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Imaging" 48條結果
  • 5·12汶川地震顱面部外傷影像學表現(xiàn)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5·12汶川8.0級地震中顱面部外傷的影像學表現(xiàn)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08年5月12~31日因地震顱面部外傷在我院行CT、MRI檢查的傷員251例,其中CT檢查248例,MRI檢查16例。結果:放射檢查陽性162例,陽性率為64.54%,以40~49歲年齡組最多,為53例,其中男性41例。在放射檢查陽性中,多發(fā)傷112例(約69.13%),多類型顱面部外傷同時并存103例(約63.58%)。主要損傷發(fā)生率依次為軟組織損傷(35.50%),骨折(22.94%),腦挫裂傷(21.21%),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腫(10.40%),其它(共約9.92%)。結論: 地震造成顱面部外傷人群主要為40~49歲中年男性,多發(fā)傷、多類型顱面部外傷多見,并以軟組織損傷、骨折、腦挫裂傷、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腫較常見。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head and face injured patient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ethods: The rad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251 victims who were suspicious of head and face injury and underwent CT or MRI examinations from 12 May to 31 May 2008 was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There were 248 and 16 cases underwent CT or MRI examinati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sixtytwo cases(64.54% )were positive. There were 53 cases in the 4049 years old age group, of which 41 were male.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findings, 112 cases (about 63.58%) were comprised of several types of head and face injury. The incidence of the main injury type included: soft tissue injury (35.50%), fracture (22.94%), cerebral contusion (21.21%), subdural and epidural hematoma (12.40%), others (9.92%). Conclusions: The males with head and face injury in 4049 years old group were the major injured people in this earthquake. Head and face injury accompanied by multiple system injuries, the existence of several types of head and face injury at the same time were common. Among all the injury types, soft tissue injury, fracture, contusion, subdural and epidural hematoma were relatively commom.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3: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超聲造影檢測和診斷小肝癌的價值

    目的 探討實時超聲造影檢測和診斷體積較小原發(fā)性肝癌的價值。方法 分析353例共378個經(jīng)臨床和病理檢查證實的直徑≤3 cm的原發(fā)性肝癌的超聲造影表現(xiàn),包括造影的增強時相和增強方式,并與病理類型相比較。結果 所有原發(fā)性肝癌中96.6%(365/378)的病灶動脈相顯示增強,其中 317(83.9%)個病灶增強早于肝實質(zhì),48(12.7%)個病灶增強與肝實質(zhì)同步; 增強方式中329(87.0%)個病灶呈整體增強,35(9.3%)個呈斑片狀增強,14(3.7%)個病灶呈環(huán)狀增強。在門脈相和晚期相,342(90.5%)個病灶相對于肝實質(zhì)呈低回聲。若將造影時病灶動脈相增強早于或同步于肝實質(zhì)以及門脈期消退作為超聲造影診斷肝癌的標準,則敏感性為87.3% (330/378); 若將整體增強和斑片狀增強作為原發(fā)性肝癌的特異增強方式,結合增強方式和時相,則超聲造影鑒別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敏感性為92.9%(351/378)。結論 超聲造影可實時動態(tài)觀察肝腫瘤相對于肝實質(zhì)的灌注和廓清過程,揭示腫瘤的血流動力學,在鑒別診斷小肝癌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影像學檢查在壺腹周圍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目的探討各種影像學檢查在壺腹周圍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10年間收治的125例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的壺腹周圍癌患者的臨床影像學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胰頭癌中BUS或CT的診斷陽性發(fā)現(xiàn)率高于ERCP(P=0.044,P=0.029); 十二指腸乳頭癌中ERCP的診斷陽性發(fā)現(xiàn)率高于BUS和CT(P=0.005,P=0.03); 壺腹癌中ERCP的診斷陽性發(fā)現(xiàn)率高于BUS和CT(P=0.157,P=0.282)。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在壺腹癌和十二指腸乳頭癌的診斷中陽性發(fā)現(xiàn)者分別為8/8和8/9。結論BUS+CT檢查是診斷胰頭癌的最佳方法; ERCP是診斷壺腹癌和十二指腸乳頭癌的最佳方法; 而MRCP檢查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惡性梗阻性黃疸影像學診斷的比較分析

    目的探討影像學檢查對惡性梗阻性黃疸的術前診斷和判斷切除的準確性。方法對10年來收治的674例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臨床影像學檢查資料進行總結。結果惡性梗阻性黃疸經(jīng)BUS、CT、經(jīng)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內(nèi)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檢查,總的術前診斷準確率分別為74.0%、86.5%、88.4%、92.9%及94.0%,腫瘤實際切除數(shù)與術前評估可切除數(shù)比率分別為63.4%、68.5%、86.8%、87.3%及93.9%。結論惡性梗阻性黃疸術前診斷準確率CT、PTC、ERCP和MRCP檢查明顯高于BUS檢查(P<0.05或P<0.01); 在評估腫瘤切除準確率上MRCP、ERCP和PTC優(yōu)于BUS和CT(P<0.01)。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聯(lián)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術前確診率和判斷切除的準確性。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5:1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16層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

    目的 評價16層螺旋CT(SCT)及其圖象后處理技術在主動脈夾層(夾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45例主動脈夾層患者行16層SCT平掃、增強掃描和三維重建,其中手術確診11例。觀察內(nèi)膜片、內(nèi)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況,以準確鑒別夾層真假腔。結果 45例中,16層SCT顯示主動脈夾層真假腔、內(nèi)膜片及內(nèi)膜初始破口分別為45例(100%)、45例(100%)和44例(97.8%),33例顯示再破口(73.3%)。夾層累及右髂總動脈21例(46.7%),假腔內(nèi)形成血栓29例(64.4%)。與手術、術中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SA)比較,16層SCT顯示患者初始破口的部位、大小與手術、DSA結果一致(11/11, 100%)。 結論 16層SCT能準確、全面診斷主動脈夾層,為血管外科提供精細的影像學信息,對選擇治療方案、觀察術后療效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胸椎黃韌帶骨化癥合并硬脊膜粘連的影像學分析

    目的通過對胸椎黃韌帶骨化癥(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合并硬脊膜粘連患者的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OLF合并硬脊膜粘連的特征性影像學表現(xiàn)。 方法回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OLF手術的85例患者臨床資料。按照患者術前MRI和CT檢查結果是否同時存在“車軌征”及“鋸齒狀線征”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同時具有兩種影像學表現(xiàn),共34例;對照組不同時或不具有兩種影像學表現(xiàn),共51例。以術中剝離黃韌帶時所見硬脊膜與黃韌帶粘連作為診斷硬脊膜粘連的“金標準”。將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與“金標準”進行比較,并分別計算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前影像學檢查的敏感性、特異性和陽性似然比(陽性似然比gt; 5表示具有參考價值,gt; 10表示具有診斷價值),判斷術前影像學檢查有無參考或診斷價值。 結果研究組患者中26例術中可見硬脊膜粘連,男10例,女16例;8例術中未見硬脊膜粘連,男6例,女2例。對照組中2例術中可見硬脊膜粘連,均為存在“鋸齒狀線征”女性患者;49例術中未見硬脊膜粘連,男14例,女35例。“車軌征”+“鋸齒狀線征”的敏感性為92.9%,特異性為86.0%,陽性似然比為6.6;單純“車軌征”的敏感性為92.9%,特異性為64.9%,陽性似然比為2.6;單純“鋸齒狀線征”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77.2%,陽性似然比為4.4。 結論胸椎OLF患者術前CT和MRI檢查提示為“車軌征” +“鋸 齒狀線征”對術前OLF合并硬脊膜粘連的診斷具有參考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膝關節(jié)原發(fā)性骨關節(jié)炎軟骨和軟骨下骨病理改變的定量研究

    目的 觀察膝關節(jié)原發(fā)性骨關節(jié)炎(osteoarthritis,OA)脛骨平臺軟骨和軟骨下骨病理改變特點,對比內(nèi)、外側(cè)平臺軟骨和軟骨下骨結構參數(shù),探討鈣化層和軟骨下骨在OA 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 方法 取2009 年10 月-2011 年5 月行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30 例30 膝原發(fā)性OA 患者自愿捐贈的新鮮脛骨平臺標本進行實驗。其中男11 例,女19 例;年齡55 ~ 78 歲,平均65.1 歲。病程10 ~ 25 年,平均16.6 年;患膝內(nèi)翻畸形1 ~ 23°,平均9.3°。大體觀察脛骨平臺后在內(nèi)、外側(cè)中央負重區(qū)取材,常規(guī)制備脫鈣石蠟切片,行HE 和番紅O/ 固綠染色,觀察關節(jié)軟骨退變特點,參照Mankin 評分標準評分并分期;觀察鈣化層及軟骨下骨病理改變。應用Image Pro Plus 6.0 圖像分析軟件測量軟骨和軟骨下骨結構參數(shù),包括軟骨全層(total articular cartilage,TAC)厚度、鈣化層(articular calcified cartilage,ACC)厚度、ACC/TAC 比值、軟骨下骨板(subchondral bone plate,SCP)厚度以及骨小梁體積分數(shù)(trabecular bone volume,BV/ TV)。 結 果 大體觀察內(nèi)側(cè)平臺軟骨退變較外側(cè)嚴重,內(nèi)側(cè)平臺軟骨Mankin 評分為(12.4 ± 1.1)分,顯著高于外側(cè)平臺的(8.3 ± 1.6)分(t=12.173,P=0.000)。根據(jù)Mankin 評分結果在60 個標本中,14 個為OA 早期,可見軟骨淺表層裂隙、潮線復制和軟骨下骨增厚;19 個為OA 中期,可見軟骨深層裂隙、多發(fā)軟骨下骨吸收陷窩和明顯增厚的軟骨下骨;27 個為OA 晚期,可見軟骨全層缺失、軟骨內(nèi)化骨和“象牙化”軟骨下骨。軟骨和軟骨下骨結構參數(shù)測定示:內(nèi)側(cè)平臺TAC 厚度顯著低于外側(cè)平臺,ACC/TAC 比值、BV/TV 及SCP 厚度顯著高于外側(cè)平臺,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內(nèi)、外側(cè)平臺ACC 厚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 鈣化層和軟骨下骨可能在OA 發(fā)生與進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并髂腰肌滑囊炎的CT/MRI 表現(xiàn)

    【摘 要】 目的 分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并髂腰肌滑囊炎的影像學及術中表現(xiàn),以提高診治水平。 方 法 2005 年5 月- 2007 年5 月1 415 例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患者,其中15 例17 髖經(jīng)手術或穿刺抽液證實并發(fā)髂腰肌滑囊炎。男14 例,女1 例;年齡29 ~ 58 歲。病程1 個月~ 3 年。15 例均有髖關節(jié)活動障礙,“4”字征陽性,Harris 評分為54 ~ 78 分,平均62.7 分。其中5 例腹股溝區(qū)可觸及囊性腫物伴壓痛,3 例伴股神經(jīng)癥狀,2 例同側(cè)大腿肌肉輕度萎縮。攝髖關節(jié)正位和蛙式位X 線片;CT 檢查為5 mm 層厚連續(xù)螺旋掃描;MRI 取T1WI、T2WI 和T2WI 聯(lián)合抑脂序列。 結果 股骨頭壞死程度按國際骨循環(huán)研究學會國際骨壞死分期標準分期,Ⅱ期2 髖,均為Ⅱ C;Ⅲ期6 髖,其中Ⅲ B 1 髖,Ⅲ C 5 髖;Ⅳ期9 髖。6 例X 線片提示髖關節(jié)脂肪墊膨隆或軟組織腫脹。髂腰肌滑囊炎CT 表現(xiàn)為髂腰肌內(nèi)呈現(xiàn)確切的低密度囊狀擴張,密度均勻,CT 值12.7 ~ 41.2 Hu 的液性內(nèi)容,囊壁?。ǎ?2 mm)。12 例位于髂腰肌(腱)的內(nèi)側(cè),呈圓形或卵圓形,在股骨頭下方層面可呈倒置水滴形。其中3 例CT 增強掃描囊壁輕度強化。6 例MRI 檢查髂腰肌囊狀擴張,T1WI 呈低信號,T2WI 呈水樣高信號,抑脂序列呈明顯高信號,MRI 顯示其形態(tài)、大小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清晰,清楚顯示髂腰肌滑囊與髖關節(jié)積液的交通口。8 例術中切開髖關節(jié)囊抽出積液時,均同時吸出髂腰肌滑囊內(nèi)的積液,提示兩者相通。 結論 在分析股骨頭壞死的同時,不應忽略關節(jié)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改變,診斷并發(fā)髂腰肌滑囊炎,以確定其總體治療方案。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1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影像監(jiān)測術中控制人工全髖關節(jié)假體置入

    目的 探討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影像監(jiān)測控制假體放置的方法,提高初次THA假體置入的精確度。 方法 2000年4月~2005年8月 ,采用影像監(jiān)測術中控制假體置入技術組(imaging,I組)THA 69例75髖,男32例, 女37例;年齡46~75歲,平均62.3歲。同期采用通用技術組(standard,S組)THA72 例78髖,男33例,女39例;年齡43~75歲,平均60.5歲。患者術前診斷為股骨頸骨折( Garden Ⅲ、Ⅳ):I組23例23髖,S組25例25髖;髖臼發(fā)育不良(CampbellⅠ、Ⅱ):I組9例10髖,S組11例13髖;骨性關節(jié)炎:I組16例17髖,S組15例15髖;股骨頭壞死(FicatⅢ、Ⅳ):I組15例16髖,S組17例17髖,類風濕關節(jié)炎:I組6例9髖,S組4例8 髖。其中骨水泥型假體I組21髖,S組22髖;非骨水泥型假體I組12髖,S組11髖;混合型假體I組42髖,S組45髖。I組采用通用技術加術中X線透視控制假體置入,對臼外傾角、臼前傾角、頸長度和偏心距進行量化性監(jiān)測。S組采用目測加定位器控制假體置入。對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出血量、輸血量、手術時間、X線透視次數(shù)、感染、術后功能恢復以及術后X線影像監(jiān)測假體位置進行比較。 結果 I組隨訪60例65髖,S組63例69髖,隨訪時間6個月~5年4個月,平均隨訪時間I組3.6年,S組3.7年。兩組的手術切口長度、出血量、輸血量、手術時間、X線透視次數(shù)以及術后X線評價假體位置、術后1年功能恢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I組THA效果明顯優(yōu)于S 組。 結論 影像監(jiān)測THA能顯著提高假體放置的精確度,減少不良的THA手術。擁有C臂X線透視機的縣級醫(yī)院可以開展這種技術。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鞏膜扣帶拆除手術前后眼球變化的計算機斷層掃描三維重建觀察

      目的 觀察鞏膜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后眼球球壁和眼軸長度的變化。方法 前瞻性、對照性研究。臨床確診為孔源性視網(wǎng)膜脫離的20例患者20只眼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鞏膜環(huán)形扣帶手術,并于手術后2.0~3.5年行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及手術后1、3、6個月,采用計算機斷層掃描三維重建技術(3D-CT)對手術眼及健眼掃描,記錄手術眼球球壁和眼軸長度變化情況。同時,采用光學相干生物測量儀(IOL-Master)測量手術眼的眼軸長度。對比分析兩種測量方式測得眼軸長度的差異。結果 3D-CT掃描發(fā)現(xiàn),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所有手術眼扣帶部位眼球球壁凹陷,呈ldquo;葫蘆狀rdquo;外形。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后1個月,眼球球壁凹陷消失。3D-CT測量發(fā)現(xiàn),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手術眼眼軸長度為(27.65plusmn;1.22) mm;手術后1、3、6個月,手術眼眼軸長度分別為(27.30plusmn;1.56)、(27.29plusmn;1.46)、(27.12plusmn;1.49)mm;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后眼軸長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2.89,P=0.723)。IOL-Master測量發(fā)現(xiàn),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手術眼眼軸長度為(2.32plusmn;1.94) mm;手術后1、3、6個月,手術眼眼軸長度分別為(28.17plusmn;1.87)、(28.21plusmn;1.94)、(28.25plusmn;1.93) mm;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后眼軸長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304,P=0.930)。兩種測量方式測得眼軸長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3.705,P=0.847)。結論 鞏膜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眼球球壁凹陷,手術后眼球球壁凹陷消失;環(huán)形扣帶拆除手術前后眼軸長度無變化。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