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鼻內窺鏡輔助利用口腔黏膜瓣復合鼻腔黏膜瓣修補鼻中隔穿孔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從2001~2006,采用鼻內窺鏡輔助帶蒂口腔前庭溝黏膜瓣復合鼻腔黏膜瓣修補巨大鼻中隔穿孔16例,其中10例使用帶蒂口腔前庭溝黏膜瓣復合鼻中隔黏骨膜瓣,6例使用帶蒂口腔前庭溝黏膜瓣復合帶蒂下鼻甲黏骨膜瓣,術后隨訪5月~3年。結果:3例患者在鼻腔的后份邊緣在內窺鏡下可見明顯穿孔,半年后復查,4例患者中隔殘余穿孔,出院時11例患者感覺口腔黏膜瓣進入的鼻腔側鼻阻明顯增加,半年后這種感覺明顯改善,所有患者術后頭昏、頭痛、鼻腔干燥的癥狀完全消失。結論:鼻內窺鏡輔助利用口腔黏膜瓣復合鼻腔黏膜瓣修補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目的:分析X線對小兒穿孔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方法:對經(jīng)臨床手術證實為穿孔性闌尾炎50例的腹部X線平片資料(含12例B超、7例CT資料)作回顧性分析。結果:X線表現(xiàn)為右側脅腹脂線短縮及腹脂線髂段模糊41例,橫結腸充氣征43例,小腸積氣(小腸環(huán)內徑≤3 cm)12例、脹氣(小腸環(huán)內徑gt;3 cm)38例,小腸積液50例,小腸壁增厚32例,回盲部密度增高并小氣泡影12例,右側腹腔少量游離氣體1例。結論:X線檢查對穿孔性闌尾炎有一定診斷價值,結合超聲檢查和/或CT檢查可提高診斷準確率。
目的 探討平掃CT在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致胃腸道破裂中的作用。方法對我院收治的20例手術證實為外傷性胃腸道破裂患者的CT片及其病史行回顧性分析。至少兩位以上放射科醫(yī)師一起閱片。結果20例閉合性損傷胃腸道破裂患者行平掃CT發(fā)現(xiàn)腹腔積液18例、氣腹18例、胃內容物外漏2例、腸壁改變14例、腸系膜改變15例。結論平掃CT可以準確、快速、無創(chuàng)傷地診斷閉合性損傷致胃腸道破裂。
目的探討胃癌穿孔的手術時機及術式選擇。方法對我院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間急診收治的64例胃癌穿孔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保守治療后行擇期手術5例; 59例行急診手術,其中行根治性切除術22例,姑息性切除術10例,穿孔修補后3周內二期行根治性手術6例,行單純穿孔修補術14例,穿孔修補+短路手術7例。本組手術后30天內死亡6例,死亡率為9.4%,58例中獲隨訪52例,隨訪5年,失訪6例,其中根治性手術、姑息性切除、單純穿孔修補和穿孔修補+短路手術者平均生存期分別為31個月、18個月、5個月和7個月。結論合理的手術時機及術式選擇是延長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所在。
目的 建立盲腸結扎穿孔術( CLP) 誘導的ALI/ARDS 動物模型, 研究ALI/ARDS 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 RAS) 的關系, 為ALI/ARDS 的治療探索新途徑。方法 在CLP 后18 h 觀察小鼠的癥狀、血氣分析、肺濕/ 干重比( W/D) 和肺組織病理等指標;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Western blot 和放射免疫等方法研究ALI/ARDS 動物模型中RAS 幾種關鍵酶( ACE、ACE2 和AngⅡ) 的變化規(guī)律, 應用卡托普利( ACE 拮抗劑) 、重組小鼠ACE2( rmACE2) 進行干預, 觀察干預后的變化。結果 CLP 誘導小鼠在術后18 h 出現(xiàn)典型的ALI/ARDS改變, 手術組較假手術組小鼠肺水含量明顯增多, PaO2 /FiO2明顯下降[ ( 194. 3 ±23. 9) mm Hg比( 346. 7 ±20. 5) mm Hg, P lt;0. 01] , 肺組織病理出現(xiàn)明顯的肺損傷改變。Western blot 和免疫組化結果顯示: 與假手術組比較, ALI/ARDS 小鼠肺組織的ACE2 表達下降, ACE 無明顯差異。ALI/ARDS 小鼠機體的AngⅡ水平明顯升高; 藥物干預后, 與手術組比較, 卡托普利組和rmACE2 組不同程度的抑制體內AngⅡ 的生成[ 肺: ( 1. 58 ±0. 16) fmol /mg、( 1. 65 ±0. 21) fmol /mg比( 2. 38 ±0. 41) fmol /mg; 血: ( 178. 04 ±17. 87) fmol /mL、( 153. 74 ±10. 24) fmol /mL比( 213. 38 ±25. 44) fmol /mL] 。結論 CLP誘導小鼠出現(xiàn)典型的ALI/ARDS 改變; ALI/ARDS 模型存在RAS 激活; ACE 對RAS 可能起正調節(jié)作用, ACE2 起負調節(jié)作用。
目的 探討多種原因導致的繼發(fā)性縱隔膿腫的診斷和綜合治療方法。 方法 回顧性分析1988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23例繼發(fā)性縱隔膿腫的臨床資料,男18例,女5例;年齡13個月~76歲,平均年齡40.9歲。致病原因:食管穿孔或破裂14例(外傷致食管破裂7例、醫(yī)源性食管破裂6例、自發(fā)性食管破裂1例),咽部膿腫5例,口底蜂窩組織炎2例,氣管斷裂2例。采取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輔以抗感染和營養(yǎng)支持治療。行食管破裂修補術10例次,空腸或胃造瘺術6例次,膿胸纖維板剝脫術4例次,經(jīng)頸部切口上縱隔引流術15例次,胸腔閉式引流術7例次,肺葉部分切除術2例次,心包引流術1例次,牙周和頜下切開引流術1例次。 結果 住院死亡5例,病死率21.7%(5/23),死于中毒性休克4例,靜脈大出血1例。出院時完全治愈或病情穩(wěn)定18例。隨訪16例,隨訪時間6~18個月,隨訪期間生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死于腦血管意外1例;失訪2例。 結論 繼發(fā)性縱隔膿腫病情發(fā)展迅速,且病死率高,應早期診斷,充分的外科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營養(yǎng)支持是治療的關鍵。
摘要: 室間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見的并發(fā)癥,卻會迅速發(fā)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發(fā)癥,預后極差。外科手術治療是改善預后的根本措施,而手術時機的選擇至關重要。其基本指導原則為: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生室間隔穿孔后會迅速出現(xiàn)雙心室功能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經(jīng)藥物等保守治療循環(huán)功能不能維持,又不能耐受外科手術,將會很快死亡,病死率很高;對該類已經(jīng)失去了手術機會的患者,不宜施行手術治療;對少數(shù)穿孔較小、能平穩(wěn)控制病情的患者,嚴格把握手術指征后可給予藥物和保守治療1~4周后再行手術治療,一旦無法確保病情穩(wěn)定時,應及時改為急診手術治療;其余患者無論處于何種狀態(tài),均應立即行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