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目前脊柱外科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至今仍是一個治療難題。目前臨床上的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的治療效果均極為有限,大部分患者經(jīng)常規(guī)治療后并未獲得神經(jīng)功能的實質(zhì)性進展。干細胞移植后在局部能分化為目標細胞如神經(jīng)元來發(fā)揮相應的功能,是目前脊髓損傷治療的研究熱點,盡管一直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但仍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為臨床治療脊髓損傷提供了較為可靠的實驗依據(jù)?,F(xiàn)根據(jù)國內(nèi)外發(fā)表的相關文獻綜述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以期對干細胞移植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治療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目的總結兒童及青少年脊柱畸形矯形圍術期疼痛管理方案的相關研究成果。方法查閱近年國內(nèi)外兒童及青少年脊柱畸形矯形圍術期疼痛管理的相關文獻,從常用鎮(zhèn)痛藥物、給藥方式和鎮(zhèn)痛方案設計方面進行總結分析。結果對于兒童及青少年脊柱畸形矯形圍術期疼痛管理方案,常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藥物、抗癲癇類藥物、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和局部麻醉藥等;給藥方式除了常規(guī)的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等,還包括靜脈自控鎮(zhèn)痛、硬膜外注射、鞘內(nèi)注射等。多模式鎮(zhèn)痛方案則是疼痛管理的主流方案。結論目前臨床上已有多種兒童及青少年脊柱畸形矯形圍術期鎮(zhèn)痛方案,但對于最佳方案仍無定論。設計出安全、有效的鎮(zhèn)痛方案仍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
目的總結氨甲環(huán)酸(tranexamic acid,TXA)在青少年脊柱矯形術中的應用研究進展。方法查閱國內(nèi)外 TXA 在青少年脊柱矯形術中應用的相關文獻,從其作用機制及藥代動力學特點、具體療效、使用劑量、給藥方式及安全性等方面進行總結分析。結果TXA 可以降低青少年脊柱矯形術中失血量、輸血率、輸血量及術后引流量。目前,青少年脊柱矯形術中給藥方式主要采取麻醉誘導或切皮前靜脈給予負荷劑量、隨后給予維持劑量至手術結束,負荷劑量和維持劑量的范圍分別為 10~100 mg/kg 和 1~10 mg/(kg·h),按此劑量給藥暫未見藥物相關不良事件報道。結論在青少年脊柱矯形術中應用 TXA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基本得到證實,但最佳給藥劑量、給藥方式以及能否降低術后失血等仍需進一步研究。
目的 綜述脊柱結核角狀后凸畸形手術治療現(xiàn)狀,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廣泛查閱國內(nèi)外近年關于脊柱結核角狀后凸畸形手術治療文獻,從手術指征、手術禁忌證、手術入路及截骨術式選擇、圍術期管理等方面進行總結。結果 脊柱角狀后凸畸形是脊柱結核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后凸畸形如逐步進展,易造成神經(jīng)功能損害、惡化以及遲發(fā)性癱瘓等嚴重后果,需要手術干預。目前脊柱結核角狀后凸畸形矯形手術入路包括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聯(lián)合入路。對于脊髓受壓嚴重、后凸畸形程度輕的患者,可以采用前路手術;后凸畸形嚴重但神經(jīng)功能受損不嚴重患者,可以采用后路手術;若要兼顧椎管減壓和矯形則可以選擇前后聯(lián)合入路。后凸畸形截骨矯形術式包括Smith-Peterson截骨(Smith-Peterson osteotomy,SPO)、經(jīng)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全脊柱切除(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脊柱去松質(zhì)骨截骨(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后路脊柱切除(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經(jīng)畸形復合椎截骨(deformed complex vertebral osteotomy,DCVO)、Y形截骨。SPO、PSO手術難度較低、手術風險也較小,可以提供15°~30° 矯正效果。VCR、PVCR是截骨矯形代表術式,全脊柱切除后凸矯形可達50°,適用于嚴重角狀后凸畸形患者。VCD、DCVO、Y形截骨是近年新興術式,手術風險相對VCR有所降低,治療效果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術后康復是圍術期重要一環(huán),應給予重視。結論 脊柱結核角狀后凸畸形手術方式的選擇尚未達成共識,截骨矯形手術創(chuàng)傷大一直是臨床關注問題,應盡可能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同時選擇創(chuàng)傷較小的手術方式。
目的 在膽管結扎(BDL)模型中觀察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及其高親和力受體酪氨酸激酶A(TrkA)在增殖的膽管周圍結締組織中的表達以及梗阻緩解后其表達的變化。方法 46只SD雌性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 n =6)和BDL組( n =40),建立大鼠阻塞性黃疸模型,取肝十二指腸韌帶,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NGF和TrkA在膽管結締組織中的表達和分布。同時左心室采血檢測血清總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水平。結果 BDL組膽總管結扎后,大鼠膽紅素水平于早期升高: 3 d時有明顯升高,持續(xù)到第14 d; 后期下降: 第21 d和28 d時膽紅素水平已基本降至正常。BDL組膽管壁直徑明顯增加,與結締組織細胞增殖分化相平行。NGF及TrkA受體在膽管結締組織細胞和炎性浸潤細胞胞膜和胞漿中表達,其表達的變化與膽紅素水平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結論 NGF和 TrkA受 體對膽管周圍結締組織的增殖、分化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可能參與了膽管瘢痕的形成過程,淤膽狀態(tài)的緩解在短期內(nèi)可能對膽管瘢痕形成無逆轉作用。
目的 探討NEP1-40(Nogo extracellular peptide residues 1-40)基因修飾對神經(jīng)干細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后存活和分化的影響。 方法 從孕18 d Wistar大鼠胚胎大腦皮質(zhì)中分離獲得原代NSCs并進行體外培養(yǎng)。采用慢病毒載體將NEP1-40基因?qū)氲?代NSCs內(nèi)完成NEP1-40基因修飾。將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在T9水平進行脊髓右側半切后隨機分為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組(B組)、NSCs移植組(C組)、NEP1-40基因修飾NSCs組(D組),每組各10只,傷后7 d在損傷局部分別植入NSCs基礎培養(yǎng)基、NSCs懸液及NEP1-40基因修飾的NSCs;另取10只SD大鼠僅行T9椎板切除設為假手術組(A組)。移植后8周,取損傷段脊髓組織行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神經(jīng)示蹤、巢蛋白(Nestin)免疫熒光染色及神經(jīng)絲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膠質(zhì)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髓鞘堿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評價神經(jīng)纖維再生情況及移植細胞存活和分化情況。 結果 移植后8周,A、B、C、D組HRP陽性染色神經(jīng)纖維束分別為(85.17 ± 6.97)、(12.17 ± 2.79)、(33.58 ± 5.47)、(59.25 ± 7.75)個,B、C、D組顯著少于A組(P lt; 0.01);但C、D組顯著高于B組,D組顯著高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Nestin免疫熒光染色示,A組未見明顯Nestin熒光信號,B組僅可見少量散在熒光信號,C、D組有較強熒光信號。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定量分析示,NF-200陽性細胞數(shù)及MBP積分吸光度(IA)值A組最高,D組次之,C組較少,B組最少,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GFAP陽性細胞數(shù)B組最多,D組次之,C組較少,A組最少,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C、D組間NF-200、GFAP、MBP陽性細胞百分比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 NEP1-40基因修飾對NSCs移植后的分化無明顯誘導性,但能促進移植細胞存活、分化及神經(jīng)元軸突再生,為研究NSCs移植治療SCI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通過與單純的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進行比較,探討NEP1-40基因修飾的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對脊髓損傷大鼠行為學恢復的影響。 方法從孕18 d的Sprague-Dawley(SD)大鼠胚胎大腦皮質(zhì)中分離獲得原代神經(jīng)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及傳代后采用巢蛋白免疫熒光染色進行鑒定。采用已成功構建的慢病毒載體將NEP1-40基因?qū)氲?代神經(jīng)干細胞內(nèi)建立NEP1-40基因修飾的神經(jīng)干細胞。將30只SD大鼠在第9胸椎水平進行脊髓右側半切后隨機分為3組,每組各10只,傷后第7天在損傷局部分別植入細胞培養(yǎng)液(損傷組)、神經(jīng)干細胞(NSC組)及NEP1-40基因修飾的神經(jīng)干細胞(NEP1-40-NSC組)。另取10只僅行第8~10胸椎椎板切除,設置為假手術組。細胞移植前和移植后8周通過Basso-Beattle-Bresnahan(BBB)運動功能評分及網(wǎng)格測試評價神經(jīng)功能恢復情況。 結果細胞移植后8周,BBB測試及網(wǎng)格測試結果顯示:損傷組大鼠BBB評分最低且網(wǎng)格摔倒次數(shù)最多,單純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組BBB評分較之增高且網(wǎng)格摔倒次數(shù)減少(P<0.01),而NEP1-40基因修飾的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組BBB評分最高且網(wǎng)格摔倒次數(shù)最少,和前兩組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NEP1-40基因修飾能進一步提高單純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對于大鼠脊髓損傷后行為功能恢復的治療效果,為研究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驗依據(jù)。
目的通過慢病毒載體將 NEP1-40(Nogo extracellular peptide residues 1-40)及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 3(neurotrophin 3,NT-3)雙基因轉染入神經(jīng)干細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內(nèi)進行表達,探討 NEP1-40 及 NT-3 雙基因轉染 NSCs 的可行性,為 NSCs 體內(nèi)實驗奠定基礎。方法將 SD 大鼠胚胎室管膜區(qū) NSCs 采用空載慢病毒載體(A 組)、NEP1-40 慢病毒載體(B 組)、NT-3 慢病毒載體(C 組)及 NEP1-40 和 NT-3 慢病毒載體(D 組)進行轉染,以未轉染病毒的細胞作為對照組(E 組)。用感染復數(shù)(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為 5、10、15 的慢病毒載體分別轉染 24、48、72 h,熒光顯微鏡觀察轉染后細胞內(nèi)熒光表達情況,確定慢病毒載體的最佳 MOI 和收樣時間。再分別通過實時熒光定量 PCR 及 Western blot,檢測轉染后細胞中 NEP1-40 及 NT-3 基因的表達,以及細胞和培養(yǎng)基中 NEP1-40 及 NT-3 蛋白的表達。結果熒光顯微鏡觀察示,MOI 為 10 時 NEP1-40 和 NT-3 基因慢病毒載體在 NSCs 內(nèi)轉染率最高,最佳時間為轉染 48 h 時。實時熒光定量 PCR 及 Western blot 檢測示,B、D 組 NEP1-40 mRNA 相對表達量和蛋白相對表達量均顯著高于 A、C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C 組間及 B、D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D 組 NT-3 mRNA 相對表達量和蛋白相對表達量均顯著高于 A、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 組間和 C、D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慢病毒載體可將 NEP1-40 及 NT-3 雙基因成功轉染入 NSCs 內(nèi),在 NSCs 內(nèi)穩(wěn)定表達,且兩種目的基因在表達過程中無相互拮抗或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