伴房顫的卒中患者使用靜脈溶栓后與無房顫的患者預后比較的隊列研究,檢索時限均為從建庫至2014年3月。由2位評價員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和評價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后,采用RevMan 5.2軟件進行Meta分析。 結果最終納入9個隊列研究,共計6 313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①房顫會顯著增加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OR=1.51,95% CI(1.15,1.99),P=0.003]和病死率[OR=1.90,95% CI(1.29,2.80),P=0.001];②伴房顫的卒中患者溶栓后早期[OR=0.74,95% CI(0.60,0.90),P=0.002]和晚期[OR=0.50,95% CI(0.39,0.64),P<0.000 01]改善低于無房顫患者。 結論房顫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受限于納入研究的質量和數(shù)量,上述結論尚有賴于進一步開展更多大樣本、多中心、高質量的臨床研究加以驗證。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卒中后癲癇再發(fā)的影響因素分析

    目的探討臨床因素和再發(fā)卒中后癲癇的關系,尋找癲癇發(fā)作的危險因素。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4月在華西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并完成隨訪的105例卒中后癲癇發(fā)作患者。應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卒中后癲癇再發(fā)的風險因素。 結果納入的105例卒中后伴有癲癇發(fā)作的患者中,男62例(59.0%),中位年齡72歲;卒中發(fā)病至癲癇發(fā)作的中位時間為180d。80%患者接受了抗癲癇藥物(AEDs)治療,平均隨訪720d,70%患者無癲癇再發(fā)作。在多因素分析當中,年齡 < 72歲[OR=3.03, 95 % CI(1.19, 7.76), P=0.02], 隨訪時遺留中重度殘疾[OR=3.01, 95 % CI(1.1, 8.18), P=0.03], 和使用兩種以上AEDs [OR=3.85, 95 % CI(1.3, 11.18), P=0.01]是卒中后癲癇再發(fā)的獨立風險因素。 結論針對卒中后癲癇的治療,臨床醫(yī)生不僅需要積極治療和預防原發(fā)疾病來減輕卒中后遺癥,還需要根據(jù)癲癇發(fā)作類型合理正確選擇AEDs來共同預防癲癇復發(fā)。

    發(fā)表時間:2017-11-27 02:3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