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良性胸骨后甲狀腺腫經頸入路切除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并總結手術技巧。方法 對我院2002年8月至2011年10月期間的85例良性胸骨后甲狀腺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85例患者均經頸入路行胸骨后甲狀腺腫切除,未發(fā)生圍手術期死亡及呼吸道梗阻,無大出血、氣胸、血胸及乳糜漏,未發(fā)生永久性喉返神經損傷及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3例患者術后1~3d出現(xiàn)聲音嘶啞,對癥處理后恢復正常。4例患者術后1~2d出現(xiàn)四肢末端麻木,1例患者出現(xiàn)輕度抽搐,予以靜脈及口服補鈣治療3~7d后癥狀緩解。術后頸部引流量(68±4.9)ml (35~220ml),2~6d(平均4.2d)拔除引流管。術后2年82例患者得到隨訪,無低鈣、低甲狀旁腺激素的病例,無聲音嘶啞及局部甲狀腺腫復發(fā)的病例,2例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低下,給予調整口服甲狀腺素劑量后恢復正常。結論 墜入型良性胸骨后甲狀腺腫經頸入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而充分的暴露、循序漸進的操作、尋準間隙的鈍性分離和托拽結合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
目的探討高齡食管癌患者術后胸膜腔胃與胸骨后胃對肺功能的影響。 方法選取沈陽醫(yī)學院附屬奉天醫(yī)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2歲以上中上段食管癌患者40例,根據(jù)手術方式不同分成胸膜腔胃組和胸骨后胃組。胸膜腔胃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齡62~79(64.70±11.47)歲,胃從胸膜腔路徑行頸部吻合;胸骨后胃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齡63~77(65.90±12.72)歲,胃從胸骨后路徑行頸部吻合。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5 d及術后30 d進行肺功能測定,比較呼吸功能變化情況。 結果兩組患者術前肺功能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膜腔胃組術后15 d及30 d肺功能較術前顯著下降(P<0.05),胸骨后胃組術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骨后胃組術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顯著高于胸膜腔胃組(P<0.05)。術后并發(fā)癥包括胸膜腔組吻合口瘺1例,吻合口狹窄1例,肺內感染5例,肺不張1例,胸骨后胃組出現(xiàn)吻合口瘺1例,吻合口狹窄1例,幽門梗阻1例,肺部感染3例。隨訪1年兩組患者呼吸方面癥狀與術后30 d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 結論胸膜腔胃對肺功能有明顯影響,而胸骨后胃對肺功能影響較小,適合高齡及肺功能差的患者,可以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的 探討精細化被膜解剖技術經頸入路切除Ⅰ型胸骨后甲狀腺腫的臨床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3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間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 75 例Ⅰ型胸骨后甲狀腺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超聲刀及雙極電凝鑷行精細化被膜解剖經頸入路切除Ⅰ型胸骨后甲狀腺腫。 結果 橋本甲狀腺炎12例,甲狀腺腺瘤10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 41 例,甲狀腺癌 12 例。行單側甲狀腺全切除術 5 例;雙側甲狀腺全切除術 58 例;12 例甲狀腺癌患者中 9 例行雙側甲狀腺全切除術+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3 例行雙側甲狀腺全切除術+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患側頸側區(qū)淋巴結清掃。本組患者手術時間平均為 100 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 50 mL,術后住院時間平均為 5 d。術后無出血及皮下積液的發(fā)生。發(fā)生氣管部分軟化 2 例。術后平均隨訪時間 30 個月;隨訪 72 例,失訪 3 例,隨訪期間無死亡患者,無腫瘤復發(fā)、轉移患者。 發(fā)生甲狀腺旁腺損傷 2 例(2.7%),因甲狀旁腺損傷導致暫時性低鈣血癥 2 例(2.7%),發(fā)生單側喉返神經損傷 3 例(4.0%),發(fā)生喉上神經外支損傷 1 例(1.3%)。 結論 本組病例的分析結果提示,采用超聲刀及雙極電凝鑷行精細化被膜解剖經頸入路切除術治療Ⅰ型胸骨后甲狀腺腫是安全、可行的,能減少甲狀腺切除術的并發(fā)癥,可有效地保留甲狀旁腺及功能,保護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
胸骨后膈疝(Morgagni疝)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先天性膈疝,約占 2%。手術修補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傳統(tǒng)方式需開胸或開腹,由于創(chuàng)傷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我們對 2 例先天性成人 Morgagni 疝進行報道,并對其手術方式進行解析。2 例患者術后均恢復順利,術后隨訪 5 年未見復發(fā)。Morgagni 疝經腹腔鏡使用補片無張力修補適用于肥胖、老年及雙側 Morgagni 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