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異體周圍神經段皮下包埋對坐骨神經再生的影響?!》椒ā?Wistar大鼠 30只 ,雄性。 6只為供體 (C組 ) ,余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 (A組 ) 12只 ,于右大腿后側皮下行異體坐骨神經 (15 mm)包埋 ,2周后取出 ,修整為 10 mm的片段移植于左側新鮮的坐骨神經缺損處 (10 m m)。對照組 (B組 ) 12只 ,于右腿相應部位皮膚切口直接縫合 ,左側新鮮坐骨神經 (10 mm)原位吻合。術后 2、4、8和 14周行組織學觀察 ,14周作電生理測定和電鏡觀察。 結果 術后 2周 ,A組炎性反應稍重于 B組 ;至 4周時兩組的炎性反應程度相似 ,近端少許膠原纖維增生 ;8周時兩組的炎性反應基本停止 ,膠原纖維增生稍明顯 ;14周時兩組神經外膜構成完整 ,束膜、內膜結構無明顯差異。再生大量的有髓神經纖維及少量的無髓神經纖維。髓鞘結構完整。再生軸突數目、面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束膜厚度、分布及范圍相似。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峰值及潛伏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 .0 5 )?!〗Y論 皮下包埋的異體周圍神經段雖有一定的炎性反應 ,但仍具有與自體神經移植相似的神經再生引導作用。
目的 探討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下肢不等長的處理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 2006 年9 月- 2008 年9 月,對52 例患者行單側THA。男36 例,女16 例;年齡46 ~ 76 歲,平均61.5 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22 例,髖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12 例,股骨頸骨折11 例,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4 例,髖臼發(fā)育不良3 例。40 例術前雙下肢不等長,肢體短縮10 ~ 35 mm,平均20 mm。術前Harris 評分為36 ~ 58 分,平均45 分。術前臨床檢查及骨盆標準正位X 線片測定雙下肢不等長范圍,利用模板預測假體置入位置,確定股骨頸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長度。術中根據假體試模及軟組織松解保持雙下肢長度。安裝假體試模后,測量股骨頭中心與股骨大粗隆頂點高度是否一致,比較雙側膝關節(jié)是否在同一水平。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術后1 例出現坐骨神經麻痹,經對癥處理后5 個月完全恢復。術后44 例獲隨訪,隨訪時間7 ~ 32 個月,平均16 個月。術后6 個月Harris 評分為80 ~ 91 分,平均87.5 分,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35 例術后雙下肢等長,等長率79.5%;7 例延長10 ~ 18 mm,2 例分別短縮15 mm和25 mm。 結 論 THA 時注意術前雙下肢長度和X 線片模板測量評估,術中反復測量驗證標志點及雙下肢長度,可有效預防和處理下肢不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