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氧自由基" 8條結果
  • 甘露醇治療大鼠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實驗觀察

    為觀察自由基清除劑甘露醇對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AHNP)的治療作用,在28只Wistar大鼠胰管內逆行注入牛膽汁酸鈉,造成AHNP模型后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大鼠以20%甘露醇(1g/kg)于尾靜脈緩慢推注,1 次/12小時,直至實驗結束。對照組以同樣方法及間隔時間給予生理鹽水(5.0ml/kg)。兩組大鼠均于96小時采心臟血后處死。結果:治療組胰腺組織中過氧化脂質(LPO)、血清中LPO、乳酸脫氫酶(LDH)、α1-抗胰蛋白酶(α1-AT)、谷草轉氨酶(GOT)和胰腺組織壞死面積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或P<0.05)。光鏡下治療組胰腺、肝臟、心臟、腎臟的損害亦輕于對照組。治療組大鼠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甘露醇能夠清除自由基,減輕AHNP胰腺及其全身臟器的損害。

    發(fā)表時間:2016-08-29 03:1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肝硬變門脈高壓休克再灌注胃粘膜損傷的實驗研究

    本實驗應用電子自旋共振(ESR)技術及自旋捕捉劑PBN直接測定肝硬變門脈高壓(PHT)大鼠胃粘膜在休克再灌注前后及應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丹參(RSM)治療后氧自由基(OFR)的動態(tài)變化,同時檢測胃粘膜中SOD活性,并觀察同期胃粘膜的光鏡、電鏡病理改變。結果:PHT胃粘膜在休克再灌注過程中有大量OFR產(chǎn)生,粘膜損傷的嚴重程度與OFR含量及SOD活性密切相關;PHT胃粘膜更易受休克再灌注時OFR的損傷,早期應用抗氧化劑SOD及RSM,可通過不同機理減輕胃粘膜再灌注損傷。

    發(fā)表時間:2016-08-29 03:1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別嘌呤醇對心瓣膜置換手術中氧自由基生成的影響作用

    目的 探討心瓣膜置換術中氧自由基生成及別嘌呤醇的影響作用.方法 將22例心瓣膜置換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別嘌呤醇組:10例,術前3天口服別嘌呤醇,每天10mg/kg;對照組:12例,未服用別嘌呤醇.結果 心瓣膜置換手術心肺轉流(CPB)期間血漿脂質過氧化物和尿酸含量明顯升高(P<0.01),別嘌呤醇組血漿脂質過氧化物和尿酸含量雖然也升高(P<0.05),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瓣膜置換手術CPB期間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別嘌呤醇可明顯抑制心瓣膜置換手術CPB期間氧自由基的生成.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氧自由基與人體纖維囊形成

    經(jīng)動物實驗研究,已證明硅橡膠囊植入體內形成的纖維囊與氧自由基有關,但在人體內的研究尚少。采用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技術,對7枚人體硅膠囊隆乳術后形成的纖維囊進行了檢測,同時對纖維囊的組織病理學特征進行了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纖維囊內有大量氧自由基產(chǎn)生,其病理改變主要為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和膠原沉積。表明人體內纖維囊的形成與氧自由基有關。應用氧自由基清除劑,可使增厚的纖維囊變薄。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1:1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硅膠纖維囊的自由基檢測

    以Wistar大鼠為實驗動物,在背部植入硅膠囊,術后5周,應用電子自旋共振(ESR)技術對纖維囊內的自由基進行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纖維囊形成過程中有大量氧自由基產(chǎn)生。注入自由基清除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對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有明顯的清除效應。討論了氧自由基與纖維囊膠原合成的關系。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1:3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白藜蘆醇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大鼠腸黏膜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目的 觀察白藜蘆醇對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腸黏膜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變化規(guī)律的影響,探討白藜蘆醇對SAP大鼠腸黏膜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可能機理。方法 將54只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SAP組及白藜蘆醇治療組3組,每組18只。應用逆行胰膽管穿刺注射牛磺膽酸鈉制備大鼠SAP模型,白藜蘆醇溶液于制模成功后5 min通過陰莖背靜脈注射,于制模成功后3、6及12 h時分別取6只大鼠剖殺,觀察各組大鼠回腸黏膜組織中SOD、MDA、ICAM-1、VCAM-1和組織學變化以及白藜蘆醇對其的影響。結果 與假手術組比較,SAP組小腸組織中SOD活性在各時相均降低(P<0.05),MDA水平均升高(P<0.05),ICAM-1和VCAM-1的表達量均明顯升高(P<0.05); 與SAP組比較,白藜蘆醇治療組中白藜蘆醇可明顯升高SOD活性(P<0.05),降低MDA水平(P<0.05),使ICAM-1和VCAM-1的表達量均明顯降低(P<0.05),同時白藜蘆醇可減輕其組織病理損害。結論 氧自由基參與了SAP大鼠腸黏膜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病理生理過程,白藜蘆醇可提高SAP大鼠腸黏膜組織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下調腸組織中ICAM-1和VCAM-1的表達量,從而在SAP時減少對腸黏膜上皮細胞的損傷,對腸黏膜缺血-再灌注損傷起保護作用。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5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肝門阻斷時肝動脈與門靜脈不同開放時序對肝臟缺血再灌注的影響

    目的 研究大鼠肝臟熱缺血后經(jīng)門靜脈和肝動脈不同時序灌注對其損傷的影響,探索是否可由此減輕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及其可能的機理。方法 選用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等分成6組,1組為假手術組,其余5組為實驗組。假手術組(16只)只作開腹和肝門部解剖; 實驗組(共5組,每組16只)根據(jù)再灌注時門靜脈和肝動脈不同開放時序分組: 先開放門靜脈1 min后再開放肝動脈組、先開放門靜脈2 min后再開放肝動脈組、先開放肝動脈1 min后再開放門靜脈組、先開放肝動脈2 min后再開放門靜脈組及同時開放門靜脈和肝動脈組。各組分別于術后2 h和4 h檢測血清中ALT和AST值,肝組織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含量變化; 采用病理組織切片HE染色觀察肝組織損傷情況; TUNEL法檢測各組肝組織細胞凋亡情況。結果 假手術組大鼠肝臟基本正常,各指標均好于各實驗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各實驗組中先開放門靜脈1 min后再開放肝動脈組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最輕,其ALT、AST、MDA和凋亡指數(shù)值均明顯低于其他各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并且其SOD和GSH值均高于其他各實驗組,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肝組織HE染色也顯示,先開放門靜脈1 min后再開放肝動脈組大鼠肝組織損傷較其他各實驗組輕。結論 肝臟熱缺血后,通過短暫開放門靜脈再開放肝動脈的措施可以減輕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可能與降低活性氧的產(chǎn)生及保護肝臟抗氧化系統(tǒng)有關。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小窩蛋白-1 與線粒體及癌癥能量代謝——癌癥治療的新靶點

    癌細胞快速增殖并轉移,會消耗大量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因而發(fā)展靶向于癌細胞獨特能量代謝方式的治療手段有望實現(xiàn)癌癥的有效治愈。近年來多篇文獻報道了細胞膜上特化小窩結構的功能蛋白小窩蛋白-1(Cav-1)對癌細胞能量代謝具有關鍵調節(jié)作用,并指出腫瘤基質細胞中的 Cav-1 低表達可誘導癌細胞惡性表型。本文綜述了近期關于 Cav-1 與線粒體功能、細胞能量代謝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并指出 Cav-1 與線粒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癌癥能量代謝轉換所引起的惡性表型的基礎。

    發(fā)表時間:2017-10-23 02:1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