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黎洪棉" 5條結果
  • 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壓力的實驗研究

    目的 探討體外無外力下不同容量擴張器常規(guī)注水擴張時囊內(nèi)壓變化規(guī)律,以及臨床常規(guī)擴張中擴張器對皮膚軟組織壓力變化規(guī)律,為臨床安全應用擴張器提供參考。 方法室溫下分別對容量為50、80、100、150、200、250、300、400 mL的長方形擴張器行體外擴張,最高至400%擴張器容量,測量每次注水前、后囊內(nèi)壓。以12例行瘢痕整復手術患者作為臨床觀測對象,分別于面頰部、軀干部、額顳部、四肢、頭部共埋置17個長方形擴張器,并行常規(guī)擴張,測量每次注水前、后囊內(nèi)壓,并計算擴張器對皮膚軟組織壓力。取各部位50%、100%、150%、200%容量百分比下的壓力值進行分析。 結果不同容量擴張器體外注水總量達到約100%擴張器容量時開始出現(xiàn)壓力,100%~250%時壓力增長較快,達250%后注水前、后壓力基本成一平臺。臨床測量示16個擴張器在200%擴張器容量之內(nèi)達注水前最高壓力值,15個達注水后最高壓力值。注水前,面頰部擴張器對皮膚軟組織壓力最低,顯著低于額顳部及頭部(P lt; 0.05);軀干部壓力低于頭部(P lt; 0.05);其余各部位間壓力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注水后,面頰部擴張器對皮膚軟組織壓力仍最低,軀干部、四肢、額顳部及頭部壓力呈逐漸上升趨勢;除面頰部與軀干部比較以及額顳部與四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外,其余各部位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常規(guī)擴張前中期擴張器對皮膚軟組織壓力較擴張后期大;其中頭部較高,面頰部較低,軀干部、額顳部、四肢介于兩者之間。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自體PRP 促進人脂肪來源干細胞成骨分化的體外實驗研究

    探討自體PRP 對體外培養(yǎng)人脂肪來源干細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響。 方法 取自愿捐獻吸脂術獲取的脂肪組織進行分離培養(yǎng)ADSCs,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將第3 代ADSCs 分別行成脂、成軟骨定向誘導培養(yǎng)鑒定,并行CD29 及CD44 免疫熒光染色觀察。取第3 代ADSCs 分別采用含10 mL/L PRP 的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PRP 組)和不含PRP 的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對照組)進行培養(yǎng),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培養(yǎng)后1、2、3、4、5 d 采用MTT 法檢測細胞增殖活性;7、14、21、28 d 行ALP 活性檢測,另取培養(yǎng)7、14 d 的PRP組細胞行ALP 染色觀察;14 d 時行PRP 組茜素紅染色檢測鈣結節(jié)形成情況。 結果 倒置顯微鏡下第3 代ADSCs 多為梭形,倍增時間約35 h。成脂及成軟骨誘導鑒定均為陽性,免疫熒光染色CD29 和CD44 呈陽性。MTT 法示PRP 組1、2、3、4、5 d 的吸光度值分別為0.137 ± 0.015、0.219 ± 0.023、0.367 ± 0.031、0.586 ± 0.039、0.948 ± 0.046,對照組分別為0.081 ±0.009、0.115 ± 0.012、0.162 ± 0.017、0.242 ± 0.025、0.356 ± 0.03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成骨誘導7 d后,PRP 組ALP 染色陽性,細胞胞漿呈灰黑色,可見黑色沉淀;14 d 后陽性細胞增多。ALP 活性檢測示PRP 組7、14、21、28 d 細胞活性值分別為23.96 ± 2.05、41.26 ± 3.38、38.12 ± 3.03、35.89 ± 2.24,對照組分別為17.83 ± 1.62、26.64 ± 2.37、23.85 ± 1.99、20.78 ± 1.81,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成骨誘導14 d 后,茜素紅染色示PRP 組鈣結節(jié)形成。 結論 體外培養(yǎng)時,自體PRP 可促進人ADSCs 的增殖并誘導成骨分化,為骨組織工程提供一種新的種子細胞來源。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BrdU 標記家兔脂肪組織來源干細胞的體外研究

    【摘 要】 目的 通過采用BrdU 標記連續(xù)培養(yǎng)的家兔脂肪組織來源干細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stem cells,ADSCs),檢測其最佳標記時間、標記劑量及毒性作用,探討其作為干細胞標記示蹤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8 ~ 12 周齡健康新西蘭大白兔6 只,雌雄不限,體重1.5 ~ 2.0 kg。切取腹股溝皮下1 ~ 2 mL 脂肪組織,采用貼壁法體外分離培養(yǎng)ADSCs,并進行鑒定。取第3 代細胞以終濃度分別為5、10、15 和20 μg/mL 的BrdU 進行標記,分別記為A、B、C 及D 組;另1 孔不含BrdU,作為空白對照(E 組)。標記12、24、48 和72 h 后,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各組細胞陽性率,苔盼藍排染法行細胞計數(shù)觀察標記后細胞活性。 結果 原代培養(yǎng)的ADSCs 形態(tài)主要為寬大、扁平、短梭形細胞;傳代后細胞形態(tài)主要為長梭形;第3 代ADSCs 經(jīng)誘導均能向成骨細胞和脂肪細胞分化。免疫組織化學觀察:第3 代ADSCs 經(jīng)BrdU 標記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胞核呈綠色熒光。孵育12 h,A、B、C、D 組細胞標記陽性率逐漸增高,分別為30.6%±2.3%、32.4%±1.9%、45.8%±1.8%、50.8%±3.1%,C、D 組與A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24 h,A、B、C 及D 組標記率分別為45.9%±2.0%、87.9%±3.3%、90.6%±2.9% 及91.7%±3.2% ;48 h 和72 h,A、B、C、D 組標記情況與24 h 相似;E 組各時間點細胞標記陽性率為0。孵育24、48 及72 h,B、C 及D 組細胞陽性率與A 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孵育12、24 、48 及72 h 細胞計數(shù),各組細胞活性均在90% 以上,A、B、C、D 組與E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 BrdU 標記ADSCs 的最佳時間為48 h,最佳濃度為10 μg/mL;BrdU 對細胞標記率及安全性高。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兩種不同肌筋膜瓣包裹脂肪來源干細胞載體復合物體內(nèi)成脂效率的比較研究

    目的 比較兩種不同肌筋膜瓣包裹脂肪來源干細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與膠原蛋白支架復合物在體內(nèi)成脂效率的差異,為臨床游離脂肪組織的高效移植提供實驗依據(jù)。 方法 3 ~ 4 月齡新西蘭大白兔10 只,雌雄不限,體重2.0 ~ 2.5 kg。取兔頸部皮下脂肪組織分離ADSCs 并行原代及傳代培養(yǎng),待第3 代細胞生長至瓶底70% ~ 80% 面積時,以BrdU(10 μg/mL)標記細胞48 h,行免疫熒光染色觀察;成脂誘導2 周后行油紅O 染色觀察;成骨誘導3 周后行茜素紅染色觀察;成軟骨誘導2 周后行阿利辛藍染色觀察。另取第3 代經(jīng)BrdU 標記的ADSCs 成脂誘導2 周后,以1 × 107 個/ 塊接種于10 mm × 10 mm × 5 mm 大小的Col Ⅰ中,制備細胞載體復合物。實驗分為兩組,A 組由帶血管蒂的右側背闊肌筋膜瓣包裹復合物,B 組由無特定血管蒂的右側臀大肌筋膜瓣包裹復合物,每只動物均采用自體ADSCs 移植及自身對照。術后8 周取出移植物,經(jīng)HE 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鑒定新生組織,測定兩組新生組織的濕重和微血管數(shù),并采用免疫熒光染色鑒定新生組織及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來源。 結果 熒光顯微鏡下BrdU 標記為陽性的ADSCs 胞核呈綠色熒光,ADSCs 陽性標記率gt; 90%。第3 代ADSCs 成脂誘導2 周,可見細胞內(nèi)有紅色脂滴形成;成骨誘導3 周,可見紅色鈣結節(jié)樣改變;成軟骨誘導2 周,可見高度聚集生長的細胞團,阿利辛藍染色呈藍色。術后8 周取材,A 組可見血管增生并長入材料,未見明顯纖維包裹;B 組有少量血管長入材料。A 組新生組織濕重為(0.149 5 ± 0.017 3) g,B 組為(0.095 3 ± 0.012 7)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HE 染色均可見移植物中有新生脂肪組織形成和不同程度微血管長入,支架材料已基本降解吸收。A 組微血管數(shù)為(31.2 ± 4.5)根,B 組為(19.3 ± 2.6)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術后8 周新生組織免疫熒光染色示,A、B 組新生脂肪細胞的胞核及部分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胞核呈綠色熒光。 結論 帶血管蒂的背闊肌筋膜瓣包裹ADSCs 與膠原蛋白支架復合物在體內(nèi)的成脂效率較無特定血管蒂的臀大肌筋膜瓣高。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基質細胞衍生因子 1α 修飾促進大鼠脂肪干細胞遷移能力的體外實驗研究

    目的通過使用腺病毒構建基質細胞衍生因子 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SDF-1α)過表達的大鼠脂肪干細胞(rat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rADSCs),研究 SDF-1α 修飾促進 rADSCs 遷移能力的效果。方法取 6 周齡 SPF 級 SD 大鼠脂肪組織分離培養(yǎng) rADSCs,行細胞形態(tài)觀察、多向分化(成骨、成脂、成軟骨)及流式細胞儀鑒定。取第 3 代 rADSCs,采用 Transwell 細胞遷移實驗觀察和篩選出優(yōu)化 rADSCs 遷移能力的外源性 SDF-1α 最佳刺激濃度;通過觀察轉染后細胞狀態(tài)和熒光表達情況篩選出 rADSCs 的最佳感染復數(shù)(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然后取第 3 代 rADSCs 分為 4 組,A 組為單純 rADSCs;B 組于 rADSCs 中加入最佳濃度 SDF-1α 共培養(yǎng);C 組為攜帶綠色熒光蛋白的腺病毒載體(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v-GFP)以最佳 MOI 感染 rADSCs;D 組采用 Adv-GFP-SDF-1α 過表達腺病毒以最佳 MOI 感染 rADSCs。通過細胞計數(shù)試劑盒 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Transwell 細胞遷移實驗檢測內(nèi)外源性 SDF-1α 優(yōu)化 rADSCs 增殖和遷移的能力。結果經(jīng)細胞形態(tài)觀察、多向分化檢測以及流式細胞儀檢測顯示所培養(yǎng)細胞為 rADSCs。經(jīng)篩選,優(yōu)化 rADSCs 遷移能力的外源性 SDF-1α 最佳刺激濃度為 12.5 nmol/L;Adv-GFP 腺病毒最佳 MOI 為 200,Adv-GFP-SDF-1α 過表達腺病毒最佳 MOI 為 400。CCK-8 法和 Transwell 細胞遷移實驗檢測示,與 A、C 組比較,B、D 組均可顯著提高 rADSCs 的增殖、遷移能力(P<0.05);D 組提高 rADSCs 遷移能力的作用弱于 B 組,但促進 rADSCs 增殖能力的作用強于 D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SDF-1α 修飾 rADSCs 可明顯促進其增殖、趨化性遷移能力,可優(yōu)化 ADSCs 在組織再生、創(chuàng)傷修復治療中的療效。

    發(fā)表時間:2020-11-02 06: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