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管結石繼發(fā)于慢性胰腺炎,常規(guī)內(nèi)科治療效果不佳。內(nèi)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聯(lián)合體外聲波碎石術的方法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并發(fā)癥少,自1987年被首次用于胰管結石的治療以來,在30余年間不斷完善,經(jīng)歷了從被質(zhì)疑到現(xiàn)在成為多國指南中胰管結石一線治療方式的發(fā)展歷程。但是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ERCP聯(lián)合體外碎石的方法也面臨著諸多其他治療方法的挑戰(zhàn)。
目的 研究機械通氣( MV) 患者下呼吸道細菌定植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VAP) 的危險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 對2007 年6 月至2010 年5 月武警總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ICU) 收治的78 例需要經(jīng)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成年患者進行連續(xù)觀察。入選病例在入ICU行氣管插管的同時, 以及之后的每周2 次連續(xù)并同時采集下呼吸道痰液送病原學檢查。將患者按照下呼吸道定植、感染和無菌狀態(tài)自然分組, 觀察記錄患者一般情況、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價Ⅱ( APACHEⅡ) 評分、經(jīng)口氣管插管情況、基礎疾病, 以及抗生素使用等相關的臨床治療情況, 并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78 例患者中, 65 例發(fā)生下呼吸道細菌定植( 占83. 3% ) , 18 例確診為VAP, 發(fā)病率為 23. 1%。相關因素經(jīng)Logistic 回歸分析: 血漿白蛋白( ALB) ≤ 29. 6 g/L( P lt; 0. 05) 、氣管插管嘗試失敗gt;1 次( P lt;0. 01) 在下呼吸道細菌定植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預防性抗生素治療, 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和前白蛋白( PA) ≤69. 7 mg/L 在下呼吸道細菌定植與VAP 相關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lt; 0. 05) 。結論 ALB≤29. 6 g/L、氣管插管嘗試失敗gt; 1 次是發(fā)生下呼吸道細菌定植的主要危險因素; PA≤ 69. 7 mg/L、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和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是下呼吸道細菌定植導致VAP 的主要危險因素。
目的 探討內(nèi)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及體外震波碎石術(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在胰管結石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收治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結石患者28例,根據(jù)患者處理方式分為ERCP直接取石組和ESWL聯(lián)合ERCP取石組,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包括取石成功率、ERCP術后并發(fā)癥、術后癥狀緩解情況等。結果28例患者中行ERCP直接取石19例,ESWL聯(lián)合ERCP取石9例。ERCP直接取石組患者結石完全清除7例(36.84%),部分清除1例(5.26%),清除失敗、僅放置支架引流11例(57.89%);術后6 h白細胞升高5例(26.32%)、C反應蛋白升高4例(21.05%);術后診斷為ERCP術后胰腺炎3例(15.79%)、高淀粉酶血癥2例(10.53%);術后隨訪3~6個月腹痛癥狀完全緩解14例(73.68%),術后6個月17例患者體質(zhì)量有所增加(89.47%)。ESWL聯(lián)合ERCP取石患者結石完全清除5例(55.56%),部分清除3例(33.33%),清除失敗、僅放置支架引流1例(11.11%)。術后6 h白細胞升高1例(11.11%)、C反應蛋白升高1例(11.11%);術后發(fā)生ERCP術后胰腺炎1例(11.11%),1例患者(11.11%)出現(xiàn)ESWL過程中腹痛及一過性血尿,3 d后自行緩解。術后隨訪3~6個月腹痛癥狀完全緩解9例(100%),術后6個月9例患者體質(zhì)量均增加(100%)。ESWL聯(lián)合ERCP取石組的結石清除率高于ERCP直接取石組(P=0.033),但2組在術后并發(fā)癥、腹痛完全緩解和體質(zhì)量增加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ESWL聯(lián)合ERCP治療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結石的取石效果較ERCP直接取石更優(yōu),可有效清除結石,安全有效。
目的 觀察大劑量鹽酸氨溴索對肝移植術后ALI的治療效果,初步探討其機制。方法 選擇肝移植術后ALI患者3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兩組患者在常規(guī)抗感染、抗排斥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試驗組每天給予鹽酸氨溴索15 mg/kg持續(xù)靜脈滴注,對照組每天給予等容積單純生理鹽水滴注,連續(xù)7 d。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3和7 d的動脈血氣、血清炎癥介質(zhì)(IL-1、IL-10和TNF-α)水平,以及住ICU時間的差異,統(tǒng)計患者1年內(nèi)死亡率。結果 兩組患者的PaO2和PaO2/FiO2水平治療后均明顯改善,試驗組PaO2和PaO2/FiO2在治療后1、3和7 d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lt;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炎癥介質(zhì)水平無顯著差異(P均gt;0.05),試驗組患者IL-1及TNF-α水平在治療后1 d顯著低于對照組[(0.25±0.10)μg/L和(50.46±5.08)μg/L比(0.32±0.08)μg/L和(61.20±6.15)μg/L,P均lt;0.05];IL-10水平在治療后1 d較對照組顯著升高[(11.92±1.01)μg/L比(10.98±1.42)μg/L,Plt;0.05),3 d和7 d兩組炎癥介質(zhì)水平無顯著差異(P均gt;0.05)。試驗組患者的ICU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8.2±5.6)d比(11.4±6.5)d,Plt;0.05]。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死亡2例和3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大劑量鹽酸氨溴索能促進肝移植術后ALI患者的氧合狀況的改善,縮短住ICU時間;同時可能通過降低促炎介質(zhì)IL-1和TNF-α的水平,增加抗炎因子IL-10水平,從而有助于減輕肺部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