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帶腓骨長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橋成形術與傳統(tǒng)截肢術行小腿創(chuàng)傷性截肢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1年11月-2011年11月,應用帶腓骨長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橋成形術行小腿創(chuàng)傷性截肢17例(A組),與同期采用傳統(tǒng)小腿截肢術的21例患者(B組)比較臨床療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截肢原因、側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具有可比性。術后采用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定患者生活質量,并參考Trinity截肢和假肢體驗量表(TAPES)評價患者假肢滿意度。 結果 術后兩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皮膚壞死、深部感染及不良殘肢形成。兩組患者均獲隨訪,A組隨訪時間14~30個月,平均22個月;B組15~30個月,平均26個月。A組患者骨橋愈合良好,無骨不連,愈合時間(5.1 ± 1.1)個月,B組患者愈合時間(3.3 ± 0.6)個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82,P=0.00)。B組1例11歲患兒術后2年出現(xiàn)腓骨端骨刺,刺激皮膚影響假體使用;其他患者假肢均使用良好。術后12個月,SF-36量表評定結果顯示,A組在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活力、身體疼痛、總體健康6個維度的評分和總分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兩組在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兩個維度的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A、B組TAPES假肢滿意程度評分分別為(12.12 ± 2.23)分和(10.10 ± 2.00)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91,P=0.006)。 結論 帶腓骨長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橋成形術行小腿創(chuàng)傷性截肢可取得良好臨床療效,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假肢滿意度較高,是一種較好的小腿創(chuàng)傷性截肢治療方法。
目的探討利用足部寄養(yǎng)指與足背皮瓣聯(lián)合移植再造拇指及修復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的可行性。 方法2006年2月-2012年2月,收治9例拇指離斷傷且無再植適應證患者。男7例,女2例;年齡20~45歲,平均35歲。致傷原因:爆炸傷1例,沖床軋傷1例,攪拌機絞傷1例,齒輪擠壓傷3例,重物砸傷3例。傷后2~5 h行一期手術,將拇指寄養(yǎng)于足背;手部清創(chuàng)縫合后拇指Ⅲ度1例,Ⅳ度3例,Ⅴ度5例。寄養(yǎng)指成活1~4個月后,行二期足部寄養(yǎng)指及足背皮瓣聯(lián)合移植再造拇指及修復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手部皮膚缺損范圍5 cm × 4 cm~7 cm × 6 cm,足背皮瓣切取范圍6 cm × 5 cm~8 cm × 7 cm;供區(qū)游離植皮修復。 結果一期術后第1天1例發(fā)生動脈危象,行血管探查術后危象解除;其余拇指均順利寄養(yǎng)成活。二期術后再造拇指及足背皮瓣均順利成活;足部供區(qū)植皮均成活?;颊咝g后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4年,平均2.8年。再造拇指外觀良好,對指及對掌功能滿意。術后1年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斷指再植功能評定試用標準評分為73~91分,平均84分;其中優(yōu)7例,良2例,優(yōu)良率達100%。 結論利用足部寄養(yǎng)指與足背皮瓣聯(lián)合移植可再造拇指同時修復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
【摘 要】 目的 探討胸鎖乳突肌多頭切斷術治療成人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09 年3 月-2011 年2 月,收治19 例成人先天性肌性斜頸患者。男13 例,女6 例;年齡16 ~ 32 歲,平均23.5 歲。X 線片檢查示,12例伴不同程度頸椎側彎及楔形改變。10 例伴患側面部發(fā)育遲緩。4 例既往曾行胸鎖乳突肌單側頭切斷術?;颊呔捎眯劓i乳突肌多頭切斷術,聯(lián)合術后石膏托及頸托外固定3 ~ 6 個月。 結果 術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感染及血腫發(fā)生。16 例患者獲隨訪,隨訪時間5 個月~ 2 年,平均8 個月。患者頭頸部畸形均較術前明顯改善。術后2 周療效評定:7 例無頸椎畸形患者為優(yōu);12 例伴頸椎畸形患者優(yōu)1 例,良7 例,一般4 例。術后2 周測量患側胸鎖乳突肌乳突尖至胸鎖關節(jié)距離,無頸椎畸形患者較術前延長(1.88 ± 0.30)cm,手術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4,P=0.00),且術后測量值與正常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87,P=0.11);伴頸椎畸形患者術后較術前延長(3.38 ± 0.30)c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37,P=0.00),但術后測量值仍低于正常值(t=12.19,P=0.00)。 結論 采用胸鎖乳突肌多頭切斷術治療成人先天性肌性斜頸,能明顯改善癥狀,恢復頸部活動功能。
目的 總結各種糖尿病足截肢技術的研究進展。 方法 查閱近年關于糖尿病足截肢技術的文獻,進行綜合分析。 結果 根據(jù)截肢平面的不同,糖尿病足的截肢技術可分為小范圍截肢術和大范圍截肢術兩種,并衍生出多種截肢方法,截肢方式與方法的選擇需要綜合各種因素考慮。 結論 對于糖尿病足截肢,應在保證截肢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截肢平面?;颊叩纳眢w狀況、糖尿病足累及的部位、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局部組織對感染的易感性、創(chuàng)口的愈合能力等是影響選擇糖尿病足截肢方式和方法的重要因素。截肢后仍要重視糖尿病的綜合治療,防止截肢平面的進一步上升。
目的 探討同指尺側順行島狀皮瓣覆蓋回植指骨及甲床,修復拇指指尖離斷傷的顯微修復方法及臨床效果。 方法 2005 年3 月- 2007 年10 月,收治6 例拇指指尖離斷傷患者。男4 例,女2 例;年齡23 ~ 63 歲。重物壓砸傷3 例,切割傷2 例,其他傷1 例。離斷平面:甲根平面2 例,甲中平面3 例,甲床遠1/3 平面1 例。傷后至手術時間3 ~ 10 h。術中采用1.5 cm × 1.4 cm ~ 2.0 cm × 1.4 cm 同指尺側順行島狀皮瓣覆蓋回植指骨及甲床修復離斷傷。供區(qū)取離斷指端掌側皮膚修成全厚皮回植。 結果 術后6 例皮瓣全部成活,5 例切口Ⅰ期愈合;1 例因術后皮瓣腫脹,經(jīng)拆除部分縫線換藥后Ⅱ期愈合。供區(qū)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6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 8 個月。皮瓣血運良好,質軟,彈性及色澤良好,無臃腫。兩點辨別覺5 ~ 6 mm。X 線片檢查示回植末節(jié)指骨均愈合,愈合時間為4 ~ 5 周。拇指無短縮,各關節(jié)活動無影響,甲床生長良好,指甲平整。 結論 應用同指尺側順行島狀皮瓣覆蓋營養(yǎng)回植的指骨及甲床修復拇指指尖離斷,為無再植條件的拇指指尖離斷傷提供了一種新的修復方法。
目的 探討指尖橫形離斷傷新的分型和修復方法。 方法 2000 年3 月- 2006 年10 月,收治20 例指尖橫形離斷傷。男13 例13 指,女7 例7 指;年齡17 ~ 47 歲。擠壓傷9 例,切割傷5 例,電鋸傷6 例。指尖橫形離斷傷分為4 型:Ⅰ型為甲床遠1/3 平面,Ⅱ型為甲床中段平面,Ⅲ型為甲床近1/3 平面,Ⅳ型為甲根平面。Ⅰ型中示指2 例,小指1 例;Ⅱ型中拇指2 例,示指、中指各3 例;Ⅲ型中示指3 例,環(huán)指、小指各1 例;Ⅳ型中拇指2 例,中指、小指各1 例。缺損范圍1.2 cm × 1.2 cm ~ 1.5 cm × 1.2 cm。傷后至手術時間3 ~ 10 h。其中Ⅰ、Ⅱ型應用帶血管神經(jīng)束順行島狀皮瓣,并行改良甲床擴大術;Ⅲ、Ⅳ型應用帶血管神經(jīng)束順行島狀皮瓣與甲床回植,行改良甲床擴大術。術中皮瓣切取范圍1.5 cm × 1.2 cm ~ 2.0 cm × 1.4 cm。 結果 術后皮瓣及甲床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區(qū)植皮均成活,創(chuàng)面Ⅰ期愈合?;颊呔@隨訪,隨訪時間2 ~ 6 個月,平均4 個月。皮瓣外形飽滿、質軟,膚色和皮溫均正常,兩點辨別覺4.5 ~ 6.5 mm。Ⅰ、 Ⅱ型患指指甲較術前延長3 ~ 4 mm;Ⅲ、Ⅳ型患指指甲較術前延長8 ~ 10 mm。1 例術后6 個月出現(xiàn)鉤甲畸形,未作處理。指甲光滑、無壓痛,甲床平整無甲棘;患指各關節(jié)活動無影響。 結論 對指尖離斷傷損傷平面進行分型后采用不同的修復方法,有利于最大程度恢復指尖功能和外形。
目的 測定撕拉性離斷血管損傷的程度和范圍。方法 大白兔20只,隨機分為切割性離斷組(A組)和撕拉性離斷組(B組)。以肉眼、手術顯微鏡、光鏡和電鏡測定每組動物血管損傷的程度和范圍。分別于再植后3及10天探查,統(tǒng)計通暢率并比較兩組的愈合過程。結果 A組血管斷端平齊,三層壁損傷范圍一致,于斷端1mm范圍以上管壁基本正常。B組損傷重,內皮細胞缺失,內彈力層呈“跳躍樣”破壞。在手術顯微鏡下觀察正常部位以外2~3mm仍有損傷。結論 撕拉性離斷的血管損傷不規(guī)則,范圍廣。清創(chuàng)時應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的部位外再切除2~3mm,以保證管壁的完整。
目的 評價手指近節(jié)殘端修整肌腱止點重建手術方法對手功能的影響。方法 調查了1992年~1998年的20例2~5指近節(jié)截指者,其中肌腱止點重建10例,未重建10例。術后6個月將肌腱止點重建組和未重建組在殘指的肌力、抗疲勞耐力、穩(wěn)定感分值及相應前臂周徑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結果 肌腱止點重建組在殘指與對側健指的肌力比較、殘指疲勞耐力、殘手握杠穩(wěn)定和殘手前臂周徑比較的各項指標中明顯優(yōu)于未重建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lt;0.01)。結論 處理手指近節(jié)截指時,應將肌腱止點重建,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殘手功能。
報道1975年10月~1990年2月,共收治先天性環(huán)束帶畸形35例。除1例因其它原因死亡外,34例隨訪治療效果從外觀與肢體功能均有改善。討論了該病的病因、伴發(fā)畸形及治療等。
摘要:目的: 探討本次汶川大地震中擠壓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對8例擠壓綜合征患者依據(jù)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診斷,并主要針對急性腎衰和局部創(chuàng)傷給予綜合治療。 結果 :7例完全治愈,1例基本治愈,沒有死亡病例,優(yōu)良率100%。 結論 :以補液、利尿和全身營養(yǎng)支持為主的綜合治療配合血液透析可很好地控制病情發(fā)展,促進轉歸;一旦明確診斷,應盡早實施局部骨筋膜室切開減壓或截肢術。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crush syndrome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ethods : The crush syndrome was diagnosed in 8 cases based on the medical history,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The amputation was performed on 2 patients. Partial bone compartment open decompression was done on 4 patients. And hemodialysis were used in two of them. Meanwhile the acute renal dysfunction and the local injuries were treated correspondingly. Results : Seven cases were completely recovered, 1 case was recovered partly. Conclusion : Fluid, diuretic and general nutritionbased treatment with hemodialysis if necessary can control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romote the patients recovery. Once crush syndrome was diagnosed, partial bone compartment open decompression or amput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