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免疫組化法測定50例乳腺癌和12例乳腺良性病變組織中c-met蛋白及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的表達。結果:乳腺癌組織中c-met蛋白及TGF-α表達陽性率分別為26.0%和42.0%,乳腺良性病變組織中兩者表達陽性率分別為8.3%和25.0%;組織學分級為Ⅰ級,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及癌胚抗原(CEA)為陰性的病例中,c-met蛋白及TGF-α表達陽性率明顯低于組織學分級Ⅲ級,ER、PR及CEA為陽性者(c-met及PR P<0.01;TGFα、PR和CEA P<0.05;余P>0.05)。本實驗結果提示:c-met蛋白及TGF-α表達可能與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及體機內分泌狀態(tài)有較密切關系。
為探討膽囊良惡性病變組織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達及其與膽囊癌預后的關系,以及在膽囊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組織化學ABC法,分別測定了40例膽囊癌及8例膽囊腺瘤型息肉組織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膽囊癌組織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表達陽性率分別為52.5%、52.5%和70.0%;在膽囊腺瘤型息肉中3者分別為0%、0%和100%;其中p53蛋白表達陽性率在低分化腺癌中明顯高于高分化腺癌(P<0.01),bcl-2蛋白表達陽性率在低分化腺癌中也明顯低于高分化腺癌(P<0.01)。本實驗結果提示:p21及p53蛋白表達可能是膽囊癌預后不良的重要指標,檢測p21、p53及bcl-2蛋白表達情況在膽囊癌與膽囊息肉的鑒別診斷中有一定意義。
為探討C-erb B-2基因變化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癌變過程中的意義,檢測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細胞C-erb B-2基因產物表達。結果:正常乳腺上皮細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細胞增生Ⅰ級者均無C-erb B-2癌基因蛋白表達;不典型增生Ⅱ、Ⅲ級和乳腺癌組織中C-erb B-2癌基因蛋白染色陽性率分別為20.0%、40.0%和54.2%。提示該基因的異常改變可發(fā)生于正常細胞經不典型增生向癌細胞轉化期中,可能是部分不典型增生細胞異常增生的原因或促進因素,是乳腺上皮細胞向惡性轉化的標志之一。
目的 觀察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C、D兩級視網膜前膜 (epiretinal membranes, ERM)和培養(yǎng)的人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細胞中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GFR)的表達情況。 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對15例復雜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患者玻璃體切割術中剝離的ERM以及培養(yǎng)的人RPE細胞中HGFR的表達情況進行觀察。 結果 在6例PVR C級和9例PVR D級ERM標本中分別有5、7例呈HGFR陽性表達;培養(yǎng)的RPE細胞胞漿中HGFR呈陽性表達。 結論 肝細胞生長因子有可能參與了 PVR的病理過程。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02, 18: 221-223)
目的 探討肝細胞癌DNA異倍體、nm23-H1、C-erb B-2和p53癌基因蛋白表達與肝細胞癌侵襲性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采用DNA圖像分析系統(tǒng)定量測定52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細胞的DNA含量,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癌基因蛋白在肝癌中的表達。結果 DNA異倍體在≤5cm肝癌組為50.0%(12/24),在>5cm肝癌組為82.1%(23/28); DNA異倍體與肝癌肝內轉移及合并癌栓有關。肝癌伴有肝內轉移者的nm23-H1陽性率明顯高于不伴肝內轉移者。肝癌合并癌栓者的p53蛋白陽性率高于不合并癌栓者。異倍體肝癌的nm23-H1和p53蛋白陽性率高于二倍體肝癌。C-erb B-2陽性率在各組中未見明顯差別。術后生存率可能與DNA異倍體、nm23-H1和p53蛋白的陽性表達有關。結論 DNA異倍體、nm23-H1和p53蛋白陽性表達與肝癌侵襲性有較密切關系,檢測這些指標有助于根據(jù)肝癌的個體差異選擇治療措施,提高療效。
目的 研究肝細胞生長因子及其受體c-met在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其與預后的關系。方法 采用文獻回顧的方法并結合目前的實驗研究,對肝細胞生長因子及受體c-met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加以綜述。結果 肝細胞生長因子對乳腺癌細胞具有促分裂、誘導腫瘤細胞遷移、侵襲以及誘發(fā)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與受體c-met作用機理的發(fā)現(xiàn),進一步揭示了乳腺癌的發(fā)生機理。結論 肝細胞生長因子/c-met在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對指導乳腺癌臨床治療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