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大腸癌組織及癌旁粘膜中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的表達和核仁區(qū)嗜銀染色(AgNORs)計數(shù)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和嗜銀染色技術對48例大腸癌組織及其癌旁粘膜和10例正常大腸粘膜中PCNA和AgNORs進行檢測。結果大腸癌組織中PCNA標記指數(shù)(PCNALI)和AgNORs計數(shù)均顯著高于癌旁3 cm和6 cm粘膜及正常粘膜(P<0.01),PCNALI 在Dukes C期和D期顯著高于Dukes A期(P<0.05)。癌旁3 cm粘膜細胞AgNORs計數(shù)顯著高于癌旁6 cm粘膜(P<0.01)及正常粘膜細胞的AgNORs計數(shù)(P<0.05)。結論大腸癌癌旁粘膜部分細胞增殖調(diào)節(jié)失控,提示癌旁粘膜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癌前狀態(tài),可能與大腸癌術后復發(fā)有關。
采用圖像分析技術定量分析膽管癌細胞與肝膽管結石所致膽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細胞核漿比值與核仁形成區(qū)相關蛋白的關系。結果顯示:高、中、低分化膽管癌細胞與肝膽管結石膽管上皮單純性增生細胞的核漿比值有顯著性差異(P<0.01);高分化與低分化膽管癌細胞核漿比值和嗜銀核仁形成區(qū)相關蛋白計數(shù)有顯著性差異(P<0.01);但高分化膽管癌細胞與膽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細胞核漿比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提示,肝膽管結石所致膽管上皮增生可能是膽管癌的一種癌前病變。
應用銀染核仁形成區(qū)(AgNORs)技術及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tǒng)對正常視網(wǎng)膜、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包括分化型及未化型)組織內(nèi)的銀染量進行測量、比較和分析。結果,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AgNORs數(shù)目及銀染面積均顯著高于正常視網(wǎng)膜組織,銀染面積占核面積的百分比也高于正常。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中,未分化型者AgNORs數(shù)目,核內(nèi)銀染面積以及銀染面積占核面積的百分比均高于分化型者,且未分化型者AgNORs的形態(tài)、大小不一致。 (中華眼底病雜志,1993,9:202-204)
目的 探討膜表面核仁素(nucleiolin,NCL)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號啟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NCL及EGFR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的表達;Western blot法檢測甲狀腺乳頭狀癌細胞TPC-1中磷酸化EGFR (phosphorylation EGFR,p-EGFR)的表達水平;Transwell小室試驗檢測TPC-1細胞的遷移能力。結果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NCL及EGFR的表達陽性率分別為100% (56/56)和80.4% (45/56); NCL及EGFR的表達與淋巴結轉(zhuǎn)移有關(P<0.05),且NCL的表達與EGFR的表達呈正相關關系(r=0.635,P<0.01)。Western blot法檢測結果顯示,拮抗甲狀腺乳頭狀癌TPC-1細胞的NCL或EGFR后,其p-EGFR表達水平均明顯下調(diào)(P<0.01)。Transwell小室試驗發(fā)現(xiàn),拮抗NCL和EGFR后,可明顯減少TPC-1細胞的穿膜細胞數(shù)(P<0.01)。結論 膜表面NCL可能是EGFR受體信號啟動的必要成分,可能通過EGFR參與腫瘤的生長與轉(zhuǎn)移。以NCL為靶點將開拓腫瘤新的治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